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逋不多見的絕句,仿佛一幅精美的圖畫,更令人忘記煩憂

2020-12-25 品詩賞詞

詩歌雖然是一種文字藝術,但也和其他藝術形式有很多相同點,比如都需要精巧的構思,才能吸引讀者的興趣。絕句短小精悍,謀篇布局也非常講究,不僅重視起承轉合,而且還很注意鍊字造句、以及動靜結合、虛實相映等創作手法。

一首絕句的好壞重在後兩句,既要在第三句注意承上啟下,還要保持整體和諧統一;同時尾句更需卒章顯志,或者顯得餘音嫋嫋,就仿佛一葉順流之舟,自由奔放。北宋一位詩人就非常善於將詩篇的前後貫穿一氣,顯得水到渠成。下面介紹林逋不多見的絕句,仿佛一幅精美的圖畫,更令人忘記煩憂。

秋江寫望

北宋:林逋

蒼茫沙嘴鷺鷥眠,片水無痕浸碧天。

最愛蘆花經雨後,一蓬煙火飯魚船。

林逋,字君復,又稱和靖先生,後世都熟悉他的名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讀者也會想起梅妻鶴子的故事,他一生晦跡山林,清淡寡慾,詩也衝淡平靜,閒適高遠。他的詩多取材於自然山水、花草鳥蟲,筆觸纖穠、感情細膩,自有其獨到的藝術魅力。

梅堯臣曾評價他的詩平淡邃美,詠之令人忘百事。這首詩優美動人,充滿了詩情畫意,描繪了江畔秋色,主要抒寫淡泊的情調。作者通過對自然風光的輕描淡抹,流露了趣向博遠的情操、和對大自然的誠摯感情。

前兩句先展現出廣闊的背景,「蒼茫沙嘴鷺鷥眠,片水無痕浸碧天。」鷺鷥在蒼茫的沙灘上打盹,水面倒映著碧藍的天空,連一絲漣漪都不見。灰黃的沙灘、雪白的鷺鶩,多麼淡雅和安適的氛圍。

在一個廣闊的背景上,鷺鷥和沙灘形成了非常和諧的點、面搭配,使讀者的心情立刻就恬靜安適起來。前兩句用語平常,境界卻顯得超群不俗。

絕句篇幅短小,需要造境快捷,不允許拖泥帶水。詩人細緻觀察、技巧嫻熟,能起於平直、承之從容,實屬不易。

「片水」,傳達出江水狹窄之意,也暗示了詩人望遠的地點是在江邊的某一高地。藍天被水浸在其中,水作天色、天亦水色,上下天光、一碧萬頃。藍、白、黃三種顏色相互映襯,一幅秋江鷺鷥圖,已經宛在眼前。

後兩句進一步展開畫卷,「最愛蘆花經雨後,一蓮煙火飯漁船。」大雨剛過、天晴路滑,不僅行人寥寥,而且無法循岸探勝,作者只好駐足觀賞。那被雨水清洗過的蘆花,多麼嬌柔可愛!一縷青煙從船頂冉冉升騰,原來是剛從風雨中歸來的漁夫,正在安閒地燒飯。

作者由遠而近地描寫,讀者的視線也由高而低。當畫軸慢慢展開,一縷炊煙升起之時,寂靜的秋江又清晰地在眼前活動起來,甚至可以聽到秋天悄悄的腳步聲。

林逋的這首絕句清新質樸,更充滿詩情畫意。作者深情地描繪了一幅秋日風景畫,不僅令人神遊其中,而且流連忘返。開篇用「蒼茫」二字領起,彰顯了一種闊大境界;次句再用「片水」承接,傳達出水天一色的渾然。

後兩句更是描寫生動,「最愛」二字下得極妙,充滿了真情;「蘆花、煙火」等意象,也組成了秋日江面的迷人意境,讓人如痴如醉!林逋很推崇唐代詩僧賈島,但又超出其一籌,詩人寄情山水、忘記煩憂,遁隱山林、梅鶴相伴,估計東晉的陶淵明也要羨慕這種恬淡的生活!

