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賺錢,到底需要不需要讀很多書?有什麼差別嗎?

2020-08-23 感情斜槓青年


關於「讀書or賺錢」的爭論最近越來越火了,對於它倆之間關係的認知,似乎從過去的因果關係變成了現在的並列關係。一邊是「讀書無用論」的各個個體商鋪,公司的小老闆們,一邊是「讀書改變命運」的年復一年學習考研的年輕人。

群體的認知差異變得不同,那些讀書無用的看著那些大學畢業的年輕學生,勤勤懇懇的為自己打工。而那些努力學習的年輕人卻看著那些,網際網路時代吸金如土的商業大佬們,想像著自己也能分一杯網際網路的羹。

誰的認知更接近事實呢?讀書賺錢到底是什麼關係?怎麼去規劃和發展呢?

不論是奔向未來的年輕人還是沉溺於過去的老屁眼蟲,我們都應該對這個時代、對讀書和賺錢的關係、對未來的規劃發展有一個正確的認知。




我們知道賺錢的方式有很多種,比如出賣體力勞動、販賣知識技術、僱傭管理、貿易、投資等。而讀書僅僅是能夠獲取一定的知識技術。


所以它們之間的關係是:

賺錢是目的,讀書學習是眾多賺錢途徑中的一種。具體方法就是通過讀書獲取知識技術,再靠這些知識技術去賺錢(可以靠販賣它們直接性地賺錢;也可以去做管理運營、貿易、投資等間接性地賺錢)。

因此,如果是靠出賣體力勞動賺錢,那讀書對於賺錢來說確實就毫無意義了。如果讀書學了東西不用,那對於賺錢來說似乎除了是增加點頭腦也並無太多用武之地。

可見它倆確實既可以是因果關係,也可以是並列關係。


但是!!!!!

讀書跟賺錢沒什麼必然聯繫!!!

那麼讀書,從功利角度上來講到底有沒有用呢?


首先,我們看看賺錢的邏輯。

這個世界上只有三種賺錢的身份。

1:資源提供者 2:資源整合者 3:資本家



1:資源提供者

所謂資源提供者,顧名思義就是你自己提供資源。

比如說:超市的收銀員,保潔的阿姨,餐廳的服務員(沒有鄙視,工作分工不同,不要對號入座)

這樣的工作往往沒有什麼技術含量,出賣的是時間和體力,用廉價的時間換錢。

還有一些人掌握著專業的技能,這些人往往擁有高學歷。

比如說醫生,教師,律師,他們往往有一份體面的工作,薪資待遇也比較好。

(很多人說什麼送外賣,跑網約車月入好幾萬,發大財,純屬扯淡,雖然風口來臨的時候的確收入很高,但是絕對不長遠,因為這些事情技術含量不高,意味著誰都可以做,誰都可以做的事情競爭就大,那麼就不可能賺到什麼大錢。)

所以讀書的第一個好處,就是你可以掌握一些技能,這些技能在社會上屬於「稀缺資源」,作為一個資源提供者,通過手持這種稀缺資源,你的收入比別人高,社會地位也會比他們高。

2:資源整合者

大多數小企業主、小老闆,都屬於這類。

比如說現在做出國留學的,房產中介。

這就是利用信息不對稱+整合資源的一個過程。

其實很多人在前些年,都是擁有這樣的賺錢經歷,但是在閒著這個社會不行了,消息和互聯的發達和同名,任何一個行業都被資本運作的很深,法治社會越來越健全,一些行業搞不下去了。

舉個簡單的例子

我爸賣水產那個年代,螃蟹批發利潤可以到達5元一斤。

被資本的力量洗禮過後,現在的利潤大概是5毛一斤。

5毛一斤如何賺?你一晚上起碼要發貨大幾千斤。

幾千斤螃蟹!一斤你按30~50元計算看看,需要多麼雄厚的資本才做得起這個生意?再就是法制健全:

原來好的攤位意味著你生意好,那好的攤位如何才能得到呢?

