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獲認可!禾賽科技兩款技雷射雷達產品憑實力出圈

2020-12-23 青年創投網

近日,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JST聯合日本OPERA從市面上採購的禾賽科技、Velodyne、速騰、Ouster四大品牌的十款雷射雷達進行測試。從雷射雷達感知性、測量距離精度、點雲數量、反射強度分離度等不同維度進行了測評比較。禾賽科技的產品在每一項指標中都表現優異,領先於其他品牌。

據了解,禾賽科技是全球領先的3D傳感器(雷射雷達)製造商,由禾賽科技董事長李一帆擔任執行長,禾賽科技孫愷擔任首席科學家,禾賽科技向少卿擔任首席技術官。禾賽科技憑藉自主研發的微振鏡和波形加密技術,始終引領傳感器創新的發展方向。在本次測試的10款雷射雷達中,禾賽科技的有2款,Velodyne的有5款,Ouster的兩款,速騰的一款。

在第一輪評測中,對比的是雷射雷達感知性能,分5個小選項,分別是二次反射Sec.Reflections、強度偏差Int.Aberrations、光暈Blooming、丟失點MissingPoints、交通標識視覺化LineVisibility。

雷射反射不止一次,合理利用能夠增加點雲密度,但有時強反射目標的二次反射會形成虛像,或許可以通過算法過濾重複點,但最好不要出現。10款雷射雷達中只有VLP-32C和OS1-16有二次反射虛像,合理利用多次反射也有可取之處,如已過車規的法雷奧SCALA就是三次反射回波。

強度偏差使反射強度值過大的目標可能導致噪音,雷射雷達為增加探測距離和信噪比,就要增加功率密度,就容易出現這種噪音。10款雷射雷達中,128線的VLS-128出現在25米內,HDL-64、OS1-64、OS1-16應該是整個可測量範圍內都會出現。

光暈類似於陽光強烈時產生的五顏六色的光暈圈,或者像我們用手按壓液晶出現的色變,Ouster的兩款雷射雷達都很明顯。

丟失點的原因是有些弱反射目標或小反射面積被忽略了,Ouster的同樣很糟糕。

最後是交通標識視覺化識別,主要是車道線,車道線漆面材質與路面差別明顯,雷射雷達上會有明顯反映,路沿和路上的諸如「stop」的字符也是如此,這種物理方式的識別可靠性遠高於視覺算法,同時不受光線和淺積水積雪影響。路沿是高度有明顯變化,雷射雷達能夠識別出高度變化。順便說一句,路沿檢測識別立體雙目做得更好。

交通標識視覺化分非常好、好、可接受、差、非常差5個級別,VLS-128明顯勝出,畢竟它最貴,線束最密集,解析度最高。禾賽科技的兩款有扭曲失真,但還可以接受。Velodyne最低端的VLP-16表現也不錯。

接下來是測量距離精度對比,這裡引入RMSE均方根誤差概念,又稱中誤差,衡量觀測精度的一種數字標準。亦稱「標準誤差」或「均方根差」。在相同觀測條件下的一組真誤差平方中數的平方根。因真誤差不易求得,所以通常用最小二乘法求得的觀測值改正數來代替真誤差。它是觀測值與真值偏差的平方和觀測次數n比值的平方根,在實際測量中,觀測次數n總是有限的,真值只能用最可信賴(最佳)值來代替。

近距離情況下,Ouster和Velodyne的誤差比較大,特別是Velodyne老64線雷射雷達,這也是現在幾乎沒人用的原因,而禾賽科技64線非常優秀,整個測量區域內都很優秀,怪不得國外廠家很多在用禾賽科技的雷射雷達。有些雷射雷達有效距離近,RMSE過大,已經不計入有效測量範圍,Ouster表現很差,64線只有65米,OS1-16隻有25米。

接下來是點雲數量對比測試,Ouster表現非常糟糕,64線還不如Velodyne的32線,85-120米連16線都不如,更不如禾賽科技的40線。禾賽科技的表現非常優秀,40線幾乎接近Velodyne 64線的水準。

車輛點雲密度,禾賽科技的64線壓倒了Velodyne的64線,相當驚人。VLP-32C表現也不錯。

行人點雲密度,VLS在近距離領先,遠距離仍然不及禾賽科技的64線。

很明顯,禾賽科技的40線完全壓倒了Ouster的64線,速騰的32線也比Velodyne的VLP-32C要強。

衡量雷射雷達反射強度分離度的指標為symmetric KL divergence (MKL),這個值越高,證明強度分離性越好,也就可以雷射雷達強度值來做點文章,比如物理方式識別車道線,利用強度成像取得灰度圖像,做高精度定位或道路標識識別。

左邊一列是白色目標與鑽石型Diamond目標之間的平均分離度,右邊一列是白色目標於Velvet目標之間的平均分離度。Ouster還是表現最糟糕。40線禾賽科技的表現最好。

