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歲的單親媽媽,靠什麼培養出身家10億美元的兒子

2020-12-25 網易體育

網際網路時代並不適合造神。

在信息傳播速度和範圍都達到前所未有的情況下,任何人的偶像人設都可能在一瞬間分崩離析。

體育圈已經有太多巨星吃過從神壇跌落的苦頭,但勒布朗·詹姆斯卻是個罕見的例外——他人生最大的負面新聞,只是一次轉會熱火的籃球決定。

大到家暴、吸毒、性侵、破產,小到超速、鬥毆、酒駕,勒布朗碰都沒碰過。

考慮到勒布朗的成長背景,以及如今NBA第一巨星的地位,這簡直可以說是一個奇蹟了。

寒門再難出貴子,已經成為80後出生的幾代人的共識。

因為在80年代之後,全球範圍內的政治、社會大動蕩已經告一段落,這也意味著階級的逐漸沉澱。假設真有一隻手可以決定人類出生的命運,那它給勒布朗的劇本,一定是「地獄級」難度。

勒布朗的家鄉是俄亥俄州阿克倫市。這裡位於美國的「鐵鏽地帶」——五大湖工業區的繁盛年代早就過去了。

1984年的阿克倫

而勒布朗的母親格洛麗亞-詹姆斯,在生下他時年僅16歲,還是一名高中生。就跟許多青春期無知少女一樣,格洛麗亞遇人不淑,孩子的父親根本沒打算承擔一點撫養責任。

一個貧窮年幼的單身黑人媽媽——這幾乎是美國各地貧民區裡最典型的婦女畫像。「缺席的黑人父親」,也是美國社會多年來的一大頑疾。

根據2005年人口普查報告,美國有超過1900萬兒童沒有跟父親(包括生父和繼父)生活在一起;單親家庭的黑人兒童高達56%,他們中的大多數都是跟母親生活在一起。相較之下,單親白人兒童的比例只有22%。

有無數研究指出黑人單親率畸高與犯罪率畸高之間的密切關係。

「社會地位低下-窮-教育程度低-過早懷孕-不負或負不起責任-下一代繼續掙扎」這一惡性循環幾乎就是黑人掙扎的血汗史。

而生於1984年的勒布朗,就是這一循環中的「下一代」。

知名喜劇演員戴夫-查佩爾(查佩爾出生於黑人高知家庭,從小條件優渥。如今他是勒布朗的好友)就曾這樣調侃:

「別人總說讓我給黑人小孩一些勵志建議,我能說啥?好好鍛鍊身體打籃球吧,不然你就是個毒販子!這就是貧民窟裡黑人小孩的現實!」

勒布朗在很小的年紀就明白,他的救命稻草只有籃球。

但把未來寄托在籃球上,已經是他懂事以後的覺悟了。從他出生那一刻起,真正主宰、拯救他命運的人只有一個,那就是他的母親。

* * * *

「我的媽媽從小用愛包裹住我,給了我安全感。在我成長的路上,她是母親,也是父親,她是我的一切。看著她一個人為撐起我的保護傘所做的一切,也給了我無限力量。」

——勒布朗

格洛麗亞是個命苦的女人。

被兒子生父拋棄,她也沒有賺錢能力,只能帶孩子啃老。但沒幾年,她的媽媽弗雷達在聖誕節一早因心臟病猝死,家裡就再也沒有經濟來源了——當時格洛麗亞只有19歲。

格洛麗亞和兄弟們承擔不起生活帳單,很快房子就斷水斷電斷供暖,最終被市政府強制收走。她帶著5歲的兒子,正式無家可歸,只能到處輾轉於親朋好友家。

那時候小勒布朗已經開始練球,他們把一個箱子的底打穿,掛在電話亭上當作籃筐,就在街上這麼玩。幸好他足夠專注,因為有無數像他這麼大的黑人小孩,站在街上就只能兜售毒品。

勒布朗的懂事也令人心酸,他說:「我那時候總會想,究竟還要搬多少次家?但我不會問媽媽,因為我知道,這是她能為我提供的最好的生活了。」

小學四年級的時候,勒布朗曾經曠課82天,因為住的地方離學校太遠,獨自上學已經不再安全。平時他一個人孤零零在家裡,三餐就用一盒麥片打發,睡覺也只能將就在沙發上。

雖然年紀小,勒布朗已經讀透了人情世故。

他要麼住在舅舅家,要麼住在母親或舅舅的朋友家,很多時候到了深夜大人還在派對。這種派對除了酒精藥品和性,可能不剩下什麼,有時候警察會上門,警告他們不準擾民。

格洛麗亞到處打工,25歲的時候辭掉了服務員的工作,吃起低保。她也經常不回家,勒布朗只能學會照顧自己。他們這種生活方式,早晚會被房東厭煩,因此,娘倆也不止一次被趕出家門。

