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之年的閱讀丨信睿年度書單

2020-12-24 澎湃新聞
2020年即將落幕,在被新冠疫情「攪亂」的這一年,很多人意外地收穫了更多的閱讀時間。在《信睿周報》年終特輯「Re:思想與藝術2020」中,我們邀請來自不同領域的學者、藝術家和策展人推薦了今年令他們「眼前一亮」的書。希望這份年度書單,也能給你帶來一些收穫和啟發。

薦書人:趙汀陽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

《記憶之場》
 [法]皮埃爾·諾拉 / 著
黃豔紅 / 譯
南京大學出版社 2020-1

諾拉(Pierre Nora)主編的《記憶之場》很好。《記憶之場》是一本法國新史學的選集,其中的歷史研究方式具有後布羅代爾史學的風格,也引入了人類學方法。原著是一本巨著,篇幅長得令人生畏,恐怕尤其會令譯者生畏。這本書的中文版只是對原著的小部分選譯,但已有足夠的吸引力。希望能夠讀到《記憶之場》全本的中文譯本。

薦書人:孫歌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

《圖說敦煌 二五四窟》
陳海濤、陳琦 / 著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17-11

疫情期間讀到幾本好書,其中讓我眼前一亮的是《圖說敦煌 二五四窟》。它採用了非常特別的書寫方式,讓二五四窟中的那些壁畫栩栩如生地活動起來。我參觀過這個窟,觀摩過那些壁畫,但這本書才讓我真正進入了二五四窟的精神世界。最欣賞的是作者關於每一幅壁畫中「勢」的動態闡釋,我個人從中深受啟發。無論對繪畫作品還是對思想史研究而言,可以意會但很難言傳的「勢」都是不能忽略的。能感覺到「勢」的存在,繪畫才能靈動,思想史才有脈絡。

薦書人:沈語冰

(復旦大學哲學學院)

A History of Art History
Christopher S. Wood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19-9

紐約大學克里斯多福·伍德(Christopher Wood)教授的近著 A History of Art History(《藝術史學史》)。他去年年底就把書寄給我了,但因為疫情的緣故,書一直在我辦公室躺著,沒有拆封,直到5月下旬我到校時才看到。這本書寫的是從公元8世紀到現在的藝術史寫作的歷史,是我讀到過的同類著作中視野最開闊、最博學的書之一。非常有意思的(也是最令我感到心有戚戚的)是,在他所列舉的現代最了不起的藝術史家——布克哈特、李格爾、瓦爾堡、沃爾夫林、潘諾夫斯基、夏皮羅(Meyer Schapiro)和貢布裡希——中,夏皮羅赫然在列,而且是眾多德語藝術史家中唯一的英語藝術史家!令我頗有英雄所見略同之慨!因為,在中文學界,許多德語藝術史家的名字早已如雷貫耳,但是夏皮羅似乎只出現在與海德格爾、德希達論戰的語境中,在兩位「哲學大師」(兩位都是宣布哲學終結的學者,稱他們為哲學大師對他們來說可能是一種諷刺)的反襯下,夏皮羅以某種被扭曲的形象出現。我認為,伍德教授的這本書值得被翻譯成中文。

薦書人:劉華傑

(北京大學哲學院)

《自然的政治》
[法] 布魯諾·拉圖爾 / 著
麥永雄 / 譯
河南大學出版社 2016-4

 

《人類世的哲學》
孫周興
商務印書館 2020-8

拉圖爾的《自然的政治:如何把科學帶入民主》。不過,他寫得比較繞,如果用科學與社會「分形交織」的想法改寫,可以大大簡化。國內學人的書我推薦孫周興教授的《人類世的哲學》,這本書代表著哲學家更加關注未來的現實世界。有關「人類世」的持續時間,人們有不同的估計。「人類世」首先作為一個地層學概念,時間跨度不能太短。比如,第四紀中的更新世和全新世,前者有百萬年,後者也有一萬年,「世」不大可能是百年的尺度。

薦書人:張曦

(廈門大學人文學院)