VLP-16近距離表現最好。

禾賽科技毫無疑問評測結果優異其他品牌,Ouster需要更多努力。這也證明,我國的雷射雷達絲毫不次於國外的,中國的月亮一樣圓。

文章來源:佐思汽車研究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責任編輯:

相關焦點

  • 禾賽科技:加碼技術創新 奮力推動雷射雷達國產化進程
    作為人工智慧領域最核心的傳感器之一,雷射雷達憑藉優異的性能,被廣泛應用於自動駕駛、機器人、地理探測、智慧港口、周界安防等領域,市場前景廣闊。相比於歐美國家,國內雷射雷達產業起步較晚,但是基於來自政策、人才、技術儲備等多方面的良好條件,近年來,崛起了以禾賽科技為代表的具有自主創新能力的國內雷射雷達企業,國產雷射雷達行業實現了直道超車。
  • 中國經濟的韌性|禾賽科技:為無人車裝上「中國眼」
    雷射雷達象徵著自動駕駛汽車的科技含量,它關乎能否打贏自動駕駛爭奪戰。令人振奮的是,一家中國供應商研發出了這種最為關鍵的「武器」。在矽谷,60多家獲得無人車測試牌照的自動駕駛公司中,有超過一半都是一家中國公司的客戶——禾賽科技。禾賽研發的雷射雷達Pandar系列,累計獲得18個國家42個城市和地區的頂尖客戶的認可。
  • 融合攝像頭+雷射:禾賽科技與百度Apollo發布自動駕駛研發套件Pandora
    億歐汽車12月29日消息,昨天,雷射雷達廠商禾賽科技與百度Apollo在前者位於上海虹橋世界中心的禾賽科技研發中心,共同發布基於Apollo平臺的自動駕駛開發者套件——Pandora。「從傳感器系統的選型標定,到攝像頭和雷射雷達的融合,再到能夠輸出最基本的目標物體追蹤,這個看似簡單而基礎的工作一般來說需要耗費一個小團隊至少6-8個月的寶貴研發時間,才能勉強做到『不拖後腿』。」李一帆說道,「而這又僅僅是重複發明輪子的一個過程。」而百度方面也表達了類似的看法。
  • 禾賽科技榮登2020最佳AI新基建年度榜 斬獲最佳雷射雷達獎
    禾賽科技榮登2020最佳AI新基建年度榜 斬獲最佳雷射雷達獎 自「新基建」概念提出以來,包括人工智慧在內的諸多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速度日漸加快。
  • 20家本土企業參與車載雷射雷達角逐
    一徑科技成立於2017年11月,創始成員包含多位清華校友。目前員工人數~25,其中在職的博士學歷員工共有七位。一徑科技的合伙人在固態雷射雷達研發和產品化有著多年且獨到的經驗。同時,在集成光電子、IC集成晶片、光學和算法領域有著高水平的研發實力和豐富的產業資源。上述面向固態雷射雷達的全棧關鍵能力使得一徑科技能從底層晶片到整機系統再到上層算法,打造真正具有核心競爭力和高技術門檻的產品。
  • ...初創公司智加科技、圖森未來以及雷射雷達傳感器製造商禾賽科技...
    2020-11-21 05:55:36來源:FX168 【中國多家無人駕駛初創公司考慮上市,含收購SPAC方式】據The Information報導,自動駕駛貨車運輸初創公司智加科技
  • Cepton推出新款高性能雷射雷達解決方案
    國內領先的服務機器人自主定位導航方案提供商——思嵐科技,於2016年4月發布了新一代升級版RPLIDAR-A2雷射雷達,產品厚度僅4 cm,是目前行業內最輕薄的雷射雷達,能夠很大節省安裝空間,特別是對本身空間要求就很緊湊的服務機器人
  • 那些被寄予厚望的固態雷射雷達,為什麼2018沒有火?
    固態雷達真正優勢在哪裡?市面上的固態雷射雷達公司面臨的挑戰都有哪些?禾賽新發布的第三代固態雷達PandarGT 3.0可否解決這些難題?本文將逐一給出答案。遲遲沒有出現的固態雷射雷達元年雷射雷達行業有個怪現象 —— 每年CES,都會有人會煞有介事地說,機械雷達要被淘汰,明年會是固態雷射雷達的元年!
  • 禾賽科技董事長李一帆 入選「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榜單
    近日,《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全球青年科技領袖峰會在「名士之鄉」紹興舉行。數百位國內外行業專家、青年科技領袖和商業精英齊聚一堂,碰撞新思想、分享新觀點。同時,全球最權威的青年科技創新人才榜——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35 歲以下科技創新 35 人」(TR35)2020 年榜單也在現場重磅發布。禾賽科技董事長李一帆榮獲創業家稱號。