相關焦點

  • 耶律楚才的一首絕句,寥寥幾筆,就勾畫出一幅水墨畫面
    元代有一位大才子,經常隨軍出徵,雖然羈旅生活極其枯燥乏味,但是詩人總是有一雙發現的眼睛,在別人眼中司空見慣的熟悉場景,詩人卻能找到靈感,並展現出美妙的意境,更令人過目難忘。下面介紹耶律楚才的一首絕句,寥寥幾筆,就勾畫出一幅水墨畫面。
  • 山水清幽人恬淡,梅妻鶴子逸中人 浮躁紅塵讀不懂林逋的清幽
    林逋,北宋著名的隱逸詩人。他性情孤高自好,喜好恬淡。終生不仕不娶,喜植梅養鶴,自謂 「以梅為妻,以鶴為子」,人稱「梅妻鶴子」。 這樣一個奇人怪人,對仕途和名利一點眷戀也沒有,是個真正淡泊名利之人,他經常駕著小船遊蕩杭州西湖的名剎古寺,和僧人友人唱和吟詩,所作的詩從不留存。有人勸他錄存流傳後世,他說:"我隱跡在山林谷壑,不打算用詩來求今世之名,何況是後世的?"
  • 兩首描寫翠色的絕句,詩情畫意,令人心醉
    大自然中到處都有美好的景象,只是有時因為我們的心情不好,發現不了身邊令我們欣喜而又感動的事物。但詩人們卻獨具眼光,可以從平淡中感覺深遠,於古樸中挖掘新意。比如北宋的蘇軾、南宋的楊萬裡等人,都很喜歡深入大自然,更能在其中創作出驚豔千古的詩句。
  • 林逋:待到梅花盛開時,不見佳人笑
    林逋閉著眼睛,鼻子動了動,吸了吸空氣中散發的清香。他緩緩睜開眼睛,披了件外衣便下床,欲尋那香氣的根源。他駐足在窗邊,呆呆地看著那盛開的梅花。他一生也沒見過那麼好看的梅花,花瓣雖紅,卻不似牡丹那種豔麗妖嬈的紅,而是那種清麗脫俗的紅。花瓣上沾了些白雪,更顯澄淨,雖不似蓮花般出淤泥而不染,卻給人一種淡雅寧靜的感覺。
  • 解讀林逋的名字與人生
    說起林逋這個名字,可能很多人並不熟悉,但提起詩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大家肯定都不陌生。沒錯,林逋就是這首《山園小梅》作者。 林逋,北宋著名隱逸詩人,字君復。自幼聰穎,刻苦好學,通曉經史百家。史書記載,林逋本人一生從未做官,未曾娶妻,獨自一人隱居於西湖孤山,「以梅為妻,以鶴為子」,過著清淨淡泊的隱居生活。相傳20餘年隱居此地,不曾外出,遍遊西湖周邊及寺廟,與眾多高僧詩友往來頻繁。蘇東坡,陸遊,黃庭堅等大人文對林逋的詩,書,畫以及人品均給予極高的評價。
  • 袁枚的兩首絕句,恬淡靜謐,清新有味,讀之令人回味無窮
    下面介紹袁枚的兩首絕句,恬淡靜謐,清新有味,讀之令人回味無窮。十二月十五夜沉沉更鼓急,漸漸人聲絕。吹燈窗更明,月照一天雪。袁枚是清代著名詩人,現存詩作將近七千首,不僅數量可觀,而且有相當高的成就。詩人常有一些抒發性靈主張的作品,更令人喜愛。
  • 棲息在唐詩宋詞裡的鷺鷥,圖畫一般美,夢幻一般飄逸
    詩人用白描的手法,旨在給讀者勾勒出一幅美妙絕倫的山水寫意畫。而全詩短短27字,卻出現了「白」、「青」、「綠」三種顏色的文字,另外詩中的「桃花」還暗示一種「紅」色,更使得一幅七彩水粉畫躍然紙上。所謂「詩中有畫」,就是指高度的形象性,即用語言描繪出一幅仿佛看得見、摸得著的生活圖畫,而他的《積雨輞川莊作 / 秋歸輞川莊作》呈現給讀者的正是這樣富有詩意畫意的山水田園風光。
  • 林逋:梅妻鶴子,世外閒人