《求索秩序》
[美] 埃裡克·沃格林 / 著
徐志躍 / 譯
譯林出版社 2018-8

2020年有太多令人憂慮的全球大事發生。在這種氛圍中,我一直在反覆讀埃裡克·沃格林的《求索秩序》一書,這本書是其《秩序與歷史》五卷本的最後一部。它打動我的地方,不僅在於其在方法論上高度契合我的許多設想,更重要的是,它對觀念意識與實在結構之間的正常關係始終存在畸變危險這一事實的深刻洞察。在全球尺度上,我不知道下一個十年會不會是一個意識形態「教條之爭」的十年——雖然2020年我們看到了這種苗頭,但希望它不是。因為回顧歷史,這種「教條之爭」註定要跟戰爭和災荒聯繫在一起。但如果這種危險真實存在,我希望全球知識分子在捲入這場「教條之爭」之前,都能有一個閱讀這本書的冷靜期。

薦書人:陳勝前

(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考古文博系)

《人類起源的故事》
[美] 大衛·賴克 / 著
葉凱雄、胡正飛 / 譯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9-6

我最近看的大衛·賴克(David Reich)所著的《人類起源的故事》(Who We Are and How We Got Here:Ancient DNA and the New Science of the Human Past)一書,是一本系統講述古DNA研究進展的著作。2009年以來,全基因測序廣泛開展,古DNA研究開啟了新一輪學術風暴。這對舊石器考古、古人類學研究產生了巨大的衝擊。從某種意義上說,甚至威脅到舊石器考古研究的生存價值。更準確地說,是威脅到我們當前採用的理論方法的合理性。古DNA研究明確指出,現代人類源於非洲,大規模擴散的歷史不過四五萬年。但是,我們在舊石器考古的石器研究中很難證明這一點。舊石器考古將何去何從,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薦書人:餘新忠

(南開大學歷史學院)

《國家的視角》
[美] 詹姆斯·C.斯科特 / 著
王曉毅 / 譯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9-5

我推薦詹姆斯·斯科特的《國家的視角:那些試圖改善人類狀況的項目是如何失敗的》。科學理性的發展和現代國家的興起不僅讓清晰、明確、簡單化的施政變得可能,也使其成為很多人心目中理所當然的現代化追求。然而,該書卻向我們展示了清晰化、簡單化與權力的深度結合所帶來的弊端及其內在缺陷,發人深省!

薦書人:侯深

(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世界史系)

《這就是紐約》
[美] E·B·懷特 / 著
賈輝豐 / 譯
上海譯文出版社 2011-8

埃爾文·布魯克斯·懷特(E. B. White)的《這就是紐約》(Here Is New York)是一本很短的小書,它於1949年出版後不斷再版。懷特是我最喜愛的美國作家,但是我直到今年方識此書,很是驚豔。這固然因為懷特的語言代表著美式英語寫作的最高水準,簡潔、精確、富於變化、充滿想像力。此外,更在於他在紐約成為世界之都的高光時刻,在五彩斑斕的絢麗文化中敏銳地察覺到這個城市深刻的脆弱性。而最終,懷特在一棵於城市角落艱難生長的老柳樹中看到了城市的生命與救贖。

薦書人:柯遵科

(中國科學院大學人文學院歷史學系)

《榮國府的經濟帳》
陳大康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19-6

這本書肯定是《榮國府的經濟帳》。我把它推薦給科學社會史課上的學生,作為補充閱讀材料。歷史是相通的,它是一本文學史的著作,但科學史研究也可以從中得到很多啟發。作者陳大康先生在大學本科時就讀於復旦大學數學系,《榮國府的經濟帳》中附錄的兩篇文章採用了數理方法,這是他最早寫的關於《紅樓夢》的研究文章,也正是這個工作給他在本書中的研究打下了基礎。從科學史和科學哲學的角度來想這件事就會覺得非常有趣。

薦書人:陳岸瑛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藝術史論系)

