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期末都在「肝」論文,這有什麼意義?

2020-12-11 新京報書評周刊

最近正逢期末考試季,大學生們一年兩度最「好學」的日子又到了。除了大家在中小學裡就熟悉了的「考試」這種形式,大學的特色在於,很多課程需要通過「論文」來拿到分數。

關於論文,那真是,誰寫誰知道……不知道多少大學生、研究生、博士生為它廢寢忘食、肝腸寸斷。與此同時,論文的「負面新聞」也從來不少見,什麼抄襲,拼湊,代寫,查重……毫無疑問,這個世界上,有太多的論文更接近於「垃圾」或「雞肋」,而只有極少的論文當得起「優秀」。

除了選擇學術道路作為終身職業的少數人,絕大多數大學生在畢業之後就徹底告別了論文這種文體。那麼,大學生學習寫論文的意義何在?為什麼論文會讓人又愛又恨?年輕的大學生們有沒有可能在讀書期間寫出好論文?

雖然「論文」兩個字出現得太頻繁也許會造成一些同學們本能的不適……但我們今天還是打算比較認真地說一說關於論文的那些事兒。

採寫 | 實習記者 張林

「期末也就七八篇論文要寫吧,還是每篇5000起的那種。」

「你作業寫了麼?」「還沒……」「deadline是哪天?」「三小時後……」

「要是期末不寫幾篇論文,我都不知道自己原來這麼渣。」

「寫論文最大的收穫是啥?」「熟練掌握了複製粘貼的技巧。」

期末季,除了吐槽考試,關於期末論文的吐槽也大量湧現。最近出現了個新動詞,叫做「肝」,大意是熬夜(很傷肝)做某事。最初是「肝遊戲」,而期末季朋友圈裡,「肝論文」的越來越多。與之相關的詞彙為:喪、deadline。

大學期末結課考核,通常有兩種主要形式,一是筆試,二是提交課程論文,也有將二者結合的方式。關於大學生課程論文,似乎吐槽已經成常態,學生吐槽寫不完不想寫,老師和社會吐槽學生態度不認真,東拼西湊。那麼事實到底是怎樣的?學生的課程論文的意義在哪裡呢?

與考試相比,論文有何不同意義?

大學課程論文和結課考試最大的不同是,課程論文在某種程度上是進入了研究的領域。而研究是學習的最高狀態,意味著閱讀大量材料、提煉問題、設計研究方案、整理歸納總結,進而發現新知,有所創新等等一系列研究流程。

相比於大學前的基礎教育,大學期間的學習本質上是學習能力的「升級換代」。我們經常聽到一種說法,在高中三年要學的書本,在大學一個學期內必須快速掌握。這意味著,進入大學的你應該已經有能力快速消化吸收知識,而課程論文就是在大學學科培養的基礎上,再次推進智識——你能夠聚焦感興趣的話題,有所思考並自覺地查找資料,通過寫作的方式以較為嚴謹的態度分享你的認識。

《教育的意義》 作者:[英] 戴維·卡爾

翻譯:徐悟

版本: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年5月

但是具體到操作層面,卻會有一些爭議。比如一門課程的考核,究竟是考試更好,還是論文更合適?我們採訪了一些大學裡的師生,他們的意見各不相同:

考試更好,慎用論文

「本科生的考試,還不宜用撰寫論文的形式來完成。因為學術論文的寫作,既需要長期的閱讀積累,同時也要對自己要論述的話題的學術史有較好的了解,而這些並不是大多數本科生所能做到的。如果一味滴要求本科生寫論文,最後的結果就是拼湊堆積。」

(吉林省某大學中文系教師大松)

「我們都覺得考試比較人性化,有一個學哲學的朋友一周肝了兩篇8000字,太痛苦了。」

(山東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大一學生楸子)

論文更好,有創造性

「在筆試和論文寫作兩者之間,還是更喜歡論文,因為往往筆試考察的更多的是記憶能力,而論文有創新的成分在裡面,而且可以和同學們一起查資料,合作共贏,這種體會很奇妙。」

(長春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大二學生田宇 )

「(寫論文讓我)對生活以及各種存在的複雜性有了認識,對人的限度有了認識。寫論文就是以數學的方式把握世界,不管用的公式有多複雜,也只是用公式。論文寫作也會讓人說話有條理,思考有聚焦,對事物有好奇心以及認真的態度。」

(北京大學中文系博士生小強)

論文和考試都是必須的

「論文還是考試,這要視課程性質來定,如基礎性的,考試是必須的,能督促考察學生全面掌握必要的知識。網絡時代,知識似乎是隨手可以取得的,但同時也可能是碎片化的,必要的死記硬背還是有助於系統性的知識掌握。研究性的課程,論文是必要的一個環節,訓練學生獨立提出問題形成論述的能力。」

(北京大學中文系姜老師)

可見,課程論文的「魅力」在於從自己的興趣、問題出發來探索世界,同時也會引導人通過探索世界本身來加深了解自己。論文二字聽起來似乎是沒有溫度的硬性要求,但它可以包含著創造性的喜悅的,同時也是對獨立學習的良好訓練。

——與其說大學為什麼要進行課程論文訓練,我們倒是可以反過來思考,如果大學不進行這種學習能力的升級,它的意義在哪裡呢?