答案是用刀砍,拿磚拍,膽子越大越容易發財,這句話形容剛改革開放那個年代一點也不為過。

水產市場幾乎每個月都有幾起傷人事件,每年都會死不少人。

再就是產品注水,這樣才有利潤,經常看到甲魚被注水注的脖子伸的老直,我爸常說,水產水產,賣的就是水。

現在這年頭,打架,注水試試?分分鐘把你關到牢房跟精神病房,那個時代早就過去了。

大家都說創業艱苦,沒錯。

但是如果你找到了一個比較不錯的行當,利潤率不錯的。

隨隨便便一個月抵得上你打工無數年,這不是開玩笑。只不過大部分人還沒開始盈利,就都死了。

你說阿里騰訊百度厲害,因為他們都在網際網路的黃金時期選擇了創業。但是中國網際網路不是只有他們三家公司。這十幾年死的公司你數都數不過來。

這些東西沒誰天生就會的。

創業的確不需要你有多高的學歷、讀了多少書。

但是碰到的種種難題,你不學習你不懂,你肯定是最早歇菜的那個。

學習能力不強的,被淘汰一批又一批。

請人幫你做?別做夢了,草根創業,沒那個資本。

但是這些東西,學校所教甚少,也不可能教,這種東西沒法教。

我很多親戚、我媽媽的朋友他們,叫我教他們開店。

他們總認為,你坐著不動,在家玩,每天就能掙錢。這實在是叫人心痛的誤解。

為什麼微商崛起了?淘寶的流量沒他朋友圈的人多嗎?

3:資本家

這個就很好理解了

你擁有1000萬,無論存哪,一年有40萬的收入。

平均每月可以賺3萬多。

擁有眾多優質資產也是。

比如有個幾十套房子,每個月靠房租就能壓死中國絕大多數人了。

有人說越花錢的人越有錢?那是因為你只看到了有錢人消費,卻沒看到他們賺錢的速度是多麼恐怖。

但是對於那些暴發戶,或者是精神世界沒有那麼豐富的人。

理財=賭博

娛樂=嫖娼,吸毒

很多拆二代最後破產的也有很多。好像據統計歐美那邊彩票中大獎的人自殺率極高。

其他的東西不配位,再多的財富都要失去。

更何況,你連資本原始積累所需的知識都沒有,還想當個資本家?怎麼可能。資本家是投資者,首先就需要複雜的經濟金融常識,以及對政策解讀,風向把握,對歷史進程的掌握,人心的探究...

比如有些人知道城市化的進程中優質資產必然漲價,因為別的國家歷史進程就是如此,所以他們十幾年前就知道買房子。。。

那些真正的豪門為什麼那麼重視教育,還有那些富不過三代的,中途陌路的家庭,我認為財富沒辦法傳承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教育。

所以,賺錢跟讀書,本質上沒有必然的聯繫。

但是在賺錢的過程中,任何一個步驟都需要大量的知識儲備。

不論你是打算打工,創業,甚至發財。

那些所謂的暴發戶,對於錢財的理解就是用錢換成實體的東西。

這個月收入3萬,我買個一萬的表,下個月收入2萬,我就買個包。

似乎不消費我就找不到自己的價值,也不知道自己掙錢到底有什麼意義。



不要以為掙錢就會很幸福,

吃的再好你就那麼大一個胃,房子再大你也就睡那麼一張床。

而且一旦你以錢衡量人生價值,那你會活的痛苦無比。

因為總有人比你更有錢,

買了房要追求別墅,買了車你要追求超跑,買了遊艇還有直升飛機,喝幾千一瓶的洋酒還有拉菲古堡。

如果當你陷入了追求錢的死循環,你會掙很多錢沒錯,甚至我認為,掙錢就需要一種追求錢、野心這種東西存在於骨子裡面。但是並不代表有錢人就會快樂。

覺得我這麼說假大空對吧?但是事實就是如此,

功利的看待讀書這件事情,賺錢的任何階段都需要知識儲備沒錯,但是讀書不是為了賺錢。

甚至很多人說讀書是貴族的娛樂,我覺得說的很正確。



還有那些看不起讀書女性的男人,覺得女博士是第三類性別的人,其實真的需要自我反省。

你在辦公室拋出了一個有顏色的笑話,旁邊的女同事沒有回你也沒有笑,她恰好是某名校的碩士,你心裡想:書呆子,現在的女孩子讀書都讀傻了,午休時又跟男同事討論說以後找老婆學歷不要求高,最多本科就行。

你的女下屬在工作會議上提了一些異議,你覺得很沒面子,竟然被一個女的反駁了,心裡想:現在學歷高的女員工就是不懂職場門道,這麼不會做人遲早要吃虧。

你和同宿舍的男同學討論班裡的女同學,打賭要追到那個最漂亮的,自認為條件還不錯的你覺得自己已經非常有誠意了,但女生還是拒絕了你,你始終不能接受女生不合適的理由,認為是藉口。你開始覺得現在有點學歷的女生都心高氣傲想找高富帥,完全不懂得欣賞你的才華。



那讀書與不讀書,差別到底在哪裡?

