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人之名》製片人龍亞:不管生活怎麼難,我們只能盡力愛自己

2020-12-12 中國日報網

家是心靈的港灣,家人是我們的希望和光。作為國內首部聚焦90後原生家庭的電視劇,華策出品,湖南衛視和芒果TV播出的《以家人之名》打破了傳統意義的「家人觀念」,重新定義了「家人」:家人不應僅限於血緣之間的聯繫,愛和陪伴才是更深的羈絆。正如劇中譚松韻飾演的李尖尖所說:「有血緣的,不一定能成為家人,但是互相珍惜,彼此愛護的人,一定可以。」

人民日報海外版刊文評價《以家人之名》「非常暖,非常善」,於人們習焉不察中挖掘了生活的美好。眾多觀眾因該劇細膩純真的情感感動落淚,稱:「世界本不溫暖,溫暖的是人心。一顆心溫暖另一顆心,世界從此少了幾個孤獨受傷的人。「

毫無疑問,《以家人之名》在這個夏天留下了蕩滌人心的印記,連續不斷的熱搜話題已證明它超高熱度之外,引發觀眾共鳴的生活鏡像投射。當我們看《以家人之名》,我們在看什麼?各有答案。撥開該劇原生家庭之痛的表層,其內核其實是愛的闡釋與例證。從奇幻愛情劇《我的奇妙男友》到人氣熱劇《下一站是幸福》,再到這部引起話題熱議的《以家人之名》,製片人龍亞一直在講愛的故事,因為她相信人和人性。人是萬物的尺度。電視劇或許美好,但真實必然不完美。這個不完美帶來的爭議是大環境問題,而非刻意製造爭議。《以家人之名》只是基於她現有的生活經驗與感受,寄託一種信仰。生活就是有笑有淚,讓你失望又讓你充滿希望。面對人生中的「難」與「苦」,龍亞說:「生命會自己找到出路,不幸的人生也要努力尋找幸福的可能。」

生活就是有笑有淚,今天愛它,明天恨它

Q:《以家人之名》的創作緣起是什麼?為什麼想到拍這樣一部家庭成長治癒劇?

A:我們團隊拍戲一向是以當下喜好與感受出發,五年前因為我們很喜歡奇幻愛情故事,於是陸續做了《我的奇妙男友》系列,一個當時所謂「腦洞大開」的愛情故事;三年前因為生活中處處感受到了30+女性婚戀問題的世俗關注與壓力,於是我們做了一個30+也可以有另外一番可能性的姐弟戀故事——《下一站是幸福》;兩年前團隊在聊天過程中,聊到了原生家庭對各自生活的影響,身邊單親家庭的朋友在生活中受到的愛與苦,讓我們集體都很有感觸,於是就有了這個戲《以家人之名》,幾個典型的有父母缺失、父母有執念的孩子們的成長故事。

Q:無論是年代場景還是家裡的布置,這部劇的細節還原度非常高,網友稱這部劇讓他們想起了小時候的時光。在製作方面,這部劇是如何做到的?

A:確定好拍攝地後,我們就去找需要呈現在畫面裡的一切當年的資料。比如1999年的廈門房子風格、結構、屋內陳設的一切細節,除了從人物(性格與生活條件)出發外,都要有真實根據。另外為了空間的真實感,我們放棄了更好打光,更好拍攝的搭景方案,劇中幾個家的大小是實景比例的大小。不像一般戲,搭景會搭更大的景,以便於操作。

Q:這部劇笑中帶淚,淚中含笑,又虐又甜,讓觀眾欲罷不能,連下集預告都不放過。這種引人入勝,吸睛走心的電視劇敘事,是不是在劇本創作階段就特別強調了這個方向?

A:沒有。對於一部分人來說,生活就是有笑有淚,有甜有苦,讓你失望也會讓你充滿希望,今天愛它,明天恨它。可能這就是我們認為的生活吧。

每個人都有自己原生家庭的「問題」

Q:這部劇的戲劇動因是原生家庭之痛,近年來也有很多像《歡樂頌》《都挺好》這樣反映原生家庭問題的電視劇,反響都不錯,您怎麼看原生家庭的這些問題?

