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海建 李明波 王希怡 主持人:王希怡
本報國際問題資深編輯 北大三劍客
新聞背景
日前,有娛樂媒體爆出猛料,稱沉寂已久的央視著名女記者柴靜,已於美國產女後歸來。而疑似柴靜抱著嬰兒現身機場的照片也連遭媒體曝光。
王希怡:柴靜赴美產女之所以引發這麼多的爭議,關鍵在於她是公眾人物。過去她是一種知性的形象出現在公眾面前。她去美國生孩子的話,同很多人的期待有落差。所以會引發很多爭議。
李明波:想想幾年前姚明在美國產女也引發巨大爭議。但如果既不是權力精英,也不是公眾人物,而是一般民眾,他們赴美生子的爭議就不會有了。
應該尊重私人選擇
趙海建:但作為一種私人選擇,柴靜的選擇值得尊重,因為她的行為並沒有違法。我們不能因為她是公眾人物,就對她的行為有苛求。
王希怡:每個人都有選擇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的權利和自由。
趙海建:美國洛杉磯、舊金山等地專為華人服務的月子中心存在好多年了,國內民眾也沒有對此有多大的爭議。關鍵還是赴美產子者的身份。
王希怡:去年熱播的電影《北京遇上西雅圖》就讓我們了解到赴美產子這條產業鏈。不過赴美產子並沒有外界想像的那麼美好,更沒有中介們吹捧得那麼完美。
李明波:「以華僑身份享受中國九年制義務教育;以留學生身份輕鬆進入中國名牌大學;小孩21歲全家辦移民,省350萬元以上……」這是很多赴美生子中介公司都會打出的廣告,然而事實卻難以像廣告裡說得這麼稱心如意。
趙海建:很多中介把赴美產子描述得過於簡單,中國人去美國生孩子的成本,可遠遠不止交給中介的20萬~30萬元人民幣。
李明波:那些帶著美國「小天使」回家的中國父母后才發現,大量的隱性支出還遠沒結束。比如,孩子的中國旅行證每兩年要更新,美國護照也需每年更換新證,每隔幾年都要帶孩子到美國換證件,每次一去又要花費數萬元人民幣。
王希怡:很多家長沒有時間,也沒有證件長期留在美國陪孩子上學,因此選擇讓子女在國內接受教育。但是在國內上幼兒園、小學、中學的話,這些「綠卡寶寶」往往需要交納高額的贊助費、借讀費。
趙海建:按照美國現行的法律,家長只有在孩子年滿21歲以後才能去美國長期定居,要麼和孩子兩地分居,要麼讓孩子在國內讀書交更多的費用。
仍受計劃生育約束
王希怡:還有一些人想利用赴美生子的機會逃避國家計劃生育規定,但其往往打錯了算盤。
趙海建:因為按照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規定,夫妻雙方均為我國內地居民,在國外、境外生育的子女回我國內地居住,辦理了入戶手續或兩年內累計居留滿18個月的,應當計算入該家庭子女數。
李明波:對,國內已經有類似的處罰案例。家長本以為在美國偷偷生了一個孩子拿美國護照不算超生,但回國後卻被認定為超生,遭到重罰,得不償失。
趙海建:赴美產子還是要量力而行,不能一窩蜂地湧向美國生孩子。大家一定要對成本和收益進行認真的比較。
王希怡:還有一些人錯以為孩子能去美國上學的話,不會像國內一樣壓力大。但事實上,美國學生的壓力同樣大。
李明波:對,美國恰好剛剛有一份調查顯示,美國青少年在過去一學年的平均壓力水平為5.8分,遠高於代表健康水平的3.9分,也高於成年人的5.1分。家長如果是要孩子減壓而去美國產子的話,那可得小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