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學院

2021-01-12 央廣網

    外交學院是外交部所屬的培養外交外事複合型人才的文科外語院校。外交學院創建於1955年9月,是周恩來總理親自倡議,在中國人民大學外交系的基礎上成立的。陳毅副總理兼外交部長曾長期兼任外交學院院長。「文化大革命」期間,學院停辦。1980年,在鄧小平同志的關懷下,學院復校。現任院長是國際展覽局主席、全國政協副秘書長兼新聞發言人、中國國際關係學會常務副會長、歐洲科學院院士吳建民大使。現任黨委書記是中國共產黨十六大代表、著名國際關係理論專家秦亞青教授。 

    學院自創辦以來一直得到國家領導人的親切關懷。周恩來總理、陳毅副總理、錢其琛副總理、唐家璇國務委員及歷任外交部長曾多次來學院視察和指導工作。在學院建院四十、五十周年之際,江澤民主席、李鵬總理、李嵐清副總理、錢其琛副總理、唐家璇國務委員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為學院題詞、發賀信,對學院寄予殷切期望。 

    外交學院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周恩來總理向外交人員提出的「站穩立場、掌握政策、熟悉業務、嚴守紀律」十六字方針作為校訓,把培養高層次外交外事人才作為辦學目標。培養思想好、專業基礎紮實、精通外語、知識面寬、實際工作能力和研究創新能力強的高素質、複合型人才。學院提倡理論聯繫實際、實事求是、刻苦嚴謹的學風,強調德智體全面發展。在思想政治品德方面,重視修養教育,尤其重視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和國情意識、組織紀律性教育。在教學上,既重視基礎理論課教學,又重視基本技能的訓練和能力的培養;既重視外語水平的提高,又重視外交業務和經濟、法律等基本知識的掌握,以達到培養政治與業務、漢語與外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複合型人才的目的。2003年以來,為活躍學院學術氣氛,拓展教學、科研思路,開闊學生視野,學院舉辦《外交學院論壇》,邀請國內外各方面的知名專家學者和領導來院作報告、演講。 

    近年來,學院認真貫徹江澤民主席「立足祖國、放眼世界、面向未來、培養英才」的題詞和錢其琛副總理提出的「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社會、面向實際」的辦學方針,加大改革力度。為適應外交工作發展的需要,逐年加大研究生、二學位生的招生比例和外事人員進修、培訓的力度。保持本科生原有規模,停止招收專科生。改革管理體制,實行學分制;完善專業設置,拓寬專業方向;調整課程設置,更新教學內容;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辦學效益。 

    外交學院現有教職工400餘人,其中專職教師170餘人。此外還聘請了70多位資深高級外交官和知名專家學者擔任兼職教授。同時聘請20餘位相關專業的外國專家和教師。 

    學院現有在校博士生、碩士生、第二學士學位生、本科生等共2000餘人,外國留學生百餘人。學院現設有外交學系、英語系、外語系、國際法系、國際經濟系、基礎教學部、研究生部、成人教育學院和國際法研究所、國際關係研究所等教學、科研機構。開設外交學、英語、法語、日語、法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中國國際關係學會、中國國際法學會兩個全國性一級學會,以及北京市「對外交流與外事管理研究基地」設在我院。此外,還設有聯合國研究中心、歐洲研究中心、亞太研究中心、香港發展研究中心等學術團體。另外,東亞思想庫網絡總協調員由外交學院院長吳建民擔任,外交學院東亞研究中心負責網絡的日常研究工作。 

