關於「讀書or賺錢」的爭論最近越來越火了,對於它倆之間關係的認知,似乎從過去的因果關係變成了現在的並列關係。一邊是「讀書無用論」的各個個體商鋪,公司的小老闆們,一邊是「讀書改變命運」的年復一年學習考研的年輕人。
群體的認知差異變得不同,那些讀書無用的看著那些大學畢業的年輕學生,勤勤懇懇的為自己打工。而那些努力學習的年輕人卻看著那些,網際網路時代吸金如土的商業大佬們,想像著自己也能分一杯網際網路的羹。
誰的認知更接近事實呢?讀書賺錢到底是什麼關係?怎麼去規劃和發展呢?
不論是奔向未來的年輕人還是沉溺於過去的老屁眼蟲,我們都應該對這個時代、對讀書和賺錢的關係、對未來的規劃發展有一個正確的認知。
我們知道賺錢的方式有很多種,比如出賣體力勞動、販賣知識技術、僱傭管理、貿易、投資等。而讀書僅僅是能夠獲取一定的知識技術。
所以它們之間的關係是:
賺錢是目的,讀書學習是眾多賺錢途徑中的一種。具體方法就是通過讀書獲取知識技術,再靠這些知識技術去賺錢(可以靠販賣它們直接性地賺錢;也可以去做管理運營、貿易、投資等間接性地賺錢)。
因此,如果是靠出賣體力勞動賺錢,那讀書對於賺錢來說確實就毫無意義了。如果讀書學了東西不用,那對於賺錢來說似乎除了是增加點頭腦也並無太多用武之地。
可見它倆確實既可以是因果關係,也可以是並列關係。
但是!!!!!
讀書跟賺錢沒什麼必然聯繫!!!
那麼讀書,從功利角度上來講到底有沒有用呢?
首先,我們看看賺錢的邏輯。
這個世界上只有三種賺錢的身份。
1:資源提供者 2:資源整合者 3:資本家
1:資源提供者
所謂資源提供者,顧名思義就是你自己提供資源。
比如說:超市的收銀員,保潔的阿姨,餐廳的服務員(沒有鄙視,工作分工不同,不要對號入座)
這樣的工作往往沒有什麼技術含量,出賣的是時間和體力,用廉價的時間換錢。
還有一些人掌握著專業的技能,這些人往往擁有高學歷。
比如說醫生,教師,律師,他們往往有一份體面的工作,薪資待遇也比較好。
(很多人說什麼送外賣,跑網約車月入好幾萬,發大財,純屬扯淡,雖然風口來臨的時候的確收入很高,但是絕對不長遠,因為這些事情技術含量不高,意味著誰都可以做,誰都可以做的事情競爭就大,那麼就不可能賺到什麼大錢。)
所以讀書的第一個好處,就是你可以掌握一些技能,這些技能在社會上屬於「稀缺資源」,作為一個資源提供者,通過手持這種稀缺資源,你的收入比別人高,社會地位也會比他們高。
2:資源整合者
大多數小企業主、小老闆,都屬於這類。
比如說現在做出國留學的,房產中介。
這就是利用信息不對稱+整合資源的一個過程。
其實很多人在前些年,都是擁有這樣的賺錢經歷,但是在閒著這個社會不行了,消息和互聯的發達和同名,任何一個行業都被資本運作的很深,法治社會越來越健全,一些行業搞不下去了。
舉個簡單的例子
我爸賣水產那個年代,螃蟹批發利潤可以到達5元一斤。
被資本的力量洗禮過後,現在的利潤大概是5毛一斤。
5毛一斤如何賺?你一晚上起碼要發貨大幾千斤。
幾千斤螃蟹!一斤你按30~50元計算看看,需要多麼雄厚的資本才做得起這個生意?再就是法制健全:
原來好的攤位意味著你生意好,那好的攤位如何才能得到呢?
答案是用刀砍,拿磚拍,膽子越大越容易發財,這句話形容剛改革開放那個年代一點也不為過。
水產市場幾乎每個月都有幾起傷人事件,每年都會死不少人。
再就是產品注水,這樣才有利潤,經常看到甲魚被注水注的脖子伸的老直,我爸常說,水產水產,賣的就是水。
現在這年頭,打架,注水試試?分分鐘把你關到牢房跟精神病房,那個時代早就過去了。
大家都說創業艱苦,沒錯。
但是如果你找到了一個比較不錯的行當,利潤率不錯的。
隨隨便便一個月抵得上你打工無數年,這不是開玩笑。只不過大部分人還沒開始盈利,就都死了。
你說阿里騰訊百度厲害,因為他們都在網際網路的黃金時期選擇了創業。但是中國網際網路不是只有他們三家公司。這十幾年死的公司你數都數不過來。
這些東西沒誰天生就會的。
創業的確不需要你有多高的學歷、讀了多少書。
但是碰到的種種難題,你不學習你不懂,你肯定是最早歇菜的那個。
學習能力不強的,被淘汰一批又一批。
請人幫你做?別做夢了,草根創業,沒那個資本。
但是這些東西,學校所教甚少,也不可能教,這種東西沒法教。
我很多親戚、我媽媽的朋友他們,叫我教他們開店。
他們總認為,你坐著不動,在家玩,每天就能掙錢。這實在是叫人心痛的誤解。
為什麼微商崛起了?淘寶的流量沒他朋友圈的人多嗎?
