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為首的猶太新興教派人數並不多,所以要發展下去必須建立一個有組織的團體。耶穌為自己挑選了十二個使徒,象徵自古以色列以來的十二部族。這十二個人替耶穌向民眾宣傳教義,大大增加了工作效率。
「十二」也不是隨意的數字,除了象徵古以色列十二支派,還有很多跟宗教有關的數字都是十二。比如耶路撒冷有十二個門,門上有十二位天使,城牆有十二根基,根基上寫有十二使徒的名字。
十二門徒的名字分別是:西門彼得、安得烈、雅各、約翰、腓力、巴多羅買、多馬、馬太、亞勒腓的兒子雅各、達太、奮銳黨的西門及賣主的猶大。
這十二個名字在聖經裡面一共被提及四次。他們不是自己選擇了耶穌,而是耶穌挑選了他們。耶穌在進行一夜祈禱之後,天亮之後挑選好他們,讓他們跟隨,在三年裡朝夕聽他教誨,然後分派了職位給他們,讓他們去結果子。
當然,之前的很多先知都有門徒,但一般沒有教授門徒能力,而耶穌的使徒不一樣,他們被賜予權柄,可以驅逐汙鬼,醫治各種病患。並且,耶穌也安排好他們兩個兩個一起出門,一來是可以互相照應,二來也使他們互敬互愛。也是也安排他們出門的方向,不至於亂闖,也叮囑他們不可貪圖財富,夠吃夠用就好。
耶穌的使徒是隨行隨傳的方式,要做到言行一致,不可推三阻四。
安得烈和西門是兄弟,他們隨著父親打漁為生,當耶穌走到海邊喊道:「跟我來吧!」他們就放下了手中的漁網,把跑過海灘追上耶穌。然後耶穌又喚來約翰和雅各,他們也放下手中正在修補的漁網,把父親西庇太交代給僕人,也欣喜地跟隨了耶穌。
這裡就有四個漁夫,都是生活在加利利湖畔的普通人。彼得是他們的代表,這個彼得性格直爽可愛,熱情容易衝動,由耶穌改「西門」為彼得,意指他堅定的信心如同磐石一般。他是使徒的發言人,處於領導位置,也總是走在兄弟的最前面。彼得在耶穌被迫害之後,也被殘害致死,因為他覺得自己不如耶穌的神聖,要求倒釘在十字架上。
安得烈除了把自己的親兄弟西門帶到耶穌面前,還喜歡帶別的人,比如希臘人,去見耶穌。雖然他名氣不如自己的兄弟西門,但是他也是一個無名英雄,默默地工作,讓更多的人認識耶穌。
這裡特意提出西庇太的兒子雅各和約翰,因為西庇太是一個僱得起僕人的富人,他的兒子也是十二使徒裡面唯一的富有階層,但是他們也很忠誠地跟隨了耶穌。據聞他西庇太的妻子就是瑪利亞的姊妹,但是瑪利亞被敬獻聖殿,又說瑪利亞是孤兒,所以這裡面有一點出入。
雅各和約翰的母親撒羅米寫信給耶穌為兄弟倆求前程,所以他們做了耶穌的左臣右相。這個使徒約翰不是施洗約翰,他們是兩個人,真正嚴格意義上的耶穌門徒,是指跟隨了耶穌三年半,日夜聽耶穌講經的十二個人。
雅各比較沉默寡言,約翰是耶穌最喜愛的門徒,也被耶穌稱為雷子。
腓力和巴多羅買是經常在一起的一對兒,腓力帶巴多羅馬見耶穌,後來在耶穌升天之後,腓力也殉道了。巴多羅買是迦拿人,他有個正名叫做拿但業。
多馬和馬太,多馬是加利利人,曾經到過印度傳教。而馬太就是馬太福音的作者,他原本是羅馬人的稅務官。一天他正在收稅,耶穌走到他面前,說「跟我來」,馬太就一言不發丟下自己的工作跟隨了耶穌。曾經有門徒質疑耶穌為何招收羅馬人的走狗,耶穌回答:無病不請醫生,他不召義人悔改,他要召的是罪人,讓罪人悔改。
接下來的雅各可以叫他小雅各,他的母親也叫瑪利亞,但不見得是耶穌的母親瑪利亞。小雅各和自己的母親都是事主的人,雖然對小雅各的記載很少,他是安靜事主的人。在耶穌受難後,是小雅各的母親瑪利亞買了香膏要去膏洗耶穌身體,然後見證了耶穌的復活。
達太,也可能是奮銳黨的人,在亞美尼亞傳道,後來在波斯殉道。他也是比較少言的人,聖經記載他的事跡也比較少。
奮銳黨的西門,這是一個熱心政治的人,但是一聽見主的召喚就跟隨了主,西門是一個很普通的人名,所以重名率也很高,另一個西門(彼得)很出名,這個西門,除了名字,聖經卻沒有提及其他什麼事情。
猶大,特別註明是賣主的猶大。他是加略人,名字在十二門徒裡殿後,在猶大出賣耶穌之後,猶大也很快死去,選拔了馬提亞補上十二門徒之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