《判斷力批判》
[德] 伊曼努爾·康德
鄧曉芒 / 譯   楊祖陶 / 校
人民出版社 2002-12

 

《說理》
陳嘉映
上海文藝出版社 2020-9

一本書能讓人「眼前一亮」,或是因為新材料、新知識,或是因為新思想、新方法。對我而言,後者是更令人興奮的。但是思想層面的突破很難,我們不得不不斷地回到經典,回到基礎。前些年讀海外引進的新藝術史著作,多受啟發,近年不曾受到類似震撼。前段時間重讀康德的《判斷力批判》,最近則在重讀陳嘉映的《說理》。要想解決與實踐糾纏在一起的理論問題,不得不一再回到最基本的層面——這或許是人們反覆閱讀經典並時常覺得「眼前一亮」的原因。

薦書人:唐克揚

(南方科技大學人文科學中心)

《世界建築3000年》
[英] 比爾·阿迪斯 / 著
程玉玲 / 譯
中國畫報出版社 2019-9

我一直覺得,在現實中,我們要麼消極地應付技術性的議題,要麼就高談不著邊際的心性,二者很難有適當的融合。即使在建築這樣工具性和現實意義並重的專業裡,也是如此分裂。這本書乍看起來是一本工具書或專業書,我看得卻感到興味盎然。

為什麼建築學不僅僅是建築「設計」?為什麼建造的技術不能簡單地以落後/進步而論?雖然技術革命的浪潮有著明顯的「代際」特徵,但是每一次重大的技術更替既不是單純的創新,也不會只在特定的年代內出現。劉易斯·芒福德在《技術與文明》中說:「就過去150年內所有的物質文明的重大發明而言,它們的背後不但有技術上長時間的內部發展,人們的觀念也在不斷變化。只有人們的願望、習慣、思想和目標等重新定向了,新的工業過程才可能得到大規模的發展。」總之,人類社會自身的發展對技術革新的影響至關重要,兩種不同的邏輯合在一起才是我們所看到的現實中的「技術」。這是技術「史」存在的必然性和必要性,這也是發展技術需要多了解技術史的原因。

《世界建築3000年》一書就是對以上觀點的生動說明,除了「斷代」之外,它努力辨認著每一個時期的人類建築工程技術發展的立體圖像。

薦書人:由宓

(策展人,德國科隆媒體藝術學院)

History, Culture, and Region in Southeast Asian Perspectives
O. W. Wolters
Southeast Asia Program Publication 1999-1

在此希望推薦一本冷門書:History, Culture, and Region in Southeast Asian Perspectives(《東南亞視野下的歷史、文化和區域》,1999年再版)。作者O. W. 沃特斯(O. W. Wolters)是一名歷史學家,曾在英國殖民時期的馬來亞任行政長官。這類沿襲自布羅代爾的「長時段研究」傳統的大歷史作品在當下不甚流行,但卻能勾畫出一種從系統層面理解東南亞及其他地區的方法。本書開篇介紹了男女平等的氏族傳承系統(cognatic kinship),在看似波瀾不驚的細節中連帶解釋了東南亞歷史上政權的不持久性、領導人個人化權威的塑造和多中心的政治版圖等特點,讓人看到動態理解歐亞大陸不同地區內部聯繫的另一種方法。

薦書人:蔡藝璇

(設計師,策展人)

A Geology of Media
Jussi Parikka
Univ Of Minnesota Press 2015-3-20

最近在看A Geology of Media(《媒體地質學》)這本書,也和該書作者尤西·帕裡卡(Jussi Parikka)做了一次對談。他觀察到,數字媒體機械的運行所需要的稀土礦物和其他原材料來自地層深處,經過長時間的地質演變後,這些物質被開採出來,經過生產和使用後被拋廢,成為電子垃圾——它們或飄浮於太空,或重新回歸地層,致使地層中的有毒物質不斷增加。計算機史在某種意義上也是地質史。要理解當代媒介文化,就必須要從媒體誕生之初的物質現實(地球的歷史、地質構造、礦物和能源)出發展開研究。

