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說到深圳的國際學校,「深圳國際交流學院」可謂是家喻戶曉。
深國交的學生,世界名校的錄取率高達80%。更牛的是,幾乎每年的牛津、劍橋大學的錄取率都在10%以上,深圳的家長們戲稱它為「牛劍收割機」!並且近年美國學校的名校錄取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績!
深國交畢業生已遍布新加坡、香港、紐西蘭、義大利、美、英、加、澳、荷蘭、馬來西亞、瑞士、德國、臺灣等地著名高等學府。深國交前16屆畢業生共計2604人,他們100%進入世界知名大學,其中1316人入讀倫敦大學學院、倫敦藝術大學、劍橋、牛津、帝國理工、倫敦政經等英國名校;886人進入康奈爾大學、布朗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哥倫比亞大學、芝加哥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等美國著名綜合性大學,以及明德、伯莫納、羅德島等美國著名文理學院或藝術院校。
深國交的備考在最近5年,已經成為國際教育的一個熱門話題。除了競爭人數越來越多,試卷難度也在不斷加大。很多有條件的家長,無論是深圳的還是外地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去備考深國交。
其實在2015年及之前的時候,深國交和其他國際高中一樣,其實是比較容易備考的。學生們從小成長於國際體系,英文都還不錯,數學試卷也不是特別難,只需要稍微補補習,就可以進入。
可在2015年之後,深國交英語難度雖然保持不變,但是卻越來越重視數學的成績,並且一年比一年難。
深國交數學考試的難度,甚至已經堪比公立學校選拔競賽選手的難度了。
可能會有很多家長不理解,上國際高中,只要我小孩英語好不就行了嗎?數學為什麼考這麼難,而且一年比一年難?
這要說回到2015-2016年的時候,當時牛津劍橋官方反饋說,有部分選拔到這裡的學生,數學不是很好。牛津劍橋等國外重點學校,是希望在中國選拔理工科的尖子生,如果只有英語好,大英國協本身就有很多英文的尖子生,在中國設立深國交的意義就不是很大了。
所以,從那個時候起,深國交不僅需要英文好,更需要數學水平到達競賽水準的佼佼者。
這就是為什麼現在深國交備考的數學題,會這麼難的原因了。
深國交的數學比中考題型難、範圍廣、並且多樣化。
但是不用太害怕和氣餒,你覺得難,大家同樣覺得難。這時候,如果採取逆向思維,在數學上多下點功夫,死磕到底,還是能取得一個比較理想的分數,並且和別的同學拉開距離的。
數學重點考察的還是基礎知識和計算解析能力。我們可以大量刷題,並多進行針對性訓練,做好錯題集錦,鞏固複習。
深國交往年的筆試都會進行一個評級劃分,分別為A、B、C、D四個等級。參考如下:
前5%左右能達到A;
6%-15%左右能達到B;
16%-30%左右能達到C;
剩下的評級為D。
除了這四個評級外,後面還新加入了A*。A*是在A之上的評級,A*出現後,競爭變得更加激烈。按照往年的參考:英語A*,數學C;或者兩科都能達到B,基本可以錄取。而兩個C的話,則是有機會進入面試。進入面試後,必須爭取拿到雙A,才有機會被錄取。
市面上有很多商業化的做法讓人混亂,不少機構說他們有捷徑,有技巧,甚至說有押題,押中率有多高,可以速成考上深國交。
但實際上呢?
做了那麼多題,每位老師總會有一些題目碰到過,這是很普遍的現象,例如我們的國交備考數學老師,每年拿到當年的考題都會發現多數題目,都給孩子練到過,甚至會出現數字都沒改變的原題。但我們認為,這並不能作為噱頭去宣傳,因為大部分題目依舊是從基礎出發,並加以演變出來的。
萬變不離其宗的是我們平時所講的常規題。數學基礎訓練好了,基本功紮實了,做新題舊題是一個效果。
每個人的分數和實力基本成正比。深國交的數學,不可能是我們隨便押幾道題,或者學了一些投機的技巧就能輕易考上的。只有基礎扎得越牢,越穩固,考試才會發揮得越好。
對於很多家長和學生來說,深國交入學考試數學方面的題型靈活多變,幾乎每一兩年都會有一次很大的題型改革。但是,新課思國際教育總結近幾年入學考的題型以及結果來看,雖然入學考的題型多變,但是總體對學生的知識儲備和素質要求來說,變化並不大。
主要考察還是圍繞以下這些方面:
一、基本知識框架完善,不能有知識漏洞,重視計算能力,擁有紮實的基礎。
二、重點考察學生的知識延展性,考題比較新穎,考察學生的應變能力,多數題目需要學生用基本知識靈活解決問題。
三、代數知識以及思維能力要求更高,題量也比幾何多一倍。
四、題量大,要求做題速度快,並且每次考試都會出現一兩個超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