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病毒進化變異與公共衛生風險預警研究獲進展

2020-12-17 騰訊網

11月20日,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流感研究與預警中心(以下簡稱流感中心)的最新研究成果Dominant subtype switch in avian influenza viruses during 2016-2019 in China。研究工作在中科院院士、流感中心主任高福的指導下,由流感中心監測網絡22家網點合作單位共同完成。

禽流感病毒威脅動物與人類健康。H9N2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和H5Ny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等不同亞型的禽流感病毒在世界範圍內流行,造成經濟損失。主動監測預警是科學防控禽流感的最佳策略。自2014年,流感中心持續開展我國活禽市場和主要野鳥遷徙路線禽流感病毒的變異和傳播動態研究,在禽流感實時監測預警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該研究延續了2014年至2016年流感中心對禽流感病毒的監測預警工作,對2016年6月至2019年2月我國23個省、自治區、直轄市16091份樣品開展禽流感病毒檢測和遺傳演化研究,發現與2014年至2016年禽流感病毒陽性率26.90%相比,2016年以來禽流感病毒陽性率下降至12.73%。監測數據表明,我國針對禽流感病毒的綜合防控措施(如活禽交易市場「1110」政策和家禽免疫等)對禽流感的防控發揮了作用。當前我國禽流感病毒流行形式為:H9N2亞型已取代H5N6和H7N9成為雞和鴨群中的優勢病毒亞型。然而,一些新型重配病毒如H7N3(H7N9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與HxN3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重配產生)、H9N9(H9N2與H7N9病毒重配產生)、H9N6(H9N2與HxN6病毒重配產生)以及H5N6突變體(HA多個抗原位點發生變異)在禽類中出現和傳播,危害養禽業健康發展。另外,幾乎所有的H9Ny、部分H7N9和H6N2毒株、多數H7N3毒株偏嗜或具有人源受體(α2-6-SA)結合力,提示這些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的風險在增強。該研究預警了新型變異株和重配病毒對家禽和人類健康的危害,強調了持續主動預警禽流感等病毒的必要性,對我國禽流感防控策略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流感中心副主任、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病毒傳播預警與致病機制研究組研究員畢玉海為論文的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訊作者,山東第一醫科大學教授史衛峰、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研究員陳全姣為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山東第一醫科大學博士李娟、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李善琴、福建省農業科學院研究員傅光華、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博士金桃為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研究工作得到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專項、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科院青年創新促進會、山東第一醫科大學學術提升計劃和國家現代農業(水禽)產業技術體系等的支持。

流感中心建立的跨行業、跨部門、多領域、全鏈條交叉合作的流感等病毒監測預警平臺,持續不斷深度合作,積累形成了病原大數據資源,為我國禽流感等突發新發傳染病的防控提供了重要的科學支撐,也為跨種間傳播的重要動物源性病毒的監測和研究建立了全新交叉創新研究合作範式。