    學院建立了一批有碩士和博士學位授予權的重點學科,如國際關係、國際政治、外交學、國際法、世界經濟、英語語言文學和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科學社會主義與共產主義運動等。舉辦了一系列全國性研討會,如毛澤東外交思想、世界經濟政治格局的變化與美國的對外政策、慶祝香港澳門回歸、亞太地區安全形勢、冷戰後國際關係、中國外交50年、國際法教學與研究、加強中國與發展中國家工作研討會,以及國際關係課程發展、中埃關係、中俄建交50年、東亞地區安全形勢回顧與展望、中國與歐洲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東亞投資論壇、全球化與轉型中的法國等國際學術研討會。出版了一批專著,如《現代國際關係史》、《中國當代外交史》、《外交文書》、《鄧小平的外交藝術》、《外交學概論》、《中國與美國》、《中國外交新論》、《美國對華政策與臺灣問題》、《國際貨物多式運輸法律問題研究》、《交流學十四講》、《經濟外交》等。學院主辦的學報《外交評論》被評為「全國優秀社科學報」、「全國人文社科學報核心期刊」、「北京高校人文社科學報名刊」。學院建立了校園計算機網絡,設有國際經貿模擬實驗室、語言室和視聽室,圖書館全面實行了計算機管理,各職能部門的辦公自動化程度不斷提高。 

    為了加強學院同社會的聯繫,多渠道籌措辦學資金,增強辦學活力,經外交部批准,學院於1995年5月成立了外交學院董事會,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兼外交部長錢其琛任名譽董事長。歷任外交部長任董事長。外交學院第二屆董事會成立於2004年5月,第二屆董事會仍由錢其琛同志任名譽董事長,外交部李肇星部長任董事長,外交學院吳建民院長任常務副董事長。 

    隨著改革開放的發展,外交學院的國際交往也日益擴大,先後同美、英、法、俄、烏克蘭、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韓國、埃及、寮國、委內瑞拉、古巴、烏拉圭、玻利維亞、烏茲別克斯坦、阿曼、蒙古等國家的外交學院、大學或基金會建立了文化和學術交流關係。學院為國際外交學院院長會議成員,出席每年的外交學院院長會議,探討學術問題,交流信息和辦學經驗。每年都有來訪的外國元首、政府首腦、政治家、外交家、知名學者和駐華大使來學院參觀、訪問或發表演說。 

    外交學院建院五十多年來共培養各類學生近兩萬人,其中擔任政府部長級職務的三十多人,出任駐外大使的二百五十餘人,出任駐外使館參贊和國內各部門司局級職務及具有高級職稱的教授、學者等千餘人。近十年來平均每年考入外交部50餘名畢業生。近年來舉辦了外交部幹部在職培訓班和高級外交官培訓班。這支隊伍成為新中國外交、外事和國際問題研究工作中的骨幹力量,為我國外交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世界上有五星紅旗升起的地方,就有從外交學院走出的學生,外交學院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外交官的搖籃」。 

    50年代和60年代,學院還培養了原蘇聯和東歐國家、朝鮮、越南等國家的留學生百餘人,其中不少人後來在本國出任高級領導職務,有的出任駐華大使。近年來學院舉辦了多期亞洲、非洲、拉美、歐亞、東協等地區國家中青年外交官培訓班,來自120多個國家的500餘名中青年外交官參加了學習。 

    根據國家對外交外事人才的需要,外交學院辦學規模將適度發展。外交部黨委重視外交學院昌平高教園區新校園的建設,要求把新校園的立項和建設作為學院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外交學院新校區建設項目已得到國家批准,新校園建成後,預計各類學生人數將達到7500人的規模。外交學院規模的擴大,有利於充分利用中國豐富的外交資源,支持國家經濟發展。學院要全面提升學科建設的水平,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為把我院建成一所外交特色鮮明、外語優勢突出,在國際上享有較高知名度的研究型大學而奮鬥!