薦書人:宋軼

(策展人,藝術平臺「激發研究所」主理人)

《卡拉馬佐夫兄弟》
[俄] 陀思妥耶夫斯基 / 著
榮如德 / 譯
上海譯文出版社 2015-2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馬佐夫兄弟》——很抱歉我推薦了 一本很老的書。我是今年才第一次仔細閱讀這本名著。讓我感受強烈的是其喃喃自語、無休無止的自我懺悔式文字。這種對語言的距 離感,讓我像面對一個考古坑一樣,去推測另一個時空裡的人為什 麼會有完全不同於現在的思維方式和情感表達方式。作者寫作的 年代正是俄羅斯經歷現代化深刻改變社會結構和民眾心理結構的時 代——我認為今天的中國依然處在類似過程中,也在類似的彷徨中 有著糾結和痛苦的強烈感受。

薦書人:龍星如

(策展人,中央美術學院科技藝術研究員)

《太古和其他的時間》
[波蘭] 奧爾加·託卡爾丘克 / 著
易麗君、袁漢鎔 / 譯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7-12

還是推薦《太古和其他的時間》好了,疫情剛開始時讀的,對我的影響很深。我太需要溫柔而遼遠的東西了。

薦書人:萬志國

(山東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

《人月神話》
[美] 雷德裡克·布魯克斯 / 著
UML China翻譯組、汪穎 / 譯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15-4

《人月神話》——這是一部軟體工程領域的經典著作,作者弗雷德裡克·布魯克斯(Frederick P. Brooks Jr.)是「圖靈獎」得主,他領導了IBM 360系統的開發。基於其系統開發經驗,作者在書中總結了軟體開發的經驗和教訓。布魯克斯對軟體開發本質的認識異常深刻,其觀點新穎又極具洞察力,在40年後的今天依然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尤其是他在20世紀70年代就開創性地提出迭代式軟體開發模式,以及持續集成、持續交付的思想,這正是當前軟體工程領域的普遍做法。

薦書人:包愛民

(浙江大學醫學院腦科學與腦醫學系)

《三體》三部曲
劉慈欣
重慶出版社

《三體》三部曲。疫情期間我重讀了一遍,這是我最喜歡的書!劉慈欣先生雖然不是腦科學研究者,但他對個體腦和社會腦的描繪精準、生動而精闢。通讀《三體》三部曲給我帶來了關於生命和宇宙的深切感悟。

薦書人:劉超

(北京師範大學認知神經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

《鼠疫》
[法] 阿爾貝·加繆 / 著
劉方 / 譯
上海譯文出版社 2013-8

我推薦阿爾貝·加繆的《鼠疫》,這本書描述了一個處於鼠疫中的城市的故事,非常好地契合了當下疫情時代的氛圍,有些情節和今年疫情暴發時非常相似。而從我的專業角度來看,這本書很好地展現了人類行為在特定應激情景下的特殊性,這點也是我們一直在探究的。

薦書人:李鈞鵬

(華中師範大學社會學院)

《回歸故裡》
[法] 迪迪埃·埃裡蓬 / 著
王獻 / 譯
上海文化出版社 2020-7

迪迪埃·埃裡蓬的《回歸故裡》是一本具有社會學穿透力的著作。作者是一位並不十分知名的中年法國社會學教授。他在失和多年的父親去世後,回到家鄉奔喪,由此對自己的人生展開了批判性反思。階級出身如何塑造一個人的人生和認同?本書給出了個人化但值得深思的答案。這個「暴力的世界」曾經擊敗了作者的父親,而年少時就正視自己同性戀身份並出走大城市的作者意識到,雖然一直在逃離,但自己其實還是敗在了這個世界的手下,因為他從未能正視自己的階級出身。無論你是什麼樣的人,都能從這本書裡看到自己的人生。你結束了自己的流亡了嗎?我想,我還在流亡途中,無法與這個世界和解,無法與自己和解。

薦書人:張文義

(中山大學人類學系)

