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一個月左右時間寫了約20篇大大小小的匯報材料。
從形式上看,有書面的,有現場面對面的,有視頻連線的。
從主要受眾上看,有**一把手,有行業部門一把手,有**主管領導。
從內容上看,主要是措施做法,材料間既有共性和聯繫,又有區別和不同。
如此高強度、高密度的擬寫同一類型材料,讓我對匯報材料有了更新的一些感悟。
一,兵無常勢,文無定法,一篇匯報稿可能有幾十種寫法,特定主題、特定背景、特定場合、特定講者、特定受眾等因素下,可能最合適的就那麼一種。越深入,才能越具體,才能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敲開那把最完美寫法的鎖。愚拙常講,要深度研究事、深度研究人、深度研究體、深度研究景,就是這個道理。向當地***領導匯報具體業務,要講求深入淺出,用大白話道出措施、考量及預期成效;多個部門同時匯報時,要提前多通氣,可從中尋借鑑、找啟發,找到合適的切入點和提煉方式;向上級本系統領導匯報相關情況,要提煉本地化著實做法,內行聽門道,各地區共性舉措太多,儘量提煉著實管用的原發性創新舉措,要盡最大可能避免「撞衫」。
二,把情況搞透是擬好匯報材料的基礎和關鍵。愚拙常跟大家分享:磨刀不誤砍柴工,戰時寫材料的深度、廣度、厚度,取決於平常閱讀、調度調研和實踐的深度。這段時間的最大感觸是,只有平時紮下去學業務,在急難險重材料來臨時,才可能會有電光石火、靈光一現的靈感,才可能在最短時間內找到最高效的調度調研方法,用專業、對路的表述,詢問或查找到亟需的最新情況和一手素材。永遠不要指望,簡單下一個通知,四面八方來堆材料,簡單摞在一塊就行了,這種想法和做法是消極的