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著沒有趣味的人,要勉強同他說應酬話,真是覺得苦也。」
朱光潛先生一語道出了有趣的重要性。無趣的人註定被嫌棄,但有趣是一件有難度的事,因為真正的有趣必定要有堅實的靈魂做支撐。而一個靈魂的成熟,需要漫長的修煉和等待。
當然,在此基礎上,想要成為一個有趣的人,還是有捷徑可以走的。通過書本,我們可以獲得諸多新奇的見解,別致的故事以及必備的技巧,足夠讓我們擁有可以作為談資的東西。
本期,小編從這個角度出發,推薦了8本書,希望讓你成為終結話題終結者的人。
1
《海錯圖筆記·1》
張辰亮著
《海錯圖筆記·2》
張辰亮著
海鮮類食物菜譜大全,記錄了300多種奇奇怪怪的生物,以及它們的吃法。
你知道為什麼貽貝(即淡菜)又叫「海夫人」嗎?《海錯圖》裡是這樣記錄的:「淡菜……肉狀類婦人隱物,且有茸毛,故號海夫人。」治學嚴謹的作者看到這段話,「趕緊去買,買來一包新鮮的、帶毛的貽貝,煮熟後從側面一看,配上那一撮足絲,還真像。」
嗯,在科普美食的同時,作者也在不遺餘力地推廣段子,讓人感受到吃貨理科生如雪的寂寞。
中國人寫生物科普書,往往有一種物種滅絕指南的氣質,被列入其中的動物想必也是瑟瑟發抖了。
2
《小顧聊繪畫》
顧爺著
小顧確實大膽,輕輕鬆鬆幾句話,揭開了嚴肅藝術的面紗,讓藝術家像他們的作品一樣,赤裸裸展現在人的眼前。
男神卡拉瓦喬喜歡男孩子,倫勃朗創辦了藝術界的新東方,雷諾瓦沒有乳房就畫不了畫,梵谷真的是命比中藥苦,比鑽石還耐活……
藝術家還是那些熟悉的藝術家,他們的人生也還是他們的人生,只是因為顧爺的閒聊,這一切都變得不一樣了。
3
《萬物皆有理》
雲無心著
什麼樣的人會讓別人覺得有趣?有趣有很多種,但有一種人,只要他一張嘴,你就願意一直聽他講話。
那種人,他們總有些奇思妙想,總能說出些別人不知道的事兒。
這本書就整理了一整本的平時不注意不知道的事兒。比如,地溝油不能吃,那它們應該去哪裡?多吃米飯能讓全球變暖?橄欖油護膚靠譜嗎?……
簡直是一本特!別!想!看!而且真材實料的科學酷書了。
4
《你今天真好看》
莉茲·克裡莫著
「早起的鳥兒有蟲吃,知道嗎?」
「哎喲,噁心。我們還是睡個懶覺,然後吃煎餅吧!」
呆萌蠢什麼的真的是太可愛了,完全沒辦法拒絕,也捨不得一次性看完。這本書裡有一群人畜無害的小夥伴,給我們製造純粹的快樂。如果不能跟這樣的萌蠢一直生活在一起,那學會用這樣的態度來生活也不錯。
5
《睡不著》
Tango著
上了床又能怎樣?還不是睡不著。無論是攤煎餅還是數羊,無眠的夜晚總是無聊的。幸好,我們還有Tango,他用腦洞拯救了許多人失眠的夜晚。
當我們學到了作者的腦洞,再用這個腦洞來看世界,就會發現連失眠都變成了一件有趣的事。可惜的是,腦洞太大,時間真的不夠用。
6
《S.》
J.J.艾布拉姆斯著
論顏值對書的重要性。
古人有批註的愛好,脂硯齋批過《紅樓夢》,張竹坡批過《金瓶梅》,書本身有名,兩個人也把自己批出了名氣。還有一個叫乾隆的,啥都愛批,到處亂畫亂寫,十足一個熊孩子。
但是現在,隨著電子書的普及,人們在亂塗亂畫方面的樂趣大大降低,也越來越不看重書的顏值了。
本書突破了書的邊界,通過多維的文本帶來豐富的閱讀體驗,讓人重新體驗到跟人在紙上隔空對話,大玩筆談的浪漫快樂。
7
《以幽默的方式過一生》
琢磨先生著
有一種幽默的人,他們先體會了生活角落的冷暖肥瘦,然後將這些好的壞的,內化成一種灑脫自如、無謂得失的人生態度。
琢磨先生總能用最直接的文字,戳到你,你笑了,然後點了點頭。
8
《魔鬼經濟學》
史蒂芬·列維特著
魔鬼和經濟學,一個可怕,一個嚴肅,兩者結合起來,在檯燈下仔細咀嚼,你會嘗到空氣中有香甜的味道(咦,不是美國的味道?)。
用經濟學的方式來探索生活的日常,你會發現很多不可思議的事,麥當勞和販毒集團也不知道是誰抄了誰的組織結構,永遠都是基層員工和小弟沒得賺,錢都進了總裁和大哥的口袋。
告訴你一個秘訣,看這本書千萬要記得「屏住呼吸」,因為你一呼吸,書裡的靈氣就被你吹跑了,後面不好看了可別怪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