    」意思是說,不是朝廷遺賢,不任用他,而是因為他像巢父、許由那樣的大隱士、大賢者,不願意做官罷了。還這麼評價他的詩文:「風俗因君厚,文章到老醇。」對他的道德文章推崇備至。大文豪蘇軾是在林逋死去10年後才出生的,兩個人可謂「蕭條異代不同時」,可是對林逋還是心儀不已。他在林逋的詩後寫了一首長詩,其中有這麼四句:先生可是絕俗人,神清骨冷無由俗。
  • 古稀老人用電烙鐵「畫」出精美圖畫(圖)
    孫仁鐸正在創作一幅電烙畫。  家裡有老式衣櫃的人應該都曾注意到,衣櫃的外側木板上常配有一幅幅美麗的圖畫,不同於一般使用顏料的圖畫,這些圖畫是用電烙鐵對木頭進行烙畫,所以叫電烙畫。記者近日走進他的家中,隨處可見精美的電烙畫。雖然畫面沒有色彩裝點,但畫中的人物、動物等形象栩栩如生,在木頭紋理的映襯下,形成了自然古樸的視覺效果。為了展示電烙畫的創作過程,孫大爺特意給記者演示了一下。只見他搬來一個四四方方的小黑箱子並接上電,同時將一支鐵質的畫筆插在箱子的插孔上,在一個提前打好底稿的膠合板上描描畫畫,一幅牡丹圖便初見雛形。
  • 明代詩僧的一首絕句,充滿閒情逸緻,尾句更像是神來之筆
    例如蘇軾的《望湖樓醉書》中有詩句,「水枕能令山俯仰,風船解與月徘徊」,蘇軾泛舟西湖,臥船看山,只見山巒起伏,忽俯忽仰;畫船飄蕩,仿佛懂得和月亮一起徘徊。再如王士禎的《題秋江獨釣圖》中有「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獨釣一江秋」,一幅繪畫本來是靜止不動的,然而詩人卻能發揮想像,不僅描繪出變化的瞬間,將其動態展現得活靈活現。
  • 杜甫詩歌之《杜甫·絕句》賞析
    詩人偶有所見,觸發了內心的激情,信手把詩人自己的感受寫下來,一時不去擬題,便用詩的格律「絕句」作為題目。杜甫用這一形式寫了一組詩,共四首,用「絕句」為總題。《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是其中的一首。詩歌以自然美景,透一種清新輕鬆的情調氛圍。前兩句,以「黃」襯「翠」,以「白」襯「青」,色彩鮮明,更託出早春的生機初發的氣息。首句寫黃鸝居柳上而鳴,與下句寫白鷺飛翔上天,空間開闊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遠。
  • 這首描繪秋江之景的詩,意境很美,折射出詩人林逋之清新脫俗!
    這首小詩雖然簡簡單單,卻很輕鬆的令人眼前浮現出一幅秋江風景圖,白描手法運用嫻熟。而且一點不賣弄,只是詩人碰到的秋江之景, 隨手定就,不落俗套。雖然詞藻不華麗,但是在詩人手中運用起來寫出來的意境卻一點不輸於唐詩。比如楊萬裡的誠齋體,不由感嘆:同樣的字,為什麼人家用簡單的字就能勾勒出來詩那令人回味無窮的意境?
  • 秋天像一幅美麗的圖畫
    秋天像一幅美麗的圖畫。抬頭望晴朗的天空,天上的大雁正成群結隊地向南方飛去!它們是天空的書法家,一會兒排成「人」字形,一會兒排成「一」字形,一會兒又排成「乙」字形!還有許多的小鳥在天空中飛來飛去,它們正忙碌地準備食物過冬呢!大樹媽媽長滿了黃色的葉子,葉子一片片地跳進了大地爸爸的懷抱。黃色的葉子像地毯一樣鋪滿大地。
  • 《山園小梅》:「梅妻鶴子」林逋所作,這2句被稱為千古絕調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樽。林逋(967--1028):字君復,錢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家貧不仕,隱居西湖孤山,無無子,以種梅養鶴為樂,人稱「梅妻鶴子」。死後以為「和靖先生」。詩多寫山林隱居生活,尤以味梅詩較為著名。詩風平淡清雋,小巧玲瓏,自成一格。有《林和靖先生集》。