《薄伽梵歌》
[古印度] 毗耶娑 / 著
黃寶生 / 譯
商務印書館 2010-4

我以前讀書偏重獲取方法、理論和觀點,輕視變化的現象和事實。這些年,我意識到世界萬象流轉,韻味和機制都在萬象中,不在對萬象的探討中。今年,我有計劃閱讀民族志著作和世界古老文化的基礎文本。《薄伽梵歌》裡的一句話讓我又喜又悲:「知識完整的人,別攪亂知識片面的人。」我有時帶著知識完整的幻覺看無數知識片面的人,有時覺得自己就是那知識片面的人,偏執、頑固。

薦書人:王洪喆

(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控制論革命者》
[美] 伊登·梅迪納 / 著
熊節 / 譯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2020-8

伊登·梅迪納(Eden Medina)的《控制論革命者:阿連德時代智利的技術與政治》。雖然不是今年讀的,但這本書的中文版今年才上市,值得推薦給每一位關心技術與社會議題的讀者。

薦書人:梁捷

(上海財經大學經濟學院)

《穿越非洲兩百年》
郭建龍
天地出版社 2020-4

 

《文化失憶》
[澳] 克萊夫·詹姆斯 / 著
丁駿、張楠、盛韻、馮潔音 / 譯
北京日報出版社 2020-10

今年被隔離在家,很多書都是在「微信讀書」上讀的。我喜歡讀兩類書。一類是遊記,自己不能出行,就看別人的遊記消遣。今年讀到郭建龍的《穿越非洲兩百年》,非常喜歡,作者把自身遊歷和閱讀文獻結合起來,做得很好。另一類是談書的書,從一個人的閱讀中可以看出他的品位和趣味,如果碰到讀書高手,我就會特別欣喜。克萊夫·詹姆斯(Clive James)的《文化失憶》就是這樣一本書。作者閱讀廣泛、思考深刻,帶著我們創造性地回顧了很多經典著作。

 

薦書人:趙益民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北京西郊故事集》
徐則臣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2020-1

徐則臣的短篇小說集《北京西郊故事集》。「所有激動人心的事情最終跟我們都沒關係。我們的生活裡永遠不可能出現奇蹟。」雖然我對「西郊」這個詞持保留態度,但是書裡城鄉接合部的故事真的值得被更多的人讀到。這是21世紀第一個十年「北京歡迎你」的尾聲,也是第二個十年一系列整頓的序幕。

薦書人:黃華青

(南京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

《現代世界的誕生》
[英] 艾倫·麥克法蘭 / 主講 
劉北成 / 評議 劉東 / 主持
管可穠 / 譯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3-8

劍橋大學人類學教授麥克法蘭(Alan Macfarlane)的著作《現代世界的誕生》,是他在清華大學「王國維紀念講座」的演講實錄。他以平易近人的文風討論了當代史學與現代世界之起源和特徵相關的重要辯題。他反對「大分流」理論,精闢地指出了以英格蘭為中心的西方「現代性」的根源,即其人口基礎、政治支柱、社會結構,還有階級、家庭、友誼、愛情等觀念。儘管作者的觀點不無偏激之處,但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當下的世界,進而思考中國在後全球時代的走向。

(選自《信睿周報》第40期)