  • 2020年汽車用雷射雷達行業研究報告
    自動駕駛的環境監測傳感器主要包括攝像頭和雷達兩類:1)攝像頭通過圖像識別技 術實現距離測量、目標識別等功能;2)雷達利用發射波和反射波之間的時間差、相位差 獲得目標物體的位置和速度等數據,按所使用的不同類型的波,雷達可以分為毫米波雷達、 雷射雷達、超聲波雷達三類。
  • 汽車自動駕駛之雷射雷達行業深度報告
    自動駕駛的環境監測傳感器主要包括攝像頭和雷達兩類:1)攝像頭通過圖像識別技 術實現距離測量、目標識別等功能;2)雷達利用發射波和反射波之間的時間差、相位差 獲得目標物體的位置和速度等數據,按所使用的不同類型的波,雷達可以分為毫米波雷達、 雷射雷達、超聲波雷達三類。
  • 國內外雷射雷達廠商,你知道幾家?
    近年來,雷射雷達技術在飛速發展,從一開始的雷射測距技術,逐步發展了雷射測速、雷射掃描成像、雷射都卜勒成像等技術,如今在無人駕駛、AGV、機器人等領域已相繼出現雷射雷達的身影。隨著無人駕駛、機器人等領域的興起,國內外陸續湧現出一批雷射雷達公司,鑑於雷射雷達在各領域的重要地位,本文將對多家知名雷射雷達公司進行了各個維度的盤點。
  • 追求極致 禾賽科技榮登「50家聰明公司」榜單
    近日,EmTech China 2020全球新興科技峰會於蘇州相城啟幕,會議中《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發布了年度「50 家聰明公司」(50 Smartest Companies,TR50)榜單,於不確定性中預判科技產業最新走向,禾賽科技名列其中。
  • L3自動駕駛量產前夜,雷射雷達成智能汽車標配
    但按照這款車型的上市時間以及市面上可用的車規級雷射雷達產品,法雷奧的第二代 Scala 雷射雷達很可能是本田選擇的標的。在重卡自動駕駛應用上,國內 MEMS 雷射雷達創新企業一徑科技也在今年 8 月拿到了自動駕駛卡車方案商嬴徹科技的訂單。前者將為嬴徹科技在 2021 年量產的 L3 級自動駕駛卡車供應雷射雷達傳感器。
  • 展望新十年 禾賽科技入選《2020中國車企科技夥伴TOP10》
    據了解,禾賽科技成立於2014年,由禾賽科技董事長李一帆擔任執行長,禾賽科技孫愷擔任首席科學家,禾賽科技向少卿擔任首席技術官。經過多年的創新發展,禾賽科技現已發展成為全球領先的3D傳感器(雷射雷達)製造商。
  • Cepton發布兩款全新雷射雷達解決方案
    除此之外,其他廠商也沒有坐以待斃,就在當地時候早些時候,3D雷射雷達解決方案的提供商Cepton科技正式發布了Vista-M和Vista-X兩款全新雷射雷達解決方案,而且據介紹目前兩款雷射雷達已經完成量產準備。
  • 能將雷射雷達成本降低99%,Strobe被通用收購
    「雷射雷達太昂貴太少見,很難用在商業產品中的想法,已經過時了。」幾乎所有將目標定在全自動駕駛的公司,都相信雷射雷達是至關重要的部分。雷射雷達會每秒發射數百萬個雷射束,並測量返回時間以得到周圍物體的距離信息。與攝像頭不同,雷射雷達不依賴於環境光;與雷達相比,它的精度也高出許多。
  • 不同於特斯拉的路線蔚來ET7搭載的雷射雷達是什麼?
    此外,機械是雷射雷達依靠機械組件實現水平方向的掃描,這些旋轉部件,如齒輪、馬達等,容易產生磨損,影響雷達精度,因此需要定期維護。目前採用機械是雷射雷達的主要廠商包括:Velodyne(VLDRUS)、Sick(未上市)、禾賽科技(未上市)、思嵐科技(未上市)等。
  • 自動駕駛雷射雷達的顛覆者——Luminar
    今天我們談談自動駕駛雷射雷達的行業顛覆者---Luminar( LAZR.US),我們不是指雷射雷達行業,而是專指自動駕駛的雷射雷達行業,這個是雷射雷達行業最大的市場,可以養出雷射雷達市場最大的魚。同時,Model 3車頭安裝了一顆前置毫米波雷達,車身四周布置8顆攝像頭和12個超聲波傳感器。無論是從硬體配置還是軟體層面,兩款產品已經不能同日而語,但最新的產品在面對類似情況時還是「無法處理」,可見,相對靜止的物體仍是自動駕駛前行道路上的一大瓶頸。
  • 自動駕駛雷射雷達的顛覆者--Luminar
    雷射雷達解決什麼問題,最核心的問題就是天氣、視線不好、視覺算力不足、視覺Corner情況(各種邊界)的時候,雷射雷達還可以繼續支持自動駕駛,可以構造出三維立體圖像,把自動駕駛的安全性從99%提升到99.99%。1、 雷射雷達在惡劣天氣的時候有優勢,很多人第一直觀的感覺是雷射雷達不適合差天氣?這個是傳統雷射的認識,需要再學習汽車雷射雷達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