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每天更新社會事件的【盛芳說視界】,下面大家跟著我的步伐看下面最新事件。
雖然,與之前相比,現在物質生活水平已經有了很大提高,但絕大多數夫妻仍然希望過上更好的生活。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們必須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在工作上,這就導致了他們對家庭的關心程度的下降。
受到這一影響,實際上很多孩子在出生後都沒有能被父母留在自己身邊,只有周末、假期可以見到父母。這類兒童雖然算不上留守兒童,但他們的遭遇卻和留守兒童無異。
據報導,李先生夫婦有一個6歲的女兒。為讓女兒有一個更好的成長環境,李先生夫婦決定把孩子留在家裡,自己出去拼湊。
當然,考慮到孩子年齡較小,父母對孩子的依賴程度較高,夫妻雙方商定,每周五下班後一起抽時間回家探望孩子。
一開始,夫妻倆一直牢記這一約定,每逢星期五總會準時回家探望子女和長輩。但是,隨著李先生工作壓力的增加,他漸漸忽略了回家探親的事情。
通常,李先生總是以工作忙,事情多為由推脫回家的行程,讓妻子一個人在家照顧孩子。長久以來,這對夫婦就為這件事爭吵不休。
前不久,女兒打電話給李先生,聲稱她肚子疼,希望爸爸回來照顧自己。一開始李先生讓妻子代他照看孩子,但誰知孩子一直吵著說肚子疼,無奈,他只好回家探望孩子。
之後每逢星期五,女兒的電話總是如約而至,在2、3次探望之後,李先生和李先生夫婦決定把孩子送往醫院檢查。
在檢查了一遍之後,醫生突然對李先生大罵:"你根本不配當爸爸!"
大夫這句話讓李先生頭暈目眩,明明已經帶孩子去醫院檢查過了,為什麼還要說自己不配做父親?
瞧李先生不知怎麼地,醫生解釋說:「你的女兒身體很好,她會撒謊說自己生病,因為你總是不肯回家去看她。這樣一個五六歲的小女孩,向他乞求關愛,你真能稱得上是個合格的父親嗎?"
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孩子到底更需要哪個?
事實上,不僅僅是李先生夫婦,許多年輕的父母曾經打著「為孩子創造更好的成長環境」的旗號,投入到工作中,甚至達到了忘我狀態。
家長應該明白童年是一個人性格、修養、能力形成的重要階段。若此時家長不陪在孩子身邊,給予必要的關心和引導,則以上這些方面孩子很可能一個也養成不了。
無論是性格、文化素養還是個人能力,這些都決定著一個人的發展高度。當然,為了獲得更好的家庭條件而犧牲這些,這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決定。
以上是【盛芳說視界】為大家整理的最新社會資訊,感謝你們的關注,評論,點讚,轉發,這將給本作者更有信心寫下去。
本文由百家號作者【盛芳說視界】首發,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