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這篇文能讓大家了解英國的教育制度(文中以英格蘭地區為主)。
1~4歲
現在國內許多家長堅信幼兒園的選擇特別重要,因為孩子們的起跑線已經在這時候就畫好了。同樣,在英國,家長們也相當重視這一關鍵階段對於孩子們成長的影響。
Childminder家一般都有自己的孩子,所以真的是一起玩、一起學、一起成長。Childminder不光照顧1~4歲的幼兒,小學生如果放學了家裡沒人照看也可以送到Childminder那裡,孩子們一起寫作業、玩遊戲也可以過得很開心。
4~11歲
其實英國的孩子4歲就入小學(Primary/Elementary School),
4~5歲是上Reception(可以理解為「學前班進階版」);
5歲就上小學一年級(Year1),在北愛爾蘭地區則是4歲;
11歲左右小學Year 6讀完就畢業了。
另外教育局會抽取部分學校的學生考科學考試,但是不會公布成績,純粹為了解學生的知識水平。
通過以上表格我們可以了解英國學年對應的中國學年以及每年的重要考試。
Sats的成績相當重要,因為部分中學只根據分數來錄取學生,嚴格一點的學校分班時會很有「階級意識」,
把成績一般般的分到「平行班」裡,成績較好的分到「優秀班」。我們當然知道一次考試並不能十分準確地反映一個學生的水準,有潛力的學生在所謂差班裡也能考出高分,但難以避免的是,對於被分到平行班、差班的學生,老師們往往不會對他們提很多要求,課堂秩序也相對好班來說較亂。
為了「upgrade」到好班,平行班的孩子需要格外努力,在期中、期末測驗裡取得跟好班學生一樣高甚至更高的分數,才能被校方考慮轉班。
另外,大家或許聽說過Prep School(Preparatory School 預備學校),這類學校的學生年齡在8~13歲之間,上Prep School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進入Public Schools(公學),結業考試叫Common Entrance Examinations(CE)。有名的Public Schools有哈羅公學、伊頓公學等。
11~16歲
英國的初中有五年(Year7~Year11),前三年是為了後兩年打基礎的。(我才不會告訴你前三年大部分英國孩子都玩的很開心,後面兩年痛並快樂著!)
英格蘭的初中分為幾類學校,大類別是兩種:免費的,收費的。
免費的初中(state school)——裡面包括就近入學的學校(community school),還有就是極難考上的grammar school 或者selective school(不看你住哪,就看成績好壞來錄取。)
收費的初中(private school 或者 public school)——國內所謂的私立學校就是這個類別。
初中課程選擇很豐富,學生除了必修課,可以選修5~8門自己感興趣的課程並在Year 10、Year 11參加英國中考(GCSE)
必修課程:英語(包括:語言+文學)、數學、科學(包括:生物、物理、化學)。
英格蘭的大部分中學的GCSE課程都是兩年制的,假如你選修法語、藝術、歷史和音樂,在這兩年你會上這4門課,Year10有階段性測驗,Year11 是中考(4門選修+必修課)。這樣做的好處是課時多(但其實每節課都短),知識可以在兩年內慢慢消化,跟我們國內的初二、初三兩年很像。
這邊的成績不是直接給分的,而是給等級(最高A*,然後A、B、C、D 一直到G,最低是U)。要拿A*,正確率要很高才行(90%以上),但也視科目而定,如果有些科目很難,幾乎很少人能考高分,那分數線就會往下降,比如拉丁語90以上是A*, 而歷史是77以上就是A*了。U就是Unclassified(真的渣到相當高的境界才能拿到的……)
在這裡讀書比較享受也比較考驗人的是,你在某門課中落下了的話老師不會追著你讓你補,覺得查漏補缺是學生自己的責任和選擇,不愛學就拉倒。
GCSE學習期間申請高中
一般在Year11的上學期(10~12月),英國高中就開始招生了,不同的學校有不同的入學標準。私立中學一般會要求看Year10的成績單、個人簡歷,還會有入學考試(寫作和數學考試是標配)。有時還有邏輯思維方面的測試,不少學校有具體科目考試(看你高中想讀什麼課了)。而重點公立中學最看中的Year10成績單以及你GCSE科目老師給你的預估成績。
關於重考
任何課程沒達到自己期望可以選擇在下一個考試季參與重考(re-sit),最重要的是你真的可以拔高你的等級,選取考得最好那一次成績。而且大學在挑人時根本不會知道你的A到底是一次考過的還是重考來的。
GCSE成績有多重要?
對了,GCSE英語考C以上的話就不用考雅思喲親!
當然了,GCSE的結束意味著對義務教育階段say bye-bye,有很多畢業生就會直接選擇去當學徒(Apprenticeship)、上專科學校/職業學校(College/Academy)或者直接參加工作。
17-18歲
高中教育主要分兩種:A-level和IB。
A-level
A-level ——英格蘭的傳統路線,分為AS(高二)和A2(高三)的兩年課程。學生一般在第一年AS階段選修任意4門課,沒有必修課(慢走不送),但建議跟你的大學專業志向相關,如還未確認志向,可以選擇感興趣的以及擅長的。(數學是萬金油,申請任何一個專業都不會被嫌棄的!)AS的考試(高考第一年)後根據自己的成績與對科目的態度,可以drop 1門課(可以放棄一門成績最差、或時間花費太多、或沒興趣繼續學的)然後在A2級別的課程時,同樣學年底參加高考(第二年)。
A-level階段提供的課程比GCSE還豐富,增設了考古學、 經濟學、工程學、進階數學等科目。A-level的課程難度比GCSE高了許多,這兩年內自學特別重要,因為考試裡簡答題少了,小作文題多了,學生需要自己做很多Research和Reading,而不僅僅是把課本吃透了。學校一般會在你的Timetable上每天留出一到兩節自習課。
IB——高大上的國際文憑
學生需在6個學科類裡每科選至少1門,還要寫1~2篇論文。除了學習,IB還要求Creativity,action,service——一系列的課外活動,很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但是因為IB並不是英國特色,這裡就不詳細介紹了。
學生需在6個學科類裡每科選至少1門,還要寫1~2篇論文。除了學習,IB還要求Creativity,action,service——一系列的課外活動,很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
大學申請步驟
把所有資料上傳到一個叫UCAS的網站上,選擇你要申請的大學,然後就可以提交申請了!大學看了你的申請書和UCAS上的資料之後會決定是否給你個機會面試、考試等,要是那些都過了就會拿到offer,大多是conditional(有條件)的,要求你A2考什麼等級之類的。如果5所大學都給了你offer,你只能選擇兩個大學,一個當首選Firm,一個當備胎Insurance。
希望大家看完了以後對英格蘭孩子們1-18歲的學習生活有了更深的了解,對於一些細節歡迎提問。(近期會組織大家去英國國際學和海嘉國際學校訪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