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聲入人心》第七期的節目中,周深終於登上了公演舞臺。作為替補席的第一炮,周深以一首空靈夢幻的《Memory》驚豔全場,獲得了全場的一致好評,並成功獲得了首席建議。周深的這曲《Memory》以著名的歌曲《玫瑰人生》的旋律作為引子,引出了他空靈夢幻的歌聲,仿佛從天境傳來的仙音。而到了第二段周深罕見地使用了自己的真聲,並在全曲的最高潮強化了這股聲音的爆發力,仿佛將內心深處的情感毫無保留地坦白在聽眾面前,讓人無比動容。周深在這首歌中的咬字和氣息處理已經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將這一首大家耳熟能詳的經典旋律唱出了許多新意,又很多地方讓人出人意料又覺得恰到好處。可以說,周深是一位兼備唱功和唱商的歌手。
這首《Memory》是音樂劇《貓》的片段,而《貓》這部音樂劇可以說是音樂史上最著名的音樂劇之一了。而由這部劇改編的電影也將在明年上映,主演是大家熟悉的流行天后泰勒·斯威夫特。今天羊仔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這部音樂劇的前世今生。
音樂劇《貓》自 1981 年 5 月 11 日正式在倫敦西區上演,至今風靡全球已超過 30年,並且仍在世界各地持續上演,票房長盛不衰。毫不誇張的說,音樂劇《貓》是世界音樂劇史上最成功的的作品之一,當之無愧被譽為「世界四大音樂劇」之首。
其實在 1981 年《貓》劇開演前不久,女主角突然因傷退出,投資人失望的覺得徹底完了,幾乎已經決定撤資,而在大家的堅持下這一角色由一位新晉女演員暫時頂替。出乎意料的是當時《貓》的首演獲得了極大好評和熱烈反響,一時間《貓》劇成為倫敦西區最火音樂劇,一口氣在倫敦西區創下了連續演出 8949 場的驚人記錄,並榮獲英國舞臺劇最高榮譽獎——奧利佛獎。
1982 年,《貓》在百老匯的大劇院進行首演,票房直接創下了較之前相比的最高記錄,並且榮獲了最佳詞曲、最佳音樂劇、最佳導演等 7 項大獎,還包括被稱為美國戲劇界「奧斯卡」的託尼獎。 自 1983 年始,該劇相繼在全世界 20 多個國家的大都市演出,並在歐、美、亞、澳四大洲長期巡演,據不完全資料統計,《貓》已在全球近 300 所劇院裡上演了將近 7000 場次,成功在全世界內擁有超過 6500 萬的觀眾。而且在中文版《貓》上演之前已經上演了 14 種語言版本,開創了百老匯和倫敦音樂劇史上的最「長壽」上演紀錄,被授予「世紀音樂劇」的稱號,經久不衰。
《貓》這一英國音樂劇是英國著名作曲家安德魯·勞埃德·韋伯選自 T·S·艾略特的兒童長詩《老負鼠的實用貓手冊》,通過自己的再創作完成劇作。該詩語言簡單易懂,詼諧幽默但又令人深省。韋伯創作《貓》時,沒有採用之前的「歷史性」「爭議性」題材,而是採用了「貓」們為主題形象來創作,它沒有特定的歷史背景,沒有鮮明的故事情節,甚至沒有一個人類的角色。它看起來劇情簡單清晰,就是一部描寫傑裡科貓族的音樂劇,但每隻貓兒都有自己出彩的戲份,它們都有自己性格特點和經歷,給人感覺每隻貓都是一個小世界,因此格外引人入勝。
桀驁不羈的傑裡科貓族每年都要舉行一次聚會,貓兒們會在這一天推選一隻貓兒升天,相傳貓有九條命,升天以後便可得新生。為了爭得這個特權,貓族的各色貓兒粉墨登場,淋漓盡致的用自己歌舞來講述和表現自己各種獨特本領和經歷。最後,「魅力貓」—「格瑞澤貝拉」以一曲感人至深的《回憶》講述了她曾經的光彩照人和如今邋遢悽涼的經歷,伴著她柔美略帶悽涼的聲音打動了所有貓,被選為可以升入天堂獲重生的貓。就這樣,韋伯把艾略特的 21 首詩詞連起來故事情節,配上跳躍的音樂和各種動情的舞蹈,給觀眾構造出一個龐大的想像空間。
《貓》劇中的 21 首歌曲曲風各不相同,都在《貓》的舞臺上代表著每種貓兒的性格和特點,都作為經典聲樂作品在全球推廣。但最讓人難以忘懷的莫過於劇中的經典唱段《Memory》,完美詮釋了古典歌劇的美聲唱法與流行音樂的現代元素的結合美。《Memory》這首歌的版本眾多,有一個王菲、葉倩文和林憶蓮三大天后合唱的版本也是相當經典。當然,周深的這個版本也非常經典,相信他在節目中會有更加精彩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