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這個話題,爭論儘管這麼大,網上聲討聲這麼高,但是沒有絲毫影響到太極的傳播。尤其上層社會,商業大佬們,對太極推崇備至。這些成功人士,見多識廣,對真的太極功夫打心裡的崇拜。
所以,馬雲的很多朋友都是太極高手,馬雲也為太極推廣默默做著貢獻。功守道,就是馬云為太極打造的平臺,已經全國慢慢的推廣開來。
話說孫武,孫武是2006年世界散打冠軍,這個成績可見孫武對搏擊的悟性。其實呢,散打冠軍這個頭銜是相當風光的,但是,散打是吃青春飯的。一旦年齡到了30,基本都要退役了,這是競技體育的無奈。很多網友都在推崇的徐曉東,小編也認為徐曉東是熱愛搏擊的拳迷,功大於過吧。最近徐曉東也說,他都40歲的人了,也要賺錢,誰想跟他打都可以。要給出場費,正規比賽。為什麼?網友們知道嗎?這行就是吃青春飯,到了40以後工作越來越少。(八卦一下,徐曉東79年,他39歲,差一歲到40)
孫武呢,有個世界冠軍頭銜,也要生活。這個榮譽不能當飯吃,積極體育給他帶來了渾身的傷痛。在這個背景下,孫武去了陳家溝學習太極拳,主要為了療傷。後來的故事,大家就都知道了,拜在陳小旺門下。
網上對這件事情看法不一,有網友說孫武吃虧了,小編只能「呵呵一笑」。
散打不是奧運會大的比賽項目,出路不是很多。有個詞,大家聽說過沒有「社會地位」,這個社會地位很微妙的東西。比如一個醫院的小科室大夫,那麼他的社會地位往往就很高。如果是一個小城鎮的,那麼他認識的人,他的關係網很大很大。有個段子說,得罪誰也不要得罪大夫。說的很有道理,雖然是小大夫可能認識鎮長,認識局長,認知哪個大老闆。從社會地位角度講,孫武的選擇非常對。
大家看看,孫武追隨了陳小旺,成了太極傳人,跟著師父到各個國家講學交流。可以,隨意上電視接收採訪;可以去各個高校參加活動;甚至可以成為馬雲的朋友。
這些都是太極帶來的轉變,沒有太極,試問哪一個是散打冠軍能做到的。一個散打冠軍,國外會請他到國外交流嗎?一個散打冠軍,能成為馬雲的座上客嗎?這些都是社會地位的體現。
小編看過孫武打的太極拳,用名師出高徒來形容最為恰當。剛柔並濟,松活彈抖發揮淋漓盡致,得到了陳小旺老師的真傳。更難能可貴的是,他還年輕,還能為太極拳發光發熱好多年。陳小旺年齡畢竟擺在那裡,七十多歲的人了,拳怕少壯!
太極拳是中華民族的瑰寶,這一點毋庸置疑,現在討論的是能不能實戰,當然能,需要時間……
百家號太極文化館認為:任志強,馬雲這樣的商業大佬如此喜愛太極,那肯定是有道理的。他們的人際圈能接觸到真的太極,可是會真太極的大師確實不多了,花機子的師傅很多。不過,小編相信,通過網際網路這個平臺,可以去偽存真把有真本事的太極大師慢慢賽選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