這個時代的發展速度遠遠超過了我們的成長速度,發展需求遠遠超過了我們的能力水平,這就是所謂的勞動力供需扭曲,這就是宏觀層面進行大面積的勞動力升級(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升教育質量,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全面開展素質教育,全面提升創新創造能力)的原因。

所以,不論是讀書學習還是職業規劃,我們都應當儘早樹立「技能專業化、發展職業化、分工精細化、合作全面化」的意識,並積極行動。多學習,多堅持,多合作,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在奔騰的時代潮流中立足和發展。

另外知識技術並非僅僅可以賺錢,還可以用於處理其他方面的各種事情,比如教育下一代、豐富精神生活、處理各種人際關係等。

因此不能只看到它對於工作賺錢的作用價值,更要看到在其他方面的作用價值

歡迎關注:感情斜槓青年 每日更新

相關焦點

  • 讀不讀大學,真的差別這麼大嗎?
    讀不讀大學,真的差別這麼大嗎?答案也許不是絕對的,但是,讀大學確實會給你增加很多的知識,足夠幫助你以後出社會,應付一些簡單的事情。總有人會反對讀大學的這些想法,總認為其實學歷也沒有這麼重要,上大學根本就不會給我們帶來什麼東西,上大學只是在虛度光陰,浪費時間。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大學重要的不是一棟棟的大樓,而是一位位的大師。也許大學給不了你輝煌的一生,也不可能上了大學之後,就可以學會如何賺錢,走向人生巔峰。
  • 書,需要靜靜地讀
    父親生病那會兒,精神越來越差,只要能讀動書他就拿本書讀,等讀不動了,拿不動書了,只要看到邊上有張有字的紙他還會下意識地拿起來看,手裡只要拿著有字的東西他就會感到很舒服。父親的這種執著深深感動著我。對父親來說,讀書已經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文字是不可缺少的東西。」「我們家的書太多了。我父親就愛買書,什麼世界文學名著、各種詞典,他不斷地買。所以小的時候,我接觸書的面比別的孩子要廣一點。」
  • 閒魚賺錢技巧:閒魚需要做類目垂直度嗎,有什麼好處?
    今天給你分享閒魚賺錢技巧:閒魚需要做類目垂直度嗎,有什麼好處?閒魚是阿里旗下的品牌,和某寶是有著相似點的,規則相對來說比淘寶要簡單得多。今天有小夥伴問我為什麼人家出單這麼多,利潤也比較好,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垂直度。那什麼是垂直度呢?很多小夥伴不了解。閒魚定位二手閒置平臺,表面是處理自己閒置不需要的二手東西,但是閒魚也是支持專業賣家的,有80%其實是全新的產品。
  • 詳解:什麼是拆書?怎麼通過拆書賺錢?
    讀書好像成為了一種熟悉又陌生的事情,除了將剛買的書,發在朋友圈裝x,你讀書的動力還有什麼?你還記得你最近讀的一本書,是什麼時候的事情了嗎?或許上面說的,是很主觀的判斷。但是不可否認的是,讀書已經越來越難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獲取知識的途徑。因為一本書少則幾百頁,多則上千頁,短時間內想看完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 女孩子嘛,不需要有文化、讀很多書,反正都是要嫁人的