相關焦點

  • 睿信傳媒2017年營收7544萬元 淨賺657萬元
    挖貝網訊 4月25日消息,睿信傳媒(837837)近日公布的2017年年度報告顯示,2017年營業收入為7544.10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07.24%;歸屬於掛牌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657.20萬元,較上年同期減少13%;基本每股收益為0.65元,上年同期為0.76元。
  • 知乎2018 年度書單新鮮出爐 新知青年必讀盤點
    2018年你看了多少書?年初的計劃都實現了嗎?你是否也在愁沒有好書看?你需要的可能是一份靠譜書單。臨近年末,知乎從今年站內新知青年討論、閱讀和收聽的書籍中,選出了五大榜單、共計50 本優秀書籍,推出了「知乎 2018 年度書單」。
  • 睿信傳媒2016年營收3640萬元 淨賺755萬元
    挖貝網訊 4月20日消息,睿信傳媒(837837)近日公布的2016年年度報告顯示,2016年營業收入為3640.34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9.38%;歸屬於掛牌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755.42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57.14%;基本每股收益為0.76元,上年同期0.48元。
  • 睿信傳媒2018年度營收大幅增長53.29%淨利潤890萬
    4月18日訊睿信傳媒(837837)於今日發布(2018年度)業績報告,公司營業總收入115,642,778.13元,比去年同期(75,440,991.83)增長53.29%,歸屬於掛牌公司股東的淨利潤8,894,266.33元,比去年同期
  • 2019新京報年度閱讀推薦榜120本書單|新知生活
    新京報·年度閱讀推薦入圍書單之新知生活《大峽谷》作者:(美)陳振盼但,我們也體察到不同的群體差異化的閱讀追求。所以今年,我們做了一些新的嘗試。2019年,「新京報年度好書評選」升級為「2019新京報年度閱讀盛典閱讀推薦榜」。
  • 睿信傳媒登陸新三板
    新三板掛牌晉企達52家    本報北京電(記者張巨峰)8月10日,由樂視雲計算投資的山西睿信智達傳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睿信傳媒」),在京舉行新三板掛牌儀式,開啟資本市場的新徵程。
  • 豆瓣2017年度書單200多種
    理想國按:豆瓣2017
  • 睿信傳媒2017年度 營收大幅增長107.24%淨利潤658萬每股收益0.65
    睿信傳媒(837837)於今日發布(2017年度)業績報告,公司營業總收入75,440,991.83元,比去年同期(36,403,447.91)增長107.24%,歸屬於掛牌公司股東的淨利潤6,571,958.10元,比去年同期7,554,162.10
  • 天一童書館童書入選2019年度「中國童書榜」一百佳書單!
    原標題:天一童書館童書入選2019年度「中國童書榜」一百佳書單!天一童書館策劃出品的繪本圖書《「晚安,寶貝」名家大獎系列》,在新閱讀研究所評選的「2019年度中國童書榜」中,入選全國「一百佳童書」書單,可喜可賀!
  • 睿信傳媒副總經理辭職
    挖貝網訊 1月3日消息,近日睿信傳媒(837837)發公告稱董事會於2016年12月27日收到副總經理梁睿遞交的辭職報告。據了解,梁睿不持有睿信傳媒股份,因個人原因向公司提起離職請求。辭職後不再擔任公司其他職務。
  • 睿信傳媒2019年淨利1302.49萬增長46.44% 收到政府補助及獎勵資金
    來源:挖貝網挖貝網4月24日消息,睿信傳媒(837837)近日公布的2019年年度報告顯示,2019年營業收入為123,537,457.54元,較上年同期增長6.83%;歸屬於掛牌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3,024,899.80元,較上年同期增長46.44%;基本每股收益為1.30元
  • 伊利金領冠睿護是家長的放心之選