A:我個人覺得每個人都有自己原生家庭的問題。這個「問題」不一樣,什麼樣的家庭模式、什麼樣的父母性格都有可能在孩子身上映射出「好」與「不好」的性格,而「性格」這個問題,我一直覺得性格是特點,於有些地方、有些人是缺點,而有些地方、有些人又是優點。所以,不管生活怎麼難,我們只能盡力愛自己。

Q:這部劇有很多爆笑又感人的名場面,這些名場面是怎麼誕生的?

A:開拍前,我們都會順劇本,定好的劇本,拍攝時是不會有大的改動。導演和演員在現場會有基於劇本的即興創作。

爆款劇沒有「道」,我相信人與人性

Q:《以家人之名》收視奪冠,豆瓣開分8.5,實現了收視和口碑齊飛。您覺得這部劇如此受歡迎的原因是什麼?您預料到這部劇會這麼火爆嗎?這部劇想表達給觀眾的是怎樣的一種家庭觀?

A:雖然有很多客觀條件的限制,但我們很愛我們自己的作品,做得很用心,演員也很棒,我們知道應該會不錯,但這麼火爆沒有特別設想過。火不火這件事很玄,有很多優秀的作品,播出時並沒有很大的關注,但依然不能否定作品的優秀。

「家庭觀」上我們真沒有想過。我們只是基於自己現有的生活經驗與感受,想寄託一種信仰——生命會自己找到出路,不幸的人生也要努力尋找幸福的可能性。

Q:您成功打造了《我的奇妙男友》《下一站是幸福》等眾多爆款,這次打造的《以家人之名》依舊熱度爆棚。您的爆款劇製作之道是什麼? 從《下一站是幸福》到《以家人之名》,都是溫暖和治癒系的,這是否是您作為女性製片人的獨特視角?

A:真的沒有「道」。跟我是不是女性製片人關係不大,但和性格與喜好有關,我相信人與人性。團隊裡的另一位編劇和導演是男性,在我看來,他們也很溫暖很細膩,也很尊重「人」,不管男性還是女性。

Q:您曾經接受採訪說,目前許多國產劇形式大於內容,甚至脫離生活,三觀上也會製造一些爭議,這些都不是現實中的青春,您覺得現實中的青春是怎樣的?您是怎樣在您的作品中把握尺度的?

A:每個階段的感受會不一樣,更年輕的時候看問題會自以為清晰明了,是非絕對。現階段的我不會隨便下定義與判斷,人是變化的,人性是流動的,整體我是報以正向期待的。在創作時,尺度是要遵守客觀尺度,個人感受上是希望人物儘量真實,而這個真實必然不完美。這個不完美帶來的爭議是大環境問題,並不是我們刻意製造爭議。