他們能看到的一點點希望,還是在勒布朗身上。

1993年夏天,勒布朗被一位少年橄欖球教練相中,邀請他加盟自己的球隊。當時勒布朗一場橄欖球賽都沒打過,但卻告訴教練:「我最愛的運動就是橄欖球。」

他的天賦確實領先同齡人,而在球隊裡,他也感受到了正常的人際關係,得到了教練們的照顧。

那時候勒布朗性格很內向,在比賽中甚至刻意避免出風頭,端肩縮脖害怕別人覺得他個子太高。教練問他為什麼這麼做,他說:「我只想融入這裡。」

在勒布朗展示出體育天賦之後,格洛麗亞也看到了兒子可能的光明未來。她說自己做了一個人生中最艱難的決定,那就是把兒子寄養在教練弗蘭克-沃克家裡。

沃克舊宅

沃克本來已經有三個孩子,突然插足進別人的家庭,勒布朗如果表現不好,下場肯定是被欺負。但不滿10歲的他,卻能跟「室友」,沃克的小兒子成為好朋友。

他仿佛根本沒有青春叛逆期,在本該放肆撒野的年紀,就急匆匆長成了一個男人。

寄宿在沃克家後,勒布朗第一次知道什麼叫安穩的生活,他不用再頻繁曠課轉學了。五年級,他得到了在正式籃球比賽中出場的機會,也加入了AAU業餘球隊,很快就在俄亥俄打出了名聲。

等到進入聖文森聖瑪麗高中讀書,他已經是全美巨星、天選之子了。

* * * *

他經歷了一個孩子不該經歷的風霜。

外人永遠不知道勒布朗見過的陰暗面,永遠撬不開他心理防備的哪怕一角,窺探裡面究竟是什麼樣。

他倒是不止一次提及生父。「我從小恨著他長大,恨他為什麼拋棄我和媽媽。當時我媽只有16歲,才讀高二。如果我遇到他,我一定要揍死他。」

雖然他本人從未承認,但媒體考證他的生父名叫安東尼-麥克裡蘭德,跟很多底層黑人一樣,在監獄裡進進出出,案底厚厚一沓。

在勒布朗出名的近二十年時間裡,麥克裡蘭德在公眾面前基本沒有任何消息,沒人知道他是已經去世,還是被勒布朗安置——但可以確定的是,不管是以前勒布朗貧苦時,還是現在他發達時,這個人對他敘述自己的故事,都是無關緊要的存在。

麥克裡蘭德的作用只有一個,就是用來反襯勒布朗是個怎樣的父親。

正如勒布朗所說:「等我長大後,我開始思考,(生父)的人生經歷是怎樣的?是不是有些事情他也無法掌控?我想自己現在能做好父親的角色,就是因為我一定要成為他的反面,絕不讓孩子恨我。」

獲得NBA總冠軍後,勒布朗與妻兒合影

對勒布朗來說,一個罪犯父親在童年中的缺席,或許是命運對他的「祝福」。

知名心理學家蘇珊-沃福德在其著作《原生家庭》中就探討了各式各樣「有毒」父母對孩子的危害。

「孩子對語言信息以及非語言信息的吸收,就像是海綿吸水一般,完全不加選擇地全盤接收。他們傾聽父母的言談,觀察父母的舉止,並且模仿父母的行為。他們接觸不到任何家庭以外的參照標準。

於是,在家中獲取的關於自身及他人的信息便被孩子當作普世真理,深深銘刻於心。父母角色的榜樣作用對於孩子的自我認同感的形成——尤其是性別身份的形成至關重要。」

為人父母是不需要考試拿證書的。

生在貧困的單身母親家,其實好過生在兩個虐待狂父母的家裡,況且勒布朗的的母親雖然有缺點,但從不失偉大。

2012年,在勒布朗的MVP致辭中,他含淚對母親說:

「說真的,我不知道她是怎麼做到讓我能快樂長大,能吃飽穿暖的。我不知道她是怎麼做到的。到今天我也沒問過她,因為我知道她肯定不告訴我。但我真不知道她是怎麼做到的。」

負面童年經歷會破壞人的神經發育,導致社交、情感和認知障礙——但勒布朗全能扛下來,這很大一部分力量就是來自母親的支持。

據勒布朗童年橄欖球教練描述,格洛麗亞從來都自信體面,絲毫沒有因為貧困卑躬屈膝的樣子。

勒布朗不管是打橄欖球還是籃球,格洛麗亞幾乎永遠都在場邊支持他,跟著他一起衝刺,一起歡呼——直到他騎士生涯早期都是如此。

她讓兒子明確意識到,不管處境如何,他永遠能得到媽媽無條件的支持。

在母愛的呵護下,勒布朗對媒體確認過自己沒有心理疾病。

但他知道,很多NBA球員都飽受各種神經官能症困擾,他更知道現在在自己的家鄉,還有無數掙扎在貧困中的孩子,找不到屬於自己的救命稻草。

他的家族基金會在今夏與阿克倫市政府聯手,開辦了一家公立學校,為家鄉的貧困學生提供免費教育。

如果高中順利畢業並被阿克倫大學錄取,他還將包辦大學學費。為了保證孩子們正常出勤,學校還提供免費校車接送。

恐怕也是因為勒布朗親身經歷過,才知道對於貧民窟的孩子來說,校車意味著什麼。

如今,格洛麗亞過上了貴婦生活,找過一些年紀比她小很多的男友。

勒布朗本著讓她開心的原則,容忍了那些帶著明顯求錢意圖的男人在她身邊。

格洛麗亞的一位歌手前任,平時經常炫富,還亂對媒體爆料威脅,也沒人知道勒布朗用怎樣的手段擺平了他,並讓他在公眾面前徹底消失。

勒布朗不缺錢,在福布斯排行榜給出的2017年運動員收入排行榜上,勒布朗-詹姆斯以8620萬美元的總收入排名榜單的第2位。

今年夏天,勒布朗與湖人隊籤下了4年1.54億美元的球員合同,算上各種代言和投資,他的生涯總收入超過了10億美元。

但平時一些為人處事的細節,仍然看得出窮苦童年給他的影響。

韋德就開玩笑說他摳,蹭不到wifi的時候也絕對捨不得用手機流量。

左:韋德 右:勒布朗

這就是勒布朗·詹姆斯,他霸氣、善良、熱情、成熟、睿智……你很難用一個詞概括他,但也很難用很多的詞完全歸納他。母親的熱情、忠誠讓他受益一輩子。

他的童年發小至今仍是他最好的朋友和生意夥伴;他這輩子只忠於一個情人,那就是他曾經的高中戀人,也是現在的妻子。

他在球場上跟安東尼、韋德、保羅締結了友誼,十幾年來都沒有變質……

左起:韋德、勒布朗、安東尼、保羅

他是億萬富豪,家庭幸福完整,在美國政治經濟娛樂界都取得了巨大成功,已經是全世界最有影響力的運動員之一,而且仍在書寫自己的傳奇。

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詹姆斯為希拉蕊站臺

這就是NBA乃至體育圈最需要的偶像模板。

【搜索關注微信公眾號「家長會了麼」,在對話框輸入「運動」,願你的孩子健康成長!】

本文來源:家長會了麼 責任編輯:杜怡卓_NBJS8478

相關焦點

  • 單親媽媽擦鞋16年 把兒子送進211高校
    離婚後獨自一人將兒子養大,四處流浪著做零工、擦皮鞋……  單親媽媽擦鞋16年 把兒子送進211高校受訪者供圖  50歲的李仕芬是一位單親媽媽,娘家在重慶南川,現在獨自居住在湖南省衡陽市衡山縣。  上周,她迎來了人生的第一次大演講。50年來,她第一次對著幾百人演講。演講的內容是關於她和兒子周杰,講述她獨自一人將兒子養大,流浪著做零工、擦皮鞋,將兒子送至名牌大學的經歷。  演講的對象是兒子的中學師生。當天,李仕芬穿著藍色的粗布衣服,繫著紅色圍巾。
  • 單親媽媽開賭場,14歲兒子求情促檢察官建議判緩刑
    單親媽媽開賭場,14歲兒子求情促檢察官建議判緩刑 姚衛東、林霖、葉偉/江西都市報 2017-10-12 13:00
  • 帶著自閉症兒子和年邁父親南寧謀生多年,單親媽媽說最想有個家