    父母應該首先從根源入手,看寶寶喝的奶粉是否合適,如果是奶粉導致的嬰兒拉肚子,就要給孩子選擇一款好吸收易消化的奶粉,比如伊利金領冠睿護。伊利金領冠睿護奶粉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就是它的奶源了。這些數字足以說明,伊利金領冠睿護從源頭上就是值得信賴的。伊利金領冠睿護的配方也有很多過人之處。首先就是它的中國專利配方α+β創新蛋白組合*,能夠有效促進寶寶的生長發育和行為發育。另外,它還含有特別添加的乳鐵蛋白,這種母乳中含有的珍貴營養物質可以有效地提高寶寶的免疫力,被譽為「寶寶健康的第一道防線」。伊利金領冠睿護配方中還添加了三種益生元組合。
  • 用閱讀開啟「眾多未來」:2020新京報年度閱讀盛典邀請函
    ▼立足於「公共、專業」的閱讀立場,從10月中旬開始,歷時兩個月,經過編輯部多輪篩選,我們從今年的出版物中選出88本年度新京報閱讀推薦入圍書單,涵蓋文學、藝術、歷史、思想、社科、經濟、兒童、教育、生活、新知10個類別。遺珠在所難免,但這份書單,呈現了我們所觀察到的2020中國文化與思想生態,而我們期待,它們能在被閱讀的過程中與每位讀者的生命經驗相融。
  • 知乎2018 年度書單發布:存下來,慢慢看
    知乎自然也不會放過這個發榜熱潮,今天知乎發布了推出了2018 年度書單。知乎2018年度新知青年熱議書單排名基於2018年知乎用戶的書籍討論量和閱讀量的綜合判定。排在前三名的依次為《人間失格》、《人類簡史:從動物到上帝》、《房思琪的初戀樂園》。
  • 睿信TOF產品募集持續火熱 中信信託創新產品受市場追捧
    來源:中信信託年初以來,新冠疫情的嚴峻形勢使得各行各業均受到重大影響,以路演營銷、拜訪籤約為主要手段的財富管理業務更是首當其衝。有媒體報導,某些三方財富機構40%以上的理財顧問在疫情期間0開單。儘管如此,中信信託主動管理的睿信穩健配置TOF產品卻延續了火熱募集的態勢,產品在近幾個月多次開放,募集規模已達到1億元左右,超過2019年全年,充分顯示了該產品卓越的競爭力。
  • 閱讀,從一份大學書單開始
    2015年度,東南大學全校紙質圖書借閱量人均6.47本。借閱圖書排行榜排名前20的書中,只有兩本是文學作品,外加一本《建築學教程:設計原理》,其餘全是《彈性力學簡明教程》等工具書。圖書館的統計不能充分說明當前學子人文類書籍閱讀狀況,但跨年度比較能夠明顯看出大學生紙質人文類圖書閱讀量在下降。     東南大學官方微信公眾號做過一個有趣的統計,2010年該校借閱圖書榜上,人文社科類書籍有6本,包括《國富論》《安藤忠雄的作品與思想》等。而在2005年,該校借閱圖書榜上排名前13的書中,只有兩本不是人文社科類書籍。
  • 社會學2020年10~12月新書 · 上篇丨書單
    以下文章來源於社會學之思 ,作者sociology 社會學之思本書分析了在疫情影響、國際形勢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的大環境下,中國經濟增長形勢、職工就業、居民收入和消費增長、教育改革發展、社會保障、社會階層結構、社區治理、網際網路輿情變化、食品藥品安全、扶貧攻堅戰、文旅消費變遷、青少年數字文化等年度重要話題。相關閱讀:預告 | 2021年《社會藍皮書》即將發布2021年中國社會形勢如何發展?這些社會熱點值得關注!
  • 睿信傳媒實現營業收入7544萬元 淨利潤654萬元
    4月20日,睿信傳媒發布2017年年度報告,2017年實現營業收入75,440,991.83元,同比增長107.24%。淨利潤6,538,858.57元,較上年同期下降13.44%。
  • 書單推薦 | 廣西師大社8本圖書入圍2018年新京報年度好書候選
    到了一年年末,各種書單評選如約而至,前不久給大家分享了2018年度商報·騰訊華文好書榜入圍書單(書單推薦 | 2018華文好書榜入圍候選出爐 ,廣西師大社10本圖書入選),廣西師大社有文學類、人文社科類以及童書類共10本書入圍。
  • 新生兒奶粉新選擇 伊利金領冠睿護奶粉告訴您
    其實這個問題要解決,選對了新生兒奶粉就很簡單,伊利金領冠睿護奶粉就能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也能夠助力寶寶健康成長,讓媽媽更安心。伊利從2003年啟動企業自主化的中國母乳研究,並開始啟動母乳資料庫項目,至今已經18年,其間根據研究成果生產出多款嬰幼兒配方奶粉,伊利金領冠睿護嬰幼兒配方奶粉就是其中之一。要問寶寶消化不良拉肚子怎麼辦,伊利金領冠睿護奶粉可以提供一個很好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