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學著在今日頭條裡發文章,偶爾,也會收到問題邀請,就是人家拋出一個問題,供大家來議論。這種方式很好。尤其是針對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尋一個很小的切口,讓人們進行深入地思考。有空時,我也會參與回答一下。
有人問,是在超市當理貨員工作好,還是在幼兒園當保育員好?我也發表了觀點:「工作性質有區別,工作職業無好壞。無論從事什麼行業,一是由個人學識及追求所決定,二是取決於社會需要。更多的,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所以,當理貨員也好,當保育員也罷,只要能做好本職工作,對得起社會和他人,適合自己,幹得開心就好!」
還有人問,做一名男科女護士是否很尷尬?該如何排除尷尬?我的回答可能是答非所問:「一心救死扶傷,則無其他二意。老輩人講,生病後二不避:一不避醫生,二不避親人。既然選擇了這個職業,相信男科女護士幹得更好更受患者稱讚!」
又有人說:「再窮,也不要讓孩子穿別人的舊衣服。」就這麼一句,這不是提出問題,而是以不容置疑的語調草率地扔出一個話題,感覺很吸引眼球,其實,卻很偏激。不知什麼人能說出這樣的話,一看就覺得有問題。
且說我們小的時候,家家缺衣少食,孩子多的,都是老大穿過的衣服老二老三接著穿。我在家排行老二,印象中,小時候就沒怎麼穿過新衣服。每到快過年的前幾天,裁縫師傅到家裡來,都是各家輪,頭天晚上父親到上一家把縫紉機等東西挑來家,我們就開始異常興奮。哪怕再窮,也要給孩子做件新衣好過年,寓意來年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每次眼巴巴地看著裁縫爺爺嫻熟地裁剪布料,成衣後,哥哥妹妹各有一套,而我,只能穿哥剩下的。
不過,哪怕再舊再破的衣服,經過母親縫補與漿洗,穿在身上都很好。母親經常會說:「衣服不怕破,就怕髒。」再新的衣服,穿不了多少時間也就舊了,如果髒兮兮的,更沒什麼了不起。母親還說:「穿破衣服有什麼關係,肚子裡如果沒貨別人才看不起。」記得念初中時,還穿著打滿補丁的衣服到學校,只是母親總會將衣服洗乾淨,再浸到米湯裡漿一下,曬乾後,疊得整整齊齊,穿在身上,照樣沒覺得自卑……
如今,已經進入新時代,再沒人窮得沒衣服穿。人們都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所有的家庭都將摘掉貧困戶的帽子,起碼都衣食無憂。然而,有人要和富豪比,肯定有差距。如果我們還像以前那樣,衣服補丁摞補丁,吃了上頓沒下頓,連生存都成問題,誰還計較孩子是否穿別人給的舊衣服?
生活條件好了,孩子穿別人的舊衣服也挺好。我女兒小時候很多衣服都是她外婆自己做的,不少穿過的襯衣、毛衣、棉衣都送給朋友家的幼兒。女兒直到讀大學,也還穿同事孩子穿過的舊衣服。那些舊衣服,都有七八成新,有的買回家後,因為穿得不合適就閒置在家裡還佔空間,不如送給適合的孩子穿。
孩子穿一些舊衣服,能給家裡節省開支。穿舊衣服並不丟人,還能培養孩子艱苦樸素的優良作風。
平時,我們要教育孩子從小不與別人比吃穿,而要比道德、比學習、比成績,將來走向社會,才能適應服務群眾的工作崗位……(2020年8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