《大學何為》

作者: 陳平原 版本: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6年1月

「東拼西湊」背後,

是培養機制的問題

詩人李亞偉在詩歌《中文系》中寫到:「吃偉人的剩飯背誦偉人的咳嗽」,這或許說出了不少人對論文寫作的感受:炒冷飯、東拼西湊、模仿痕跡重、全是套路。

問題確實存在。但這些固然是學生不尊重學術規範的體現,也與中國大學常見的教研機制和培養模式有關。

西安外國語大學的鄧艮老師這樣說:「在媒介如此發達的時代,與其指責大學生課程論文東拼西湊、毫無創新等種種問題,不如反思大學課程本身為論文寫作提供了怎樣的教育?在我所了解的有限範圍內,許多大學除了在大四開設畢業論文講座外(恐怕有的大學連畢業論文講座課也沒有),平時是沒有任何論文指導課的,這顯然遠遠不夠。」

《十九札:一個北大教授給學生的信》

作者: 朱青生 版本: 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後浪出版公司 2011年9月

書中是19封關於學術規範和方法的信,是一位大學教師解答自己的學生提出的關於學習疑問的記錄。

經常存在的情況是,學生需要完成論文拿到學分,但並沒有得到真正的指導,於是只能憑著自己摸索試著寫寫。交上去之後,老師雖然打出分數,但並沒有後續的批評和分析。——因為老師常常是這學期上完了課,下學期就不再教這些學生了。

如果真的想要提高學生的研究和寫作能力,必然需要增強論文的訓練和反饋,尤其是對本科生,從寫作規範、到研究課題的選擇,文獻的閱讀和資料整理,再到文章結構,學術思維的建立,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指導。這才能讓學生有所反思和收穫,而非「交上去讓老師打分有個依據」。

北大教授鄭也夫、朱青生分別曾立足於自己的學科特點,寫了《與本科生談:論文與治學》和《十九札》,解答學生們可能遇到的關於學術寫作和研究的問題困惑,是難得的典範。

《與本科生談:論文與治學》

作者: 鄭也夫 版本: 山東人民出版社 2008年1月

就在這兩天,微信公號「清華西方哲學研究」發布了一條內容,介紹清華大學哲學系西方哲學和邏輯方向將從2018年春季學期開始開辦論文討論課。課上老師和學生將在每堂課上討論一到兩篇論文,並提出批評和修改意見。文中講到了這門課的課程理念是:

文科論文寫作是專業學術訓練最重要的一環。沒有寫作能力,讀再多的書,都沒有資格自稱專業人士。而學術論文寫作,恰恰是極其困難的工作。要在措辭嚴謹程度,論證嚴密程度和行文清晰程度上達到合格的水平,需要長期的訓練和積累。我們舉辦論文討論課的目的,就是要加強這方面訓練。

在一些大學的研究生訓練中,也會有類似的形式。但雖然本科生已經普遍要面對「交論文」這一任務,卻很少有這樣的機會。我們希望這樣的討論課能更為常見和普遍,覆蓋更多的學生。雖然就現實情況來看,可能很難。

如果與就業無關,

學術能力值得花多少力氣培養?

而另一方面,是否應該儘早注重訓練學生的學術能力同樣存在疑慮。尤其在大學本科,它並非要單一著重培養學生的學術能力,而更側重人的綜合素質能力,比如良好的思維能力,能做出自己的判斷,表達自己的看法,等等。

在現如今學生就業與專業很難完全對口的情況下,就更是如此。寫論文、做研究需要大量的時間和專注,但如果學生的就業方向與此無關,豈不是很可能得不償失?南京農業大學食品科技學院的大三學生陳同學就對我們說:「我有一個感受就是,我的專業科研屬性太強,許多課程知識對本科就業的幫助不是很大。」