相關焦點

  • 外交學院考研分數線
    ,為此,我們專門整理了歷年的外交學院考研分數線,希望能幫助各位報考外交學院的同學們。因公眾號篇幅有限,詳細外交學院考研分數線可關注考研派之家公眾號,回復「外交學院考研分數線」,即可查看完整外交學院考研分數線。因外交學院考研分數線每年浮動較大,請各位報考外交學院的同學參考近五年的外交學院考研分數線。
  • 外交學院:外交特色鮮明 日語優勢突出
    外交學院(資料圖) 人民網北京6月24日電(袁蒙 陳思)外交學院是外交部唯一直屬的一所全國重點大學,建校以來為國家培養了諸多外交外事人才。而外交學院的日語專業也是聲名在外。本期我們採訪了外交學院外語系副主任周萍萍老師。 提前批錄取 小班授課 外交學院成立於1955年,曾於1956年開設日語專業,招收本科生,並於1959年設立日語教研室,1969年學院停辦時撤銷,1983年恢復,主要負責日語專科及二外日語的教學工作。1994年,學院分設英語系和外語系(含法語、日語專業),日語專業開始招收本科生。
  • 中國外交官的搖籃,外交學院
    這些高顏值、高素質、高能力的三高外交人員,都來自於中國歷史上最偉大外交官周恩來總理親自題名的外交學院。一、風雲外交學院。外交學院在周恩來總理的親自關懷下於1955年成立。眾所周知,20世紀60年代,是個人才輩出和風雲激蕩的時代,外交學院就誕生在那樣的歲月。
  • 外交學院考研參考書目
    ,希望能幫助各位報考外交學院的各位考生成功上岸!因公眾號不能插入連結,所以外交學院考研參考書目可關注考研派之家公眾號,回復「外交學院考研參考書目」,即可查看外交學院考研參考書目。特別推薦: 關注考研派之家公眾號,回復「外交學院考研參考書目」,「外交學院考研真題」,即可獲得外交學院考研參考書目和外交學院考研真題   【也可手動搜索「考研派之家
  • 外交學院2020-96
    2、學校簡介  有人用一句話來形容外交學院:中國大學裡「最小的鯤鵬,最強的麻雀」。高校類別裡唯一的「其他」。  外交學院(China Foreign Affairs University),簡稱「外院」,是外交部唯一直屬高校,財政部6所「小規模試點高校「之一,國家首批「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入選國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
  • 選擇外交學院不選985大學?外交學院是否值得報考?詳細解答
    不少家長和考生最近諮詢教育明先森關於外交學院的情況,不少家長對於這所大學有著濃厚的興趣。那麼外交學院是否值得報考呢?有哪些注意的地方呢?外交學院外交學院是以服務中國外交事業為宗旨,培養一流外交外事人才的小規模、高層次、特色鮮明的外交部唯一直屬高校。
  • 外交學院——每日一校
    外交學院(China Foreign Affairs University),是以服務中國外交事業為宗旨,培養一流外交外事人才的小規模
  • 外交學院研究生招生信息網_外交學院考研信息網-研究生招生報名...
    外交學院2021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簡章   外交學院是以服務中國外交事業為宗旨,培養一流外交外事人才的小規模、高層次、特色鮮明的外交部唯一直屬高校,被譽為「中國外交官的搖籃」。
  • 外交學院黨委書記:周總理16字外交要求成校訓
    人民網北京7月29日電(記者賀迎春)「站穩立場、掌握政策、熟悉業務、嚴守紀律」,這是周恩來總理給中國外交人員提出的基本素質要求,也是外交學院的校訓。今天上午,外交學院黨委書記秦亞青在人民網訪談時表示,校訓是我們人才培養的標準,一直按照這16個字來培養我們的學生、檢驗我們的產品。 外交學院始創於1955年,由周恩來總理倡議成立。
  • 歌德學院:德國公共外交平臺
    歌德學院:德國公共外交平臺 2017年07月24日 07:47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黃巖 字號 內容摘要:歌德學院成為德國公共外交的一個重要戰略,在塑造德國價值和重建德國國家形象方面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 外交學院:最小的鯤鵬,最強的麻雀
    學院本科共分五個系(外交學與外事管理系、英語系、外語系、國際法系和國際經濟學院),下設九個專業(外交學、英語、翻譯、法語、日語、西班牙語、法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和金融)。學校堅持小班教學,每個班只有20-22個人,最大程度保證了每個學生都能得到更加精細的教育。外交學院最大的優勢在於外交學。
  • 中國最難考大學,外交學院
    了解外交學院,就要了解它的的創始人。外交學院是隸屬於外交部唯一直屬高校。1955年,在時任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倡議下,經過黨中央毛主席批准成立,國務院副總理兼外交部長陳毅元帥擔任第一任院長。開始了我國外交人才的培養。作為普通的家長和學生,對外交學院的熟悉不如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那樣耳熟能詳。