    我們經常會聽到身邊有類似的聲音:「女孩子嘛,不需要有文化、讀很多書,反正都是要嫁人的」。那你一定沒聽說過詹青雲。她是誰?短短幾分鐘的辯論,她能從《西線無戰事》談到《霍亂時期的愛情》再談到《美麗新世界》;她的知識面,動輒涉及到經濟學、法學、心理學、社會學等學科……蔡康永聽了她的辯論,稱讚「她好像看過世界上所有的書,什麼都知道
  • 女孩子到底要不要讀大學?讀不讀大學差別大嗎?
    今天,大家和天平一起來討論討論到底應不應該讀大學,於人生之意義何在?畢淑敏曾在一所大學做演講,有同學當場提問,:「畢老師,人生到底有什麼意義?」我們今天的問題也同理,我們應該過一種有理想、有意義的大學生活。讀書、讀大學不是為了讓我們恪守成規,我們是有思想的人,我們應該思考並權衡,不輕信、不盲從,重新整理自己的偏見,認識並反思自己的偏見。
  • 小學生讀課外書,老師帶著讀和自己讀,半年之後的差別有哪些?
    小學生讀課外書,老師帶著讀和自己讀,半年之後的差別有哪些1、關注教育的家長都知道孩子讀課外書的重要性。老師推薦和教育部推薦的名著值得讀。孩子不喜歡讀名著的原因,除了閱讀能力弱,和家長不會引導也有關係。這就如啟蒙階段,我們開發孩子音樂、美術、體育等興趣一樣,如果沒有引導,我們永遠不知道孩子的潛能。如果有老師帶著孩子讀名著,顯然不一樣。曹文軒的《草房子》很多同學都讀過。曹老師的成長故事孩子知道嗎,曹老師為甚要寫這本書,孩子知道嗎?這些背景知識對理解文本極為有用。
  • 讀大學和不讀大學到底有什麼差別?答案你可能想不到
    反觀現在,大學變多了,考試政策放寬了,考大學相對以前來說變得要容易一些,成績再不濟,也能夠讀一個專科大學,這時候人們的觀念也隨之改變了,很多人都覺得讀不讀大學都無所謂,很多專科大學,二本大學也沒有讀的必要了,連一本畢業的大學生都找不到工作,還讀它幹嘛呢?人家當老闆的,開公司的不一樣沒讀過大學麼。
  • 讀文科沒用又不賺錢,有意義嗎?
    你讀中文系?這個專業學出來有用嗎?」作為一個曾經的中文系學生,在被問到這個問題N次後的下午,我在微博@亭林鎮無業青年 的主頁,看到這樣幾張截圖,出自某大學的中文系文學理論課堂上。這個老師給出了這樣的解答。作為一個中文系的學生,看到這位老師這樣說,感動兩個字,似乎都顯得單薄了。讀文科的人,似乎有很多和我一樣,聽到過一些這樣的話語。
  • 「讀不讀大學差別大嗎?」這些過來人的回答,值得給孩子看看!
    讀大學到底有沒有用?讀大學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 寒假馬上來臨,孩子需要補課嗎?補課和不補課有多大差別你知道嗎
    寒假馬上來臨,孩子需要補課嗎?補課和不補課有多大差別你知道嗎很多中小學現在基本已經進行完期末考試了,接下來的就是為期1個月左右的寒假了。對於馬上就要到來的寒假,很多家長朋友都在糾結一件事情:這期間孩子到底要不要補課呢?
  • 遊戲打的還行,想做直播賺錢,需要哪些條件?做直播可以賺錢嗎?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一些經驗和心得,也給一些想靠遊戲直播來賺錢的小夥伴一些公告,解答你的一些困惑問題。首先,遊戲打得還行,但不是特別厲害,愛玩遊戲也有充裕時間,想靠遊戲直播來賺錢,這樣可以嗎?答:當然可以,直播其實並沒有特別高的要求,無論任何遊戲,你只要想去做就可以去直播,不需要特別多的麻煩,時間充裕就是你最大的資本,只要你願意拿出自己的時間來,那麼你也可以去做一個主播。那麼,遊戲主播真的賺錢嗎?需要投資多少呢?
  • 每年讀300本書的人,到底有多可怕?
    2020年8月9日對我來說比較有紀念意義。去年我按計劃讀了200本書,今年打算上些強度,計劃讀300本,結果由於疫情原因,8月9日就讀完了300本。本文標題叫「每年讀300本書的人,到底有多可怕」,似乎有點自賣自誇了。其實我是想幫你解決一下幾個關於讀書的常見問題,比如:我就想賺錢,讀書對賺錢能有幫助嗎?