僅從學術發展的角度來說,越早進入所謂的學習的升級換代越好;但若說人生的多樣化選擇上,片面強調學術訓練,也會對一部分學生造成「強扭瓜不甜」的反效果。

教育歸根結底是因人而異的。所以論文寫作這件事,對不同學生來說,或許也該不同對待。

對於大部分本科生來講,學會寫論文,主要是了解基本的學術規範,鍛鍊「寫」的能力,學會搜集資料、表達觀點,建立嚴謹的邏輯思維和探索性的思維方式。而對於有志於學術深造的學生,可在此基礎上,進行創新性的建設性的研究。讓不同的人,找到自己的方向。

《自由成「人」——人性視角的教育精神》 作者:楊建朝

版本:中央編譯出版社 2013年6月

而作為學生,在拼命「肝論文」或者考前通宵背誦的時候,也要問問自己,希望從中得到什麼?

感受到為某一類問題所吸引了嗎?有強烈的好奇心嗎?從這種訓練中體會到收穫了嗎?

這樣,多年之後,即便彼時選擇的路和當年的所學所寫可能相距十萬八千裡,但曾經深夜裡在腦海中燃起的自主思考的火花,也可能伴隨一生。

本文為獨家原創內容。作者:張林;編輯:小鹽。未經新京報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歡迎轉發至朋友圈。

