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雖然是一種文字藝術,但也和其他藝術形式有很多相同點,比如都需要精巧的構思,才能吸引讀者的興趣。絕句短小精悍,謀篇布局也非常講究,不僅重視起承轉合,而且還很注意鍊字造句、以及動靜結合、虛實相映等創作手法。
一首絕句的好壞重在後兩句,既要在第三句注意承上啟下,還要保持整體和諧統一;同時尾句更需卒章顯志,或者顯得餘音嫋嫋,就仿佛一葉順流之舟,自由奔放。北宋一位詩人就非常善於將詩篇的前後貫穿一氣,顯得水到渠成。下面介紹林逋不多見的絕句,仿佛一幅精美的圖畫,更令人忘記煩憂。
秋江寫望
北宋:林逋
蒼茫沙嘴鷺鷥眠,片水無痕浸碧天。
最愛蘆花經雨後,一蓬煙火飯魚船。
林逋,字君復,又稱和靖先生,後世都熟悉他的名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讀者也會想起梅妻鶴子的故事,他一生晦跡山林,清淡寡慾,詩也衝淡平靜,閒適高遠。他的詩多取材於自然山水、花草鳥蟲,筆觸纖穠、感情細膩,自有其獨到的藝術魅力。
梅堯臣曾評價他的詩平淡邃美,詠之令人忘百事。這首詩優美動人,充滿了詩情畫意,描繪了江畔秋色,主要抒寫淡泊的情調。作者通過對自然風光的輕描淡抹,流露了趣向博遠的情操、和對大自然的誠摯感情。
前兩句先展現出廣闊的背景,「蒼茫沙嘴鷺鷥眠,片水無痕浸碧天。」鷺鷥在蒼茫的沙灘上打盹,水面倒映著碧藍的天空,連一絲漣漪都不見。灰黃的沙灘、雪白的鷺鶩,多麼淡雅和安適的氛圍。
在一個廣闊的背景上,鷺鷥和沙灘形成了非常和諧的點、面搭配,使讀者的心情立刻就恬靜安適起來。前兩句用語平常,境界卻顯得超群不俗。
絕句篇幅短小,需要造境快捷,不允許拖泥帶水。詩人細緻觀察、技巧嫻熟,能起於平直、承之從容,實屬不易。
「片水」,傳達出江水狹窄之意,也暗示了詩人望遠的地點是在江邊的某一高地。藍天被水浸在其中,水作天色、天亦水色,上下天光、一碧萬頃。藍、白、黃三種顏色相互映襯,一幅秋江鷺鷥圖,已經宛在眼前。
後兩句進一步展開畫卷,「最愛蘆花經雨後,一蓮煙火飯漁船。」大雨剛過、天晴路滑,不僅行人寥寥,而且無法循岸探勝,作者只好駐足觀賞。那被雨水清洗過的蘆花,多麼嬌柔可愛!一縷青煙從船頂冉冉升騰,原來是剛從風雨中歸來的漁夫,正在安閒地燒飯。
作者由遠而近地描寫,讀者的視線也由高而低。當畫軸慢慢展開,一縷炊煙升起之時,寂靜的秋江又清晰地在眼前活動起來,甚至可以聽到秋天悄悄的腳步聲。
林逋的這首絕句清新質樸,更充滿詩情畫意。作者深情地描繪了一幅秋日風景畫,不僅令人神遊其中,而且流連忘返。開篇用「蒼茫」二字領起,彰顯了一種闊大境界;次句再用「片水」承接,傳達出水天一色的渾然。
後兩句更是描寫生動,「最愛」二字下得極妙,充滿了真情;「蘆花、煙火」等意象,也組成了秋日江面的迷人意境,讓人如痴如醉!林逋很推崇唐代詩僧賈島,但又超出其一籌,詩人寄情山水、忘記煩憂,遁隱山林、梅鶴相伴,估計東晉的陶淵明也要羨慕這種恬淡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