    前兩天,在廣西救助站工作的義工周大哥緊急聯繫大米和小米編輯,說南寧一個單親媽媽的三輪車被人打壞了。據義工介紹,這個單親媽媽今年34歲,離婚後獨自從鄉下來到南寧,一邊撫養7歲半的自閉症兒子聰聰上學,一邊還要負責70歲父親的生活。她沒有什麼文化,之前幹工地,現在四處流動擺攤,一輛小三輪,是她穿梭在這個城市討生活的必備工具。
  • 單親媽媽開賭場 14歲兒子求情促檢察官建議判緩刑
    單親媽媽開賭場被抓 14歲兒子寫給檢察官一封信  崇義檢方從關愛未成年人成長出發 批准取保候審助母子團聚文/圖 姚衛東 林霖 全媒體記者葉偉中國江西網訊 「我是一個單親家庭的孩子,從出生開始
  • 單親媽媽和兒子相處,需要注意四大事項,可讓兒子更好地成長
    單親媽媽帶兒子,由於缺失父愛,性別相異,需要注意四大事項,可讓兒子更好地成長。單親媽媽帶孩子,最重要的一點兒是兒子父親缺位,容易缺失父親那種男性角色性格。所以,要有意識地培養兒子男性角色性格。第一點,不要讓孩子做媽寶男。所謂媽寶男就是兒子聽媽媽的話,總是認為媽媽是對的,以媽媽為中心的男人。男孩子相對來說,都會比較調皮搗蛋一點兒,就不要對孩子要求過於嚴苛,不要支配孩子的一切。
  • 「單親家庭的孩子不行」,說這話的人,被這位單親媽媽刷新了認知
    當時媽媽在城市打工,卻不顧全家反對,毅然決然地要帶他到城市上學。在獨自撫養孩子的這10年裡,媽媽當過足浴館的按摩師,也當過酒店的服務員;孩子二年級時沒有學費,她也沒有放棄,而是四處借錢。在本該玩樂、愛打扮的年紀,她卻選擇一條單親媽媽的艱辛道路。
  • 寒門出貴子:單親媽媽是怎麼做到的?
    一個單親農民家庭能培養出一個清華北大的學生,絕對是件稀奇的事。然而,在昂仁縣就有這樣一戶家庭,4個孩子中有3個考上了名牌大學!這個家庭的女主人叫白瑪拉姆,今年63歲,是昂仁縣達居鄉達居村人,她獨自養育了4個孩子(三子一女)。這個普通的農民家庭走出了這麼多高材生,「寒門出才子」的勵志故事令人敬佩。
  • 武漢10歲男孩罹患血癌,單親媽媽發起輕鬆籌求助獲眾人相助
    歲的兒子身上,黃婷不想再次失去摯愛。原本趨於平靜的生活被病魔打破黃婷是一個單親媽媽,帶著兩個孩子生活在湖北的一個小縣城,6年前,黃婷的丈夫因為一場意外離世,剩下黃婷和兩個年幼的孩子相依為命。黃婷一人艱難撫養著兩個孩子,慢慢的看著他們長大,生活也充滿了希望。
  • 單親媽媽生存調查:相信靠自己也能養大孩子
    受訪者一 林穎(化名) 42歲 兒子9歲  精神  多虧有了QQ群才沒崩潰  和林穎見面的地方是在西城區一條胡同的破舊居民樓裡,那是她為了兒子上學租的房子,只有50多平方米,屋裡光線昏暗。由於生性好強,林穎不願意和身邊的親人朋友傾訴,有人建議她去進行心理諮詢,她問了一下,稍微正規的心理診所都要一小時200元,動輒10次一療程,她的經濟條件負擔不起,撥打一些公益機構或者網站的單親媽媽心理諮詢熱線,最多就是有個人陪她無關痛癢地閒聊幾句,心理的煎熬使她差點染上了酗酒的毛病。
  • 探秘中國單親媽媽群體 生活困難不堪孤獨
    劉梅對記者說,她認識的一個單親媽媽過得非常艱苦,40多歲時丈夫有外遇了,原本在家做全職太太的,離婚後又重新找工作給人開車,因為孩子要上學,到處要花錢。「有時候覺得一個人撐著太累,真是欲哭無淚。」「兩個人負擔一個家庭都困難,更何況單親媽媽獨自承擔。」
  • 單親媽媽獨自撫養10個孩子 靠政府補助生活
    照顧有超多孩子的大家庭很辛苦,家長又是單親就更是不容易了。英國一名單親媽媽獨自養育10個孩子,即使經濟不富裕,仍堅持親自下廚給孩子最好的飲食。 據外媒報導,英國紀錄片《我與我的10個孩子》介紹了單親媽媽桑雅和她的大家庭。她一共有9個孩子,從19歲的長女到仍在懷胎中的男嬰,一家住在英國南安普敦的一棟公寓中。
  • 單親媽媽做家政養娃一天工作16小時,留下10歲女兒一人在家
    在安徽省安慶市,今年36歲李玉紅是一名家政保潔員,同時也是一名單親媽媽,為了掙錢養娃,從事保潔工作已經有8年了。眼下馬上要過春節了,她的工作更是忙得很,一天基本要做16小時,留下10歲女兒一人在家。常常是早上出去時女兒還沒有醒,晚上回家時女兒已經睡著了。但為了女兒,再苦再累她都願意,就是苦了孩子一個人在家沒人帶。