相關焦點

  • 「肝」論文的問題出在哪裡
    「三小時後……」「寫論文最大的收穫是啥?」「熟練掌握了複製粘貼的技巧。」期末季,除了吐槽考試,關於期末論文的吐槽也大量湧現。最近出現了一個新動詞,叫做「肝」,最初的用法是「肝」遊戲,指熬夜玩遊戲很傷肝,現在的期末季朋友圈裡,出現了「肝」論文的用法,而與之相關的詞彙為:喪、deadline(死線,意味截止日期)。
  • 大學生寫畢業論文的意義和價值是什麼
    即將面臨畢業的你是不是非常搞不懂,為什麼要寫畢業論文呢?大學生撰寫畢業論文的作用和意義是什麼呢?畢業論文是結束大學學習生活走向社會的一個中介和橋梁,是大學生才華的第一次顯露,是向祖國和人民所交的一份有份量的答卷,是投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報到書。一篇論文雖然不能全面地反映出一個人的才華,也不一定能對社會直接帶來巨大的效益,對專業產生開拓性的影響。
  • 畢業論文對於學生的意義是什麼?
    大學生完成畢業論文是畢業之前的重要步驟,每一位畢業生都需要進行畢業論文的寫作,那麼,撰寫畢業論文的意義是什麼呢?畢業論文可以說是畢業生在學校期間的最後一次作業,在進行論文寫作的時候,一般都會需要指導老師的幫助才能順利完成論文的寫作。
  • 大學期末匆忙慌張是為何?期末考試有什麼意義?
    轉眼又到了學期末,這是一學期來最忙、最痛苦的一段時間。因為要應付期末考試,不論這一年你在學校什麼態度,但是等期末時都想要考個不錯的成績,最起碼沒人想要掛科。所以今天我們來說說期末考試對於我們有什麼意義?
  • 考核大學生,論文成重點顯然走偏了
    10月24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分組審議高等教育法執法檢查報告時,委員蔡昉建議,「立即糾正大學發展中的一個錯誤導向,取消對研究生甚至本科生發表論文的規定,這是一個不恰當的規定」。當下高校關於論文都有哪些要求?
  • 當代大學生的期末狀態都是怎樣的?堪比考研!網友:太真實了
    想必只要經歷過大學生活的人都能對這樣的現象印象深刻,並且還是這種現象裡的其中一員,這就是現實中大部分高校大學生的期末狀態,大學生的期末備考可以說是每個高校最壯觀的場面了。在大學裡,這種期末現象為什麼是普遍的呢?大學生都是如何應對期末考試的呢?大學考試和其它階段的學期考試有很大的區別,不同的大學生對待期末考試的心態和準備也是不同的。
  • 2018年專科期末論文參考題目
    2018年專科期末論文參考題目
  • 大學生看過來!這款論文查重神器完全免費
    關注夜雨聆風的小夥伴群體大部分都是18-25歲區間,大學生還是佔不少數的。
  • 大學做過最有意義的事情是什麼?大學生:為考研奮鬥了300多天!
    大學四年我們可能會做很多事情,也會遇到很多人,也會經歷很多煩惱,但在這大學四年的時間裡你做過最有意義的事情是什麼呢?或許很多大學一時難以回答上來,因為在這四年裡或許你真的沒有為誰而努力,也沒有為某個目標而奮鬥。
  • 大學生不會寫論文,怎麼破?
    因為自身積累不足、缺乏相關訓練以及本科論文不受重視等原因,大學生論文抄襲現象普遍存在於校園之中。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02名大學生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6.4%的受訪者周圍存在抄襲課程論文的情況,67.3%的受訪者認為這是嚴重的學術不端。64.0%的受訪者認為大學生抄襲論文是因為缺乏知識積累和研究能力。
  • 中國大學生被畢業論文折磨得有多慘?
    不過說真的,難道沒有翟天臨捅的簍子,中國大學生畢業論文這關就能輕輕鬆鬆地過嗎?畢業論文=渡劫畢業論文,名義上是大學生完成大學學業的標誌和成果,實際上卻是一批批年輕人徹底脫離學校、進入社會前必須要渡的劫。
  • 學術論文聯合比對庫和大學生論文聯合比對庫有什麼區別?
    對於畢業論文查重來說,大學本科生比較關注的是知網pmlc檢測範圍資料庫中的大學生論文聯合比對庫,碩士研究生比較關注的是知網VIP5.1/TMLC2中的學術論文聯合比對庫,那麼大學生論文聯合比對庫和學術論文聯合比對庫的差別有哪些:
  • 你覺得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有意義嗎?
    隨著期末考試在全國高校裡如火如荼得進行,快樂的寒假也離我們越來越近。
  • 大學生軍訓到底有什麼意義
    每年九月每個大學會迎來一批新生,所有的新大學生都要面臨一個特別大的問題那就是軍訓。很多人都不想軍訓,當然包括我,去年的時候班裡同學都不想軍訓,所以就想方設法的能逃一天是一天,女生天天裝病大姨媽,男生就不太好了沒辦法裝。今年開學看到學弟學妹們在那個熟悉的地方軍訓就萌發出了跟去年一樣的想法,這個大學生軍訓到底有什麼意義?為了鍛鍊自己?為了證明自己可以吃苦?
  • 大學生不會寫論文,怎麼破
    日前,中國科學院大學「科幻文學與影視創作系列講座課」的老師給22名期末文章抄襲的學生打了0分,給學生敲響了一記警鐘。因為自身積累不足、缺乏相關訓練以及本科論文不受重視等原因,大學生論文抄襲現象普遍存在於校園之中。
  • 論文查重資料庫中的「大學生論文聯合比對庫」是什麼?
    於是幾個室友就商量能否提前進行知網pmlc查重率達標後再提交到學校知網系統中,在百度中我們發現知網pmlc真的好強大,原因是因為知網pmlc檢測範圍內有一個特殊的「大學生論文聯合比對庫」,仔細分析發現該庫中收錄的論文在知網官網資料庫根本查詢不到,包括整個網絡上都是搜索不到的。
  • 論文論文!期末/畢業論文萬能模板、標準格式
    無論是期末結課論文還是畢業論文都著實讓人頭大今天青年為大家準備了一份論文的框架重點總結及一些規範不會寫論文的小夥伴兩天就能寫好一篇合格的論文哦 具體有什麼?畢業論文提綱萬能模板畢業論文格式要求標準論文格式期末論文格式要求畢業論文提綱萬能模板
  • 大學生實習的意義有哪些?
    一來實習者本人容易渙散, 二來同事也不願意對一個無法掌握行蹤的人委以重任。平時課餘時間的實習可以作為假期集中實習的補充,因本人一直非常不喜歡閒散的生活,所以樂意把所有時間都填滿,即使這樣也仍然可以期末考試多次奪得全系No.1最後保送讀研。所以實習影響學業一說不成立。
  • 近九成受訪大學生曾期末通宵複習
    每到學期末,不少大學生會在社交平臺上表達通宵複習的辛苦,有人覺得這是因為平時不努力,考前臨時突擊,還有人覺得學生考前通宵複習也是無奈之舉。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1919名在校大學生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88.5%的受訪大學生有過期末通宵複習的經歷。
  • 大學生的期末症候群:玩了一學期,學了一星期
    對一個大學生而言,最直接的大事兒是到期末了,要考試了。然而,這一個學期以來我們到底學了些什麼?大多數人一臉懵逼。可是,我發現大學生的空虛感越來越強了。高中的生活被學習填滿,我們做著習題就能很充實的過完一天,並不會覺得有什麼負罪感。因為我們沒有虛度光陰。然而呢,現在的大學生課餘生活被各種遊戲和沒有任何意義的事情填滿。一天下來,可能就是什麼都沒有做的感覺。每天過的猶如行屍走肉一般。這就好像鴉片上癮了一樣。越空虛,越要用各種遊戲和消遣填滿空虛的時間。以此來減少負罪感。可能後來養成依賴,這部分人會變得理所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