來源:環球網娛樂

相關焦點

  • 《以家人之名》導演丁梓光:希望處於陰影中的人們能夠看到陽光
    談及《以家人之名》的火爆,該劇導演丁梓光看得很淡,笑言一部劇火不火,其實是一種「玄學」。他不刻意去追求,不去安排,就讓該發生的自然發生,一切歸於「正常」和「平常」。作為《下一站是幸福》《以家人之名》的導演,丁梓光表示《以家人之名》比《下一站是幸福》更有話題性和生活感,因為創作團隊在討論中發現了原生家庭對成長的影響,也發現血緣並不是定義家人的唯一標準。
  • 三大熱播劇主角聚首,以家人之名來襲,宋威龍:我的妹妹是大佬
    《以家人之名》來的真是恰到好處。正所謂,天時、地利、人和。因為正值暑期,暑期檔一年一遇。一切美好都如約而至。三大熱播劇主角聚首,《以家人之名》來襲《以家人之名》有經得起推敲的劇本,金牌製作班底,以及強大的演員陣容,因而,備受眾多網友和粉絲期待。
  • 以家人之名兩爸三娃的「奇怪」組合 告訴我們:愛與陪伴遠比血脈...
    大概是現在各種題材的電視劇越來越多,導致我們的欣賞閾值也越來越高,很久沒有一部電視劇能如此戳中我的心,《以家人之名》做到了。   如果是曾經,你告訴我,家人之間可以無關血緣,我很難認可。
  • 《以家人之名》讓彼此成為更好的人
    《以家人之名》這仨兄妹倆爸爸的故事真的太好看了吧!三個異父異母完全沒有血緣關係的孩子,成為了比親人還親的家人,都說「原生家庭會帶給孩子永遠的記憶」,「不被善待的孩子也不會善待別人」,而這三個孩子之所以能成長得健康樂觀善良,主要源於爸爸李海潮。他以一己之力給了三個孩子愛的能量,也給了孩子們愛的能力。
  • 以愛之名 : 我是為你好,不管你需不需要
    最近,《以家人之名》的熱播又一次將「原生家庭」帶入我們的視野。劇中三個孩子的原生家庭都存在著缺陷,他們性格迥異,每一個都深受原生家庭影響。提起家人,它應當是一個溫暖炙熱的詞語,而不是刺痛的荊棘,它應該帶給我們的是愛,而不是傷害。最感人的是親情,最傷人的是以親情之名的道德綁架。
  • 《以家人之名》:不要以父母之名,捆綁孩子的人生
    《以家人之名》刷爆全網,溫暖的親情到瑪麗蘇的愛情,每一步都是現實的寫照,不要總說電視劇狗血,現實中更狗血的例子都比比皆是。李海潮把凌霄、賀子秋、李尖尖三個孩子撫養大,既當爸又當媽,給了他們最好的愛和關懷,讓他們出生在如此奇葩的家庭也沒有長歪,一個比一個溫暖可愛。
  • 以家人之名熱播,這個「娛樂世界」怎麼了?
    哥哥妹妹好好的自己過自己的不好嗎?她說:「因為沒有愛情大家就不看了」。沒有愛情大家就不看了,是嗎?不是的。至少我已經過了那個沉迷虛幻無腦戀愛滋養的時期。所以,以家人之名談戀愛。剛開始滿以為《以家人之名》是近期的清流,但是幾集之後也漸漸的落入大多數的俗套中。兩人從小到大,雖然同父異母,但一起長大的情分,不是親情也勝過了親情,到最後一家人的圓滿依然要按照劇中被反覆「詬病」的婚姻來決定。是因為什麼?
  • 《以家人之名》中的四種育兒觀,你是哪種?
    近日熱播劇《以家人之名》讓人笑裡帶淚,其中最值得思考的就是,不同父母的育兒觀,我們梳理出了四種育兒觀,看看你屬於哪一種。第一種:我愛你,但我控制不了自己去傷害你凌霄的媽媽陳婷,是個不負責任的媽媽,小女兒的死是她的心魔,她自己沒有能力化解,所以把責任全部歸結在凌霄身上,她面對的事情雖然是個例,但現實中,也有很多父母抵擋不住「心魔」,把自己人生的不如意和傷痛,全盤傾瀉在完全沒有能力反抗的孩子身上
  • 經典語錄:不管別人是否愛你,你都要學會愛自己,惜自己
    你不能控制別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預知明天,但你可以利用今天 。你不能樣樣勝利,但你可以事事盡力!5、愛情是一味良藥,用好了,可以讓人懷念一生。用不好,只能一次次的將自己傷害。6、不管別人是否愛你,你都要學會愛自己,惜自己。我們首先得為自己活著,所以活出一種歡愉的心情是最重要的。
  • 《以家人之名》:好的家庭氛圍,決定孩子的生活的溫度
    家是我們每個人的港灣,心靈休息之地。因為家人很重要,所以,才容易被傷又能被原諒最後和自己和解,內心才得到真正的治癒。 1.父母的角色在孩子的成長中尤為重要最近非常熱門的一部劇《以家人之名》,看到一個片段,瞬間覺得非常感動!
