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養心 一路相隨
日前,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李蘭娟在接受央視《新聞1+1》採訪時表示,「主人要對寵物加強管理,如果寵物自外面接觸到疫情,接觸到病人,那寵物也需要監控起來。這個病毒是在哺乳動物之間傳播,所以我們對哺乳動物也需要加以防備。」
此言一出,立即引爆社交媒體上關於「貓狗等寵物是否會感染或傳播新型冠狀病毒」的激烈爭論。那麼,究竟寵物貓狗會不會染上新型冠狀病毒?
●寵物貓狗不會傳染新型冠狀病毒
確實,如李蘭娟院士所說,新型冠狀病毒是在哺乳動物之間傳播。
目前,我們已知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來自野生動物。該病毒通過野生動物傳染給人類,並且可通過人傳人繼續感染他人。
另一方面,貓、犬類也會染上冠狀病毒。美國獸醫協會網站信息顯示,犬呼吸道冠狀病毒(CRCoV)和犬冠狀病毒(CCoV)會對犬類造成嚴重健康危害,而貓冠狀病毒(FCoV)會對貓造成健康影響。
但是,犬冠狀病毒僅限狗傳狗,而貓冠狀病毒也僅限於貓傳貓,並未有感染人類以及貓狗之間交叉感染的案例。
同樣,世界衛生組織給出的答案是:「目前,並無證據顯示貓、狗等陪伴型動物或寵物會感染新型冠狀病毒。」
可見,目前說貓狗等寵物會感染或傳播新型冠狀病毒是沒有科學依據的。
●儘量減少寵物與病源的接觸
但考慮到人類目前對新型冠狀病毒的了解仍有限,且該病毒也如流行病學專家所言存在變異的可能性,貓狗等寵物的主人在疫情期間儘量減少寵物與病源的接觸,並做好衛生工作,確實是負責任的做法。
丁香園·丁香醫生在《關於新型肺炎,大家最關心的100個問題都在這了》一文中建議,「如果要遛狗,除了自己戴好口罩之外,回家後給狗狗貓貓徹底洗澡,用常用的洗浴產品即可。洗澡的目的是「去汙」,就像用肥皂洗手一樣,主要避免攜帶病毒感染人。」
而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則建議,新型冠狀病毒患者或攜帶者應該避免與寵物和任何其他動物接觸。「患病時不要處理寵物或其他動物。雖然目前尚未有寵物或其他動物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病例報告,但多種(已知)冠狀病毒會引發動物疾病,並在動物與人之間傳播。」
「在我們知道更多之前,如果您必須與動物在一起或照顧寵物,請避免碰觸動物且戴上口罩。」「與寵物接觸後,用肥皂和水洗手可以顯著減少其他常見細菌在寵物和人類之間的傳播,如大腸桿菌和沙門氏菌。」
●如何辨別寵物發燒?
特殊時期一聽說「發熱」兩字,大家都會精神高度緊張起來。人類發熱有體溫計測量,家養的寵物犬和貓發熱,鏟屎官是否能準確地辨別?
上海島戈寵物醫院院長徐國興說,要想辨別「毛孩子」發熱,首先要了解它們的正常基礎體溫。貓和狗的基礎代謝比較強,他們的體溫也遠高於人類的體溫,有時摸上去熱熱的很暖和。正常犬的肛溫為37.7-39.2℃(幼犬一般正常肛溫範圍為38.0-39.5℃,成年犬一般的肛溫範圍38.0-39.0℃);正常貓的肛溫為37.8-39.5℃(幼貓體溫略高,幼貓的肛溫正常範圍38.5-39.5℃),不同的專業書籍給出的體溫參考範圍略有不同,但總體上成年動物肛溫維持在38.0-39.0℃基本都是正常的,幼齡動物肛溫不超過39.5℃也可看做正常。
那如何對「毛孩子」進行正確的測量呢?