  • 讀過研的女孩兒有什麼不一樣?
    而一旦考上大學,便立馬換上一副讀書無用論的腔調,生怕孩子讀書讀傻了,怕學歷太高嫁不出去,怕讀書太久不會賺錢……在很多家長的眼中,知識=好大學,知識改變命運=女孩子考上好大學嫁個好人家。於是不難理解,為什麼大部分家長都會支持女孩子考研,而只有少部分家長支持女孩子讀博,因為考研意味著你可以完成好大學的目標,而這個目標一旦完成,也就達到了目的,沒有繼續的必要了。
  • 讀書又不賺錢,那麼讀書到底有什麼用呢?
    我先潑個冷水,我不認為你讀書就一定能獲得什麼東西 。古詩說: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意思是說你只要讀書了,錢和老婆就都有了 ,我非常不認同這句話 。而且我發現了一個現象,大家對於讀書的態度好像都挺功利的 。
  • 要讀一些需要「啃」的書
    要想自己的審美能力和水平在「上臺階」式的閱讀中不斷提升,就必須摒棄那些庸俗、低俗、爛俗的書。也就是說,讀書要追求精神「進化」,最好是讀需要「啃」的那種書,即經典和原著。上世紀80代初,我剛進大學,到校圖書館借書,我請教一位圖書館管理員:我是新生,應該借些什麼書閱讀呢?他說,先找一些名著墊底吧!旁邊有位教《古訓學》和《典章要籍和檢索》公共課的老者笑眯眯地告訴我,他能從一年級學生的借書卡上預測這些學生將來的成就,幾乎是百試不爽。毫無規律胡亂借書的難有希望,借書卡上過於疏空的當然令人嘆息,借書卡上密密麻麻的也叫人搖頭。
  • 我早已讀不進去書了,讀那麼書有什麼用?有用!
    讀書能改變你什麼?3月10日,受朋友草莓新蒂的邀請,我有幸參加了西北首家【有書】空間落地儀式暨蔣勳讀唐詩書友會,活動進行的很順利,大家的熱情就如這陽春三月的風,溫和不做作,堅定不踟躕。初次接觸到有聲書,是在前年,我被它那像精靈般的文字、如琴般的瑟瑟音頻所吸引,於是便關注了APP,早上起床時、洗漱間、上班路上、下班路上都會進入APP主頁,點擊音頻收聽。也許,有人會問了,我早已讀不進去書了,讀那麼書有什麼用?讀書有用嗎?
  • 「書越來越多,到底該怎麼讀?」丨《讀書讀書》
    現在的人讀書的條件好多了,不僅有人「引讀」,還有各種「拆書稿」,現在的讀書的人也多了,能讀到的書就更多了。甚至除了讀書,還可以看電視劇,通過書籍改編而來的影視劇、通過書稿改編而來的紀錄片,又或是「聽書」等等,在讀書的形式上越來越多元化了。所以,「書越來越多,到底該怎麼讀?」,我想關心的這個問題的還是大有人在。
  • 需要讀多少書,走多少路,才不是偽文青呢?
    需要讀多少書,走多少路,才不是偽文青呢?最近偽文青,這個詞非常火。以我淺薄的思想,實在不懂偽文青究竟是什麼樣子呢?是我們讀的書不夠,還是去過的地方不夠多。又或是真正讀懂哲學的人才是文青呢?百度百科是這樣解釋文青的,就是文藝青年的簡稱,那麼偽文青又是什麼呢?看了很多回答,無外乎這4種說法。第1種說法是,文青喜歡在人們能看到的地方賣弄自己的學問,他們喜歡在咖啡廳,地鐵上,高鐵上看書。他們喜歡村上春樹的書,喜歡讀泰戈爾的詩,但是村上春樹的書就真的不好嗎?泰戈爾的詩歌就很俗氣嗎?
  • 讀不讀大學差別大嗎?北大教授的話讓人振奮,我的經歷讓人深思!
    也因為以上現實,在南方某些發達地區,有的高中生就放棄了高考,認為畢業以後也是打工,還不如早早地步入社會賺錢,不僅能為家庭省下不菲的大學費用,而且還可以為家庭帶來收入,一舉兩得的事情,何樂而不為呢?那麼,讀不讀大學差別大嗎?讀大學的意義又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