  • 調劑外交學院成功經驗
    2016年3月31日,隨著外交學院複試成績公布,一切終於塵埃落定,從去年八月份開始準備考研到現在,我經歷了很多,收穫了很多,也成長了很多,下面就讓我向大家詳細介紹一下我的心路歷程。   就在我確定自己不可能被調劑到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的時候,又得知外交學院招調劑考生了!   當時距離調劑系統開通還有三天,而我是在半夜得知的這個消息。我激動萬分,立即給外交學院英語係指定郵箱發了申請表格。我仔細研讀了外交學院調劑要求,並不要求本科出身,而且字裡行間都透露出這個學校注重實力,公平競爭的特點。所以外交學院就成了我的主攻對象。
  • 2020外交學院招聘3人公告
    根據工作需要,外交學院公開招聘社會人員,現將有關事項公告如下:一、招聘單位簡介外交學院是以服務中國外交事業為宗旨,培養一流外交外事人才的小規模、高層次、特色鮮明的外交部唯一直屬高校。在周恩來總理倡議下,1955年經黨中央、毛主席批准成立。周總理為學院親筆題寫校名,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兼外交部部長陳毅元帥擔任外交學院首任院長。
  • 2011年外交學院招生計劃
    ■學校簡介   外交學院創建於1955年, 是由周恩來總理親自倡議成立的,也是周總理唯一題寫過校名的高校。外交學院是外交部直屬的唯一一所培養外交外事、國際問題研究和涉外經濟、法律複合型人才的高等學校,有權授予學士、碩士和博士三級學位,被譽為「外交官的搖籃」。
  • 外交學院,「中國外交官的搖籃」,實力怎麼樣?
    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外交學院,「中國外交官的搖籃」。外交學院正門外交學院是外交部唯一直屬高校,財政部6所「小規模試點高校「之一,國家首批「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周總理為學院親筆題寫校名,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兼外交部部長陳毅元帥擔任外交學院首任院長。1958年8月1日,外交學院改名為國際關係學院。1960年10月22日,被教育部列為全國重點高等學校之一。1961年10月5日,經國務院批准,校名恢復為外交學院。2013年7月,外交部、教育部決定共建外交學院。
  • 外交學院(國際關係學院)-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歷史沿革
    1.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歷史沿革2004年北京機械工業學院、北京信息工程學院合併組建北京信息科技大學(籌)2008年北京機械工業學院、北京信息工程學院正式合併組建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北京信息工程學院參見北京:「北京信息工程學院(……)歷史沿革」北京機械工業學院參見北京:「北京機械工業學院(……)歷史沿革
  • 國際關係學院、外交學院和外經貿大學怎麼選?
    國際關係學院、外交學院和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怎麼選擇,其實很好選,這個三個學校都是專業性質的大學,只是國際關係學院和外交學院性質不一樣,在提前批招生。國際關係學院和外交學院又有不同,一般而言,前者更偏重於研究型,側重於國際政治、國際經濟、英語、日語、法語、文化傳播、法律、信息科技、公共管理等方向。而外交學院更偏重於實務,是培養外交官的搖籃,其前身脫胎於人民大學的外國語學院。這兩所學校政審要求嚴格。有些省份考生要求面試,面試對學生綜合素養要求較高,口語需要考試。
  • 2020北京外交學院招聘3人公告
    根據工作需要,外交學院公開招聘社會人員,現將有關事項公告如下:一、招聘單位簡介外交學院是以服務中國外交事業為宗旨,培養一流外交外事人才的小規模、高層次、特色鮮明的外交部唯一直屬高校。在周恩來總理倡議下,1955年經黨中央、毛主席批准成立。周總理為學院親筆題寫校名,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兼外交部部長陳毅元帥擔任外交學院首任院長。
  • 外交學院新增金融翻譯兩專業
    本報訊(記者李艾)昨天,北京外交學院、國際關係學院和中國青年政治學院3所學校的高招辦負責人做客北京新聞廣播《教育面對面》欄目。外交學院高招辦負責人表示,今年學院新增了金融學和翻譯學兩個專業,面向全市文理科招生。國際關係學院今年對國際政治和英語專業增加招生名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