首先要將體溫計(不要用口溫表)水銀柱甩到35℃下,用酒精棉球清潔乾淨,將寵物尾部抬起露出肛門,將塗有潤滑劑的體溫計插入肛門1/3-1/4,等待1-3分鐘後拔出,讀出數值即可。若無潤滑劑就緩慢旋轉體溫計輕輕插入肛門。對於貓和體型較小的寵物不要插入太深,一般1-2cm即可。
外部環境炎熱或者犬貓採食、運動、興奮、緊張時,體溫會暫時升高;患直腸炎、腹瀉、肛門松馳或體溫計插入直腸內宿糞時,測量的溫度也會有誤差。如果溫度高於39.5℃或低於37℃,就需要儘快就醫了。
針對目前市場上較為常見的水銀溫度計、電子溫度計和紅外線溫度計,徐國興介紹,紅外線體溫計價格較貴,容易受寵物毛髮影響導致測量誤差,居家使用不推薦。水銀溫度計比較準確,價格便宜,但不適用於脾氣犟、不配合的寵物,存在危險性。電子溫度計是利用感溫探頭測量體溫的電子設備,測量時間短,價格適中,但品牌眾多,質量參差不齊。
●寵物出現這些症狀要注意
寵物發熱常伴隨以下症狀,也能成為大家判斷的依據:
鼻子乾燥,摸上去燙燙的,腳墊也熱熱的;
發燒的時候寵物容易嗜睡,精神不佳食慾下降,不愛玩;
輕度的發熱並不會表現很異常,這就要看寵物是否有其他反常情況;
如果鼻子乾燥且有分泌物,眼結膜也出現分泌物和潮紅,甚至咳嗽打噴嚏,這通常都提示狗狗患病了;
其他情況如不吃不喝、嘔吐腹瀉等明顯的異常表現時,不論體溫正常與否都需要及時就醫。
比起活潑好動愛拆家的狗狗,徐國興說貓咪的發熱更隱秘:「貓咪天生不愛活動,喜歡窩著睡懶覺,對食物也很挑剔,還隔三差五的吐毛球,這些表現都會產生很大的迷惑性。而且大多貓咪不配合測量體溫。」這就需要家長們更細心地去觀察自己的貓咪。大部分貓發熱時,連平時很涼的耳尖和尾巴都會發熱,平時冰涼溼潤的鼻子也變得乾燥溫熱起來。貓咪若出現以下症狀也需要儘快看醫生:
咳嗽、噴嚏,眼睛鼻子有分泌物,通常有上呼吸道/呼吸道感染,流涎、口臭,食慾下降或廢絕;
出現嘔吐或嘔吐頻率比以往吐毛球更頻繁,嘔吐物顏色異常如粉色或血色等;腹瀉以及腹瀉頻繁;
眼睛異常/第三眼瞼突出;頻繁甩頭/歪頭,耳朵黏膿性分泌物多;
被毛雜亂,食慾下降或廢絕,逐漸消瘦/腹圍增大/呼吸急促等。
●野生動物不能當寵物養
其實,貓狗能從眾多動物中脫穎而出「佔C位」,成為人類的伴侶動物,也是經歷了漫長的和人類相愛相殺的磨合歲月。
狗從狼馴化而來,人們馴化狗已經有上萬年的歷史。
貓的馴化歷史比較短,但也有幾千年的歷史。不論是狩獵、看家護院,還是清除鼠害、滿足人類精神需求,貓狗都是人類的忠實朋友。
「在這種長期的豢養和馴化的過程中,貓狗已經與人類互相適應,成為人類家庭中的一分子,人類和貓狗互相對一些病毒、細菌產生了一定的免疫力。對於不能適應的病毒、細菌,人類也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去解決,避免問題出現,減少危害。比如狂犬病,人類是有疫苗可控的。」天津市小動物診療行業協會會長丁少忠說。
除貓狗之外,如今人們還喜歡把野生動物當寵物養。對此丁少忠說,野生動物不同於貓狗,也不同於馬牛羊豬這些經濟動物和役使動物,可以說它們沒有和人類長期作為親密夥伴的適應過程,雙方都是陌生的。有些野生動物本身可能帶有病毒,這些病毒或許在野生動物身上不發作,但通過人體接觸可能會造成疾病的傳播。如果貿然將野生動物拿來直接當成寵物,還是存在很大健康隱患的。
除了存在健康隱患外,把野生動物當寵物養還有一定的安全隱患。
天津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野生動物救護馴養繁殖中心檢疫科負責人劉洋介紹,野生動物沒有經過人類上千、上萬年的馴化,因此很多動物都充滿野性,很容易對人類發起攻擊。還有一些動物具有毒性,比如蛇、蜥蜴,人類在不了解的情況下,很容易受到傷害。(來源:《新民晚報》錢文婷/文、《科技日報》、界面 黃姍/文、澎湃新聞網)
【相關精選】
版權申明
如無特別說明,本號刊載的文章,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後臺,本號會第一時間刪除,謝謝。文章觀點不代表本號立場。
走過萬水千山
我依然眷念您
歡迎訂閱2020年《讀者報》
郵發代號:61—98
據說點「在看」的人,會更好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