  • 亞洲首富出身貧民窟!財富達560億美元,10億美元建173米高豪宅
    ,而亞洲首富和印度首富為穆克什·安巴尼,財富達560億美元,排在全球富豪榜第12位。歷經數十年發展,信實工業現已成為印度最大私營家族企業,業務覆蓋能源勘探、石油化工、紡織、零售以及數字服務等領域,以832億美元的營業收入位於2019年財富世界500強第106位。作為家中的長子,穆克什在1980年代加入信實工業。在他的帶領下,信實工業1991年踏入石油產業,是印度第一家涉足該領域的私營企業。
  • 單親媽媽和15歲兒子同床,半夜聽到怪聲後,媽媽決定跟孩子分房
    導讀:單親媽媽和15歲兒子同床睡,半夜聽到怪聲後,媽媽決定跟孩子分房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情感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單親媽媽和15歲兒子同床睡,半夜聽到怪聲後,媽媽決定跟孩子分房!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單親媽媽將兒子送進北大,一句話透露養育秘訣,打臉90%的父母
    前段時間,有一則「單親媽媽開店供兒子上北大」的新聞上了微博熱門。這位考上北大的兒子不僅學習成績好,還特別懂事能幹,最近暑假就幫媽媽爆改了小賣部,吸引了更多顧客。並且還說:母親靠著開小店,將他送上了更大的舞臺,而母親不能沒有自己的舞臺,小店就是母親的舞臺。
  • 單親媽媽洗澡,讓13歲兒子搓背,網友:你真是毀娃不倦
    一段時間,網上一位單親媽媽分享了她的日常。她有一個13歲的兒子,共同生活。這位寶媽洗澡的時候,毫不避諱讓兒子幫忙搓背,並且天天如此,當成家常便飯分享到網上。對於這位寶媽的做法,很多網友都說三觀受到了打擊,並且紛紛留言。
  • 日本ZOZO老闆拿出10億日元給1萬個單親家庭,每家給10萬日元
    作者/飄雪日本因為疫情不僅政府給補助,ZOZO服裝公司的老闆前澤友作氏也大手筆拿出1億日元給1萬個單親家庭,每家10萬日元的補助,申請從5月15日開始,18日就開始支付,比日本政府的支付速度神速。10日,ZOZO創業者、Tortay社長前澤友作(44歲)宣布,由於新型病毒的感染擴大,自肅期間持續延長,孩子學校停課等原因無法工作而陷入困境的單親父母給予幫助,創立了「前澤友作單親基金」。
  • 10年單親媽媽:選擇到最後,再婚我只剩下一個條件
    特別是對一個人帶著孩子的單親媽媽來說,想再次走進婚姻,其實需要衡量太多東西,來自青島的於女士,是一位有著10年單親經歷的媽媽,用她的話說「其實單親媽媽要求挺簡單的,時間越久,條件越少,就像我一樣,現在對於再婚的要求,我只有一個……」10年前,於女士和剛剛發跡的老公離婚了,一窮二白的時候兩個人感覺尚好,如今生活剛剛好轉,男人卻背叛了婚姻,背叛了她,一氣之下,於女士抱著剛滿三歲半的兒子
  • 泰州單親媽媽跪求民警抓兒子:總比出去惹事強
    原標題:單親媽媽派出所跪求民警抓兒子: 抓起來總比出去惹事強 第F3版:核心報導 第F4版:核心報導 正要掩埋的「死嬰」突然哭了擔心兒子再學壞,母親跪在派出所求民警將他抓起來8月1日,一張「婦女跪在派出所
  • 單親媽媽:一個人怎麼養孩子?換燈泡、刷牆,我就是兒子的爸爸
    我,張美美,某師範學校中文系畢業的女子,35歲,在一家國企上班,工作穩定清閒,用平價的化妝品,收入勉強還能維持我和兒子的開銷。當然了,這只是現在的狀態。2015年,我帶著4歲的兒子淨身出戶,從此走上了單親媽媽的路。婚姻,生活,孩子,工作已經磨平了我所有的稜角。上班,下班,帶娃就是生活的主旋律。時常還覺得自己是個小年輕,卻又不得不接受奔四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