2016年至2019年我國禽流感病毒流行與分布

與2014年至2016年相比,2016年至2019年禽流感病毒陽性率顯著下降;H9N2流感病毒成為雞群和鴨群中的優勢流行病毒

來源: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相關焦點

  • 中國禽流感病毒進化變異和公共衛生風險預警最新研究進展
    禽流感病毒嚴重威脅動物和人類健康。H9N2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和H5Ny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等不同亞型的禽流感病毒在世界範圍內流行,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主動監測預警是科學防控禽流感的最佳策略。自2014年起,流感中心持續開展我國活禽市場和主要野鳥遷徙路線禽流感病毒的變異和傳播動態研究,在禽流感實時監測預警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 H4亞型禽流感病毒研究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北京生命科學研究院副院長高福團隊在H4亞型禽流感病毒適應人的分子機制和跨種間傳播預警預測方面取得新的重要進展
  • 流感病毒複製周期調控機制研究取得進展—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 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國家禽流感參考實驗室日前在宿主蛋白調控流感病毒複製周期機制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
  • 禽流感病毒是什麼樣的病毒,為何容易發生變異?
    新華網北京11月17日電 禽流感病毒是一種什麼樣的病毒,為什麼容易發生變異?    禽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 IV)屬正黏病毒科,流感病毒屬。病毒基因組由8個負鏈的單鏈RNA片段組成,膜上含有血凝素和神經氨酸酶活性的糖蛋白纖突。
  • RNASEL基因進化特徵研究獲進展
    為研究RNASEL在抗病毒以及癌症相關性之間的關聯,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張亞平院士,吳東東博士,雲南大學靳偉博士等研究了靈長類RNASEL基因的進化特徵發現,該基因受到達爾文正選擇的作用,且主要作用於C端的核酸酶結構域(該區域負責消化外源病原物的RNA),以及N端的ankyrin重複結構域(負責接收外界信號)。
  • 專家:甲流病毒和H1N1禽流感病毒重配的風險性小
    專家:甲型H1N1流感病毒和H5N1禽流感病毒重配的風險性小新華網北京8月13日電(記者周婷玉)國家流感中心主任舒躍龍13日介紹說,目前全球都在作風險評估,分析甲型H1N1流感和其他病毒發生重配的可能性。從各國評估結果來看,甲型H1N1流感與H5N1禽流感病毒發生重配的風險性很低。
  • 上海鴿子檢出H7N9病毒 專家解讀識別禽流感禽類
    顯微鏡下的禽流感病毒。  據農業部新聞辦公室4日消息,國家禽流感參考實驗室從松江區滬淮農副產品批發市場鴿子樣品中檢測到H7N9禽流感病毒,基因序列分析結果表明,該毒株為低致病力禽流感病毒,與H7N9禽流感病毒人分離株高度同源。  上海市農委當天緊急部署相關禽流感防控措施,立即關閉滬淮農副產品批發市場活禽交易區,撲殺交易區內所有禽鳥。
  • 媒體綜述禽流感生存指南
    新病毒的確認需要兩個以上的實驗室的交叉印證,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把病毒標本上報至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3月29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從送檢的病例標本中分離到3株H7N9禽流感病毒。國家衛生和計生委用了兩天的時間,綜合分析判定李某感染的是H7N9型禽流感病毒,並於3月31日向社會公布。
  • 禽流感病毒不同亞型毒力不同 哪些禽流感病毒會感染人
    高致病性禽流感傳播快、發病率和死亡率高,感染的雞群常常全部死亡,危害極大;低致病性禽流感可使禽類出現輕度呼吸道症狀、食量減少、產蛋量下降,導致零星死亡;非致病性禽流感不會引起明顯症狀,僅會使染病的禽鳥體內產生病毒抗體。一般認為,毒力較強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容易感染人類,這類禽流感病毒多為H5和H7兩種亞型。
  • 《自然》雜誌社:我國禽流感病毒研究獲重大突破
    我國科學家在禽流感病毒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從原子水平上揭開了禽流感病毒的「心臟」——核糖核酸聚合酶PA亞基的工作機制,為相關藥物研發提供了新的靶標。2月5日,《自然》雜誌社在線發表了這一研究成果,並專門配發新聞。
  • 廣東公共衛生專家:蚊子傳播新冠病毒的可能性極小
    一方面,因為病毒對它感染的對象非常挑剔,即宿主特異性非常嚴格,一般來講感染鼠的病毒不能感染人,感染雞的病毒傳染人的可能性更小。要實現跨種傳播,病毒必須通過變異才可能實現,就像目前認為的新冠病毒的自然宿主是哺乳動物蝙蝠,它感染人之前必須要經過在自然宿主和/或中間宿主(比如可能是穿山甲)的變異才可能實現。
  • 目前國內有哪些禽流感疫苗?有哪些相關政策?
    禽流感的病毒形態及其流行病學 根據病毒抗原特性及其基因特性的不同,流感病毒分為甲、乙、丙三型。禽流感病毒屬於甲型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有著極強的變異性,常會造成世界性大流行。甲型流感病毒呈多形性,其中球形直徑80~120nm,有囊膜。基因組為分節段單股負鏈RNA。
  • 【一種變異新冠病毒在英格蘭加速傳播 世衛稱無證據顯示英變異病毒...
    2020-12-15 05:44:09來源:FX168 【一種變異新冠病毒在英格蘭加速傳播世衛稱無證據顯示英變異病毒表現有不同】當地時間12月14日,世衛組織舉行新冠肺炎例行發布會,針對英國發現一種變異的新冠病毒已在英格蘭地區感染上千人,世衛組織衛生緊急項目負責人麥可·瑞安表示,病毒會隨時間改變,已有多種變異出現,關鍵在於其是否會影響公共衛生。
  • 鍾南山:今冬流感病毒毒株查清楚了
    鍾南山:今冬流感病毒毒株查清楚了  四價流感疫苗可能下半年上市  進入冬季以來,一面是流感肆虐,一面是PM2.5爆表。本波流感有何特點?是否出現傳聞中的病毒變異呢?  B型流感病毒未發生明顯變異  「目前南北方醫院檢測到的流感樣病例顯示,過去一個月同期流感患病率增加近1倍,且流行的優勢毒株主要是B型。」鍾南山表示,這一病毒的表現特性是,易感染,病程持續時間長一些,有發燒情況,在南方可能有全身酸痛症狀,但南北方區別不大。絕大多數以輕症為主,甚少造成重症或死亡病例。
  • 科學家深度解析H7N9亞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的跨種傳播機制
    它是一種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原,在歷史上曾引起多次流感大流行事件以及散發性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感染人事件,嚴重威脅公共衛生安全和社會經濟發展。流感病毒表面有兩個重要的囊膜蛋白——血凝素蛋白(Hemagglutinin,HA)和神經氨酸酶(Neuraminidase,NA)。不同亞型流感病毒與受體的結合主要是靠HA蛋白實現的,HA與受體的結合具有種屬特異性。
  • 禽流感病毒對新疆的天鵝下手了!
    事實上,H5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PAIVs)的進化枝2.3.4.4已在全球範圍內傳播流通,並受到世界各地的廣泛關注。已有大量研究表明,H5病毒進化枝2.3.4.4源自候鳥中共同流行的其他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LPAIVs)的神經氨酸酶(NA)基因,而且在全球的野生鳥類和家禽中都檢測出了多種HPAIVs新亞型[1,2]。
  • D614G變異增強了COVID-19病毒的傳染性
    D614G變異增強了COVID-19病毒的傳染性,在針對變體頻率的動態追蹤顯示,G614在國家、地區和城市等多個地理級別上呈現出周期性增長模式。該研究支持針對刺突蛋白突變的持續監測,以幫助免疫幹預措施的發展。Cell Press細胞出版社微信公眾號對該論文進行了解讀,旨在與廣大科研人員分享該研究成果以及一些未來的展望,點擊「閱讀原文」或識別下圖二維碼閱讀英文原文。
  • 新冠病毒變異,傳染性增強70%,疫苗還有效嗎?|疫苗|新冠病毒|上海市...
    點擊播放 GIF 4.6M面對不斷變異的病毒和來勢洶洶的新一輪疫情,大家最為關心的無疑是我國疫苗研發的最新進展。點擊播放 GIF 3.8M相信很多人還有一個疑問,面對不斷變異的病毒,注射疫苗是不是對不同類型的變異病毒都能起到免疫作用呢?
  • 一例確診病例與英國發現的變異病毒基因相似!
    一例確診病例與英國發現的變異病毒基因相似!B.1.1.7亞型,與近期英國報導的變異病毒基因相似。12月24日基因測序結果顯示,該病毒株與此前檢測到的病毒株不同,經進一步研究證實,斷定該患者帶有早前在英國發現的變種病毒。報導稱,為儘量減少變異病毒傳播的風險,上海已採取了多項措施,包括加強對患者密切接觸者的追蹤等。隨著我國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新冠病毒的輸入仍是我國防疫工作的一大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