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到校最早,離校最晚;假期裡生孩子,開學不耽擱上課;沒有因私事請過假……在偏遠山區學校任教的萊蕪區雪野街道中心小學副校長畢德美,已經這樣幹了30年。
一件難忘的尷尬事
還記得畢德美當一年級班主任的時候,班上有一名小同學朱某生活自理能力很差,上廁所時不慎跌入便池。聽到孩子的哭叫聲後,畢德美立即趕到廁所,一把從茅坑裡拉出了這名同學。遇見這種事情,畢德美也沒有經驗,她雙手抱住學生的兩腋,小孩子則受到驚嚇不停地蹬著雙腿哭叫,畢德美渾身濺滿了屎星,甚至濺到她的臉上。憑著作為老師的責任和對學生的關心,畢德美克服了內心障礙,把這名同學抱到僻靜處洗淨了衣服和身子,讓孩子穿上自己的衣服走進教室上課。事後,小同學的父母找到畢德美連連道謝:「你對學生的愛護真是勝過父母啊!」這位同學至今也對畢德美老師念念不忘。
多年過去,這件事情也一直讓畢德美難以忘記,那時候她還很年輕。「這件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對教師這個職業有了更深的認識。」她說。那個小同學至今和畢德美保持著聯繫。
畢德美一直從事小學教育,學生的鉛筆斷了,她手把手幫學生削好磨細;學生在校生病,她背著看病取藥;陰天下雨,她接送困難學生……。長期從事小學班主任工作,她深有體會地說:小孩子自理能力差,要時刻把學生放在心上,事無巨細都要親力親為。
不能隱瞞自己的遲到
「要想教育好管理好學生,讓學生信服,就必須慎其言行,嚴格要求自己。」畢德美身體力行,以身作則。要求學生不遲到,她每天早晨都提前半小時到校;她努力不耽誤學生一節課,擔任管理工作後,有時難以分身,上課遲到幾分鐘,她先向學生道歉,再說明原因,一絲不苟。她說:「尊重學生就是尊重自己,孩子們雖然小,我不能說謊話,也不能避而不談,我要給孩子做樣子。」
2002年,她擔任了學校教導主任,她暗暗下定決心:幹就幹出個樣子來。2005年又擔任了副校長,她白天工作忙,只好晚上加班,備課、批作業、看試卷,天天工作到10點以後,每次業務檢查,她的教學常規都是學校裡最好的,周末加班更是常態。
她的腦海裡沒有假期
自從當了老師,每天到校最早的是她,下午放學後離校最晚的也是她,即忙學校工作,又忙於個人教學。她幾乎沒有請過假,老人的生日都是挪到周六或周日過。生孩子趕上暑假,同事與她開玩笑:「你真行,生孩子也要挑假期。」她在假期裡生了孩子,開學後學校裡教師卻不足,她二話沒說,只休了35天的產假就到學校上課了。
2003年,操勞一生的父親積勞成疾一病不起。她每天下午放學後打車趕到娘家,第二天早晨趕回學校,父親去世時,她沒有在身邊,為此懺悔不已,長跪不起。2011年,畢德美的母親去世了,她第三天就回到學校繼續上課。
紮根山區三十年,許身孺子終不悔。畢德美憑著堅定的信念,辛勤耕耘,熱愛教育事業,心繫山區孩子,把自己全部的精力都獻給了山區教育事業,她所教的班級、各門學科,教學成績都在雪野街道名列前茅。一份耕耘一分收穫,她的付出得到了回報。作為山區老師的代表,她是市人大代表,被評為市級優秀教師,市級學科帶頭人,也有多篇文章在國家級、省級刊物上發表。(本報記者 高明 通訊員 李效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