3:資本家
這個就很好理解了
你擁有1000萬,無論存哪,一年有40萬的收入。
平均每月可以賺3萬多。
擁有眾多優質資產也是。
比如有個幾十套房子,每個月靠房租就能壓死中國絕大多數人了。
有人說越花錢的人越有錢?那是因為你只看到了有錢人消費,卻沒看到他們賺錢的速度是多麼恐怖。
但是對於那些暴發戶,或者是精神世界沒有那麼豐富的人。
理財=賭博
娛樂=嫖娼,吸毒
很多拆二代最後破產的也有很多。好像據統計歐美那邊彩票中大獎的人自殺率極高。
其他的東西不配位,再多的財富都要失去。
更何況,你連資本原始積累所需的知識都沒有,還想當個資本家?怎麼可能。資本家是投資者,首先就需要複雜的經濟金融常識,以及對政策解讀,風向把握,對歷史進程的掌握,人心的探究...
比如有些人知道城市化的進程中優質資產必然漲價,因為別的國家歷史進程就是如此,所以他們十幾年前就知道買房子。。。
那些真正的豪門為什麼那麼重視教育,還有那些富不過三代的,中途陌路的家庭,我認為財富沒辦法傳承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教育。
所以,賺錢跟讀書,本質上沒有必然的聯繫。
但是在賺錢的過程中,任何一個步驟都需要大量的知識儲備。
不論你是打算打工,創業,甚至發財。
那些所謂的暴發戶,對於錢財的理解就是用錢換成實體的東西。
這個月收入3萬,我買個一萬的表,下個月收入2萬,我就買個包。
似乎不消費我就找不到自己的價值,也不知道自己掙錢到底有什麼意義。
不要以為掙錢就會很幸福,
吃的再好你就那麼大一個胃,房子再大你也就睡那麼一張床。
而且一旦你以錢衡量人生價值,那你會活的痛苦無比。
因為總有人比你更有錢,
買了房要追求別墅,買了車你要追求超跑,買了遊艇還有直升飛機,喝幾千一瓶的洋酒還有拉菲古堡。
如果當你陷入了追求錢的死循環,你會掙很多錢沒錯,甚至我認為,掙錢就需要一種追求錢、野心這種東西存在於骨子裡面。但是並不代表有錢人就會快樂。
覺得我這麼說假大空對吧?但是事實就是如此,
功利的看待讀書這件事情,賺錢的任何階段都需要知識儲備沒錯,但是讀書不是為了賺錢。
甚至很多人說讀書是貴族的娛樂,我覺得說的很正確。
還有那些看不起讀書女性的男人,覺得女博士是第三類性別的人,其實真的需要自我反省。
你在辦公室拋出了一個有顏色的笑話,旁邊的女同事沒有回你也沒有笑,她恰好是某名校的碩士,你心裡想:書呆子,現在的女孩子讀書都讀傻了,午休時又跟男同事討論說以後找老婆學歷不要求高,最多本科就行。
你的女下屬在工作會議上提了一些異議,你覺得很沒面子,竟然被一個女的反駁了,心裡想:現在學歷高的女員工就是不懂職場門道,這麼不會做人遲早要吃虧。
你和同宿舍的男同學討論班裡的女同學,打賭要追到那個最漂亮的,自認為條件還不錯的你覺得自己已經非常有誠意了,但女生還是拒絕了你,你始終不能接受女生不合適的理由,認為是藉口。你開始覺得現在有點學歷的女生都心高氣傲想找高富帥,完全不懂得欣賞你的才華。
那讀書與不讀書,差別到底在哪裡?
這個時代的發展速度遠遠超過了我們的成長速度,發展需求遠遠超過了我們的能力水平,這就是所謂的勞動力供需扭曲,這就是宏觀層面進行大面積的勞動力升級(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升教育質量,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全面開展素質教育,全面提升創新創造能力)的原因。
所以,不論是讀書學習還是職業規劃,我們都應當儘早樹立「技能專業化、發展職業化、分工精細化、合作全面化」的意識,並積極行動。多學習,多堅持,多合作,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在奔騰的時代潮流中立足和發展。
另外知識技術並非僅僅可以賺錢,還可以用於處理其他方面的各種事情,比如教育下一代、豐富精神生活、處理各種人際關係等。
因此不能只看到它對於工作賺錢的作用價值,更要看到在其他方面的作用價值
歡迎關注:感情斜槓青年 每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