  • 四首描寫山水田園的絕句,清新樸實,意境淡雅
    而他的居所周圍風景優美,恰恰契合他的心境,所以作品中所寫多反映作者超然的情趣。下面介紹四首描寫山水田園的絕句,清新樸實,意境淡雅。文杏館文杏裁為梁,香茅結為宇。不知棟裡雲,去作人間雨。前兩句極寫文杏館結構的精美,以表現其主人品格的高潔。文杏、香茅都不是寫實,而是用比興手法,後兩句寫雲居深山,好比賢人隱居林壑。古詩中,白雲常與隱士的形象聯繫在一起,王維詩中也多用白雲來寫隱居之志。作者把「棟裡雲」人格化,寫它飄然離去,化作造福人間之雨,也寄託著作者的問世之意。這詩通篇寄興,全出自然。
  • 元代才子的一首絕句,構思獨特,不落窠臼,最後7字更值得細讀
    下面介紹元代才子的一首絕句,構思獨特,不落窠臼,最後7字更值得細讀。絕句春寒惻惻掩重門, 金鴨香殘火尚溫。燕子不來花又落, 一庭風雨自黃昏。這首詩的作者是趙孟 ,詩人在南宋滅亡後,便歸鄉閒居。詩人緊扣「春寒」二字,左旋右繞,即事抒情,令人感慨不已。詩的大意是:春寒料峭、內心悽涼,重門都已關閉,室內只有那餘溫尚存的香火,還能給人些許暖意。燕子未曾歸來,花兒卻已紛紛飄落;庭院裡風雨不斷,又是黃昏時候!李清照有名句,「又斜風細雨,重門須閉」,趙孟詩中的意境與此類似。
  • 自在飛花輕似夢——最美的15句古詩詞,哪句是你心中的人間絕句?
    不知哪句是你心中的人間絕句?15、元朝:唐珙——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唐珙,他在古代的眾多詩人、詞人中並不是特別出名,留下的作品也不多,可是這句詩卻足矣讓他名垂青史。夜半清風,小舟獨酌。半醉半醒之間,仿佛自己在銀河中蕩漾,四周是一篇星光燦爛的世界。這種景色,不似在人間。
  • 雲南無量山櫻花谷迎來最佳觀賞期,仿佛進入一幅春天的圖畫
    無量山櫻花谷位於雲南大理州南澗縣無量鎮,每年的11月底或12月中旬,是開花的時候,但是也要根據當年的氣候而定,花期在25天左右,種植在茶園間的冬櫻花競相而放,構成一幅無量山櫻花谷人間仙境。在雲南,一共有三個櫻花谷,保定山區的騰衝櫻花谷,南澗縣無量山櫻花谷,玉溪地區的澄江櫻花谷。
  • 徐元傑的一首絕句,從開篇美到結尾,更驚豔了後世將近八百年
    而宋詩多議論,常用典故和傳說,北宋的江西詩派還追求無一字無來處,南宋楊萬裡的誠齋體詩風更極具理趣。比如,同樣是描寫廬山,李白的《望廬山瀑布》展現出瀑布的具體情形,透露出詩人對其喜愛之情。而蘇軾的《題西林壁》則側重於感悟哲理,令人啟迪深刻。
  • 杜甫「以詩為畫」的2首絕句,生動靈秀,躍然紙上,全是千古名句
    我想,能夠滿足這一評價的杜詩很多,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便是他的《絕句二首》,簡單的語言下,充滿了詩情畫意。這兩首詩,作於廣德二年的暮春,當時杜甫漂泊西南,人在四川成都的草堂。絕句二首·其一杜甫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