  • 《以家人之名》:凌霄和賀子秋國外生活截然相反,回國卻殊途同歸
    文 | 時光漫漫車馬遠導語:《以家人之名《以家人之名》中,賀子秋和凌霄在國外留學九年之後,陰差陽錯都在同一時間回到了國內。剛剛回來的他們看上去都是風光的,和離開的時候並無二致。三:回國後相同的問題但不管怎麼說,他和凌霄兩個人都完成了自己九年前出國時候的既定目標,完成了自己在國外的學業。
  • 天天說自己是製片人,到處約人拍戲,愛蹭熱度的張萌怎麼全網黑了
    但再在網絡上掀起波瀾,演員張萌換了一個新的身份,製片人。01 向楊冪要聯繫方式遭拒絕,被群嘲個人還是挺喜歡張萌的。只是努力這麼多年,好像沒怎麼大火。又成功宣傳了自己的製片人身份。這事,可是在熱搜上熱鬧了一陣。張萌可是遭到了無數網友的吐槽。走到哪,都說自己是製片人,乾脆把製片人的名片掛在身上好了。
  • 《以家人之名》告誡父母:別讓自己的愛,變成孩子的不需要
    《以家人之名》有一段劇情,看了以後深有感觸。齊明月媽媽,把全部家底拿出來,打算購買家對面小區的學區房,連20萬定金都交了。對於媽媽的自作主張,齊明月當時就想拒絕,只不過一開口就被媽媽打斷了。事後她又找了爸爸,父女倆聯手拒絕明月媽媽,齊明月的父親甚至以離婚來威脅妻子,也沒成功。
  • 《以家人之名》:淚目,即使沒有血緣,我們仍是彼此最重要的家人
    但凡能吃上一口飯沒有哪個父母願意拋棄自己的孩子吧。但是最近大火的劇,《以家人之名》卻改變了這種觀點。三個毫無血緣關係的家庭,三個失去媽媽的小孩,被兩個父親撫養長大成人。他們的生活有幸福有淚目,有質疑有坎坷,好在親情勝於血緣,兜兜轉轉他們還是一家人。
  • 以家人之名 NO.1|我們,永遠是一家人
    「有血緣的不一定能成為家人——《以家人之名》近日電視劇《以家人之名》這部劇溫暖了許多的人的心我們在劇中感受到了別樣的溫暖「以愛之名,治癒你我 」「緣分+熱愛+默契+我們=以家人之名」頭像聚集「霄尖腦袋」往前衝」「我是站在你這邊的」「撒個嬌聽聽」「哥,人家好想你哦」
  • 以家人之名愛你,但我是有條件的
    至於孩子怎麼想,微不足道。在熱播劇《以家人之名》裡,尖子生齊明月的母親就把女兒當成了學習的工具。即便齊明月很優秀,她還是會說你就是千年老二,而且齊明月需要得到心儀的東西,還要要考班級第一。齊明月的媽媽,著力點在給予女兒豐盈的物質生活,認為這就是富養。但我覺得這更像精神圈養,孩子的想法被制約了。只能在固有的模式裡撲騰。
  • 媽媽以愛之名綁架了我
    小雨就像是千千萬萬個被媽媽以愛之名綁架的孩子,不管媽媽做什麼,口頭禪永遠都是我這麼做是為了你好。而就是這一句為了你好,斬斷了很多孩子向前走的路。 認識一個女孩子,學習特別好,長的也特別的漂亮。但是等你了解之後,你會發現她大多數時候總是安靜的,不太會和別人聊天。發現她這個特點之後,我就特別好奇。
  • 愛、自由、和解——《以家人之名》帶給父母們的思考
    廢寢忘食追完了《以家人之名》,我像個孩子一般經歷著劇情的百轉起伏,體驗著劇中的喜怒哀樂。我感動於兄妹三人至真的情感,多次熱淚盈眶,也感受著父母與孩子間的糾葛痛苦,無奈嘆息。今天就將劇中幾個主要角色的原生家庭捋一捋,希望能帶給大家更多思考和啟發。
  • 《以家人之名》番外篇24:你別嚇我,賀媽到底是什麼情況!
    他只是說了一句:「我們會盡力的。」看著這一幕,大家似乎也說不出來什麼了。只能在手術室門口等著消息,尖尖靠在凌霄的身上,什麼都不用說,給她最大的支持。子秋手上的青筋暴露出了他的緊張。明明一切都是好好的,好不容易幸福來了,她還沒享受太多,就要面臨這樣的事情了。作為她的兒子,他卻什麼都做不了,只能在門口這樣無助地等待。
  • 以家人之名:看懂劇名就明白,尖尖跟子秋只能做兄妹,能成一家人
    導語:《以家人之名》看懂劇名就明白,尖尖跟子秋只能做兄妹,能成一家人由譚松韻、宋威龍、張新成等主演的《以家人之名》正在熱播中,該劇也快接近尾聲了,劇中凌霄和李尖尖、還有賀子秋三個人的感情走向已經清晰,李尖尖最後選擇了凌霄做自己的男朋友而不是小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