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鮮為人知的中國第一條高鐵(圖))
歷史:《
高鐵風雲錄》
作者:高鐵見聞
出版:湖南文藝出版社
中國高速鐵路技術實踐的第三大工程就是
秦沈客專。
沈客專是一條連接秦皇島與瀋陽兩座大城市的鐵路,自河北省秦皇島市起,經遼寧省綏中縣、興城市、葫蘆島市、錦州市、盤錦市、臺安縣、遼中縣,至瀋陽市瀋陽北站,全線總長404.6公裡。當年為了緩解進出山海關客貨運能力不足的問題,在既有鐵路瀋山線運能已經飽和的情況下,亟須建設新的幹線鐵路。關於新建秦沈鐵路應該以什麼樣的標準進行建設意見並不統一,有人主張修建一條客貨混跑鐵路,有人主張修建一條貨運專線,也有人主張修建
客運專線。據原鐵道部副部長孫永福介紹,鐵道部經過充分論證,從「客運快速化」發展戰略出發,決定修建客運專線。設計之初,鐵道部就想把目標定在200公裡時速,鑑於當時京滬高速鐵路尚未獲準建設,所以1998年鐵道部在秦沈客專可行性研究報告中把速度定在160公裡時速以上,沒有出現「高速鐵路」這個敏感詞語。1999年4月國務院批准新建秦沈鐵路客運專線可研報告,行車速度定為160公裡時速以上。秦瀋客運專線1999年8月開工建設,2003年1月開通運營,不僅在橋梁、路基、軌道等工程技術方面取得了新成果,而且在運輸組織方面也總結了新經驗。經過這次重要的工程實踐,為我國後來建設300—350公裡時速高速鐵路提供了重要平臺。
鐵路工程一般分為線上和線下兩部分。所謂線上主要指軌枕、接觸網等,比較容易調整;所謂線下工程主要是路基,涉及線路經過區域、曲線半徑以及橋梁結構等,一旦線路建成就很難改變。所以如果一條鐵路線下工程是按照時速300公裡建設的,即便線上工程暫時按照200公裡時速建設,將來提速也比較容易。相反如果一條鐵路線下工程就是按照時速200公裡建設的,那這條鐵路線提速至時速300公裡則幾乎是不可能的。秦沈客專雖然線上工程是按照時速160—200公裡建設的,但是線下工程是按照時速250公裡建設的。如果按照線下標準來衡量,毫無疑問秦沈客專是高速鐵路;但是開通初期,它的運行時速又只有160公裡。在當年那樣一個特殊的歷史時期,技術標準又是如此的不上不下,所以關於誰才是中國第一條高速鐵路的爭論也註定要紛紛擾擾。
中國高鐵進入引進消化吸收發展階段後,鐵路走上了不同的發展道路,秦沈客專並不受待見,一直沒有獲得自己的名分。2007年2月1日,秦瀋客運專線被併入京哈線,稱為京哈鐵路秦沈段,而中國的第一條高速鐵路也被定義為北京奧運會前開通的京津高鐵。
不管是否把秦沈客專定義為中國第一條高鐵,它在中國高速鐵路發展史上的地位都是不能抹殺的,當年秦沈客專立項的一個重要意義,就是為中國後來大規模的高鐵建設先行探路,並為其儲備技術和人才。如為了適應高速列車運行,秦瀋客運專線採用了長站距的設計,全線只設10個車站,平均約40公裡設一個車站,其中,新建的綏中北等6個車站平均站間距為55公裡,最大站間距達68.6公裡,同時區間還不設渡線。這些設計突破了常規鐵路甚至國外高速鐵路的站間距分布原則,是一個大膽的嘗試。
在一次學術活動上,原鐵道部建設司司長楊建興激動地說,參加京滬高鐵建設的技術骨幹有90%的人都參加過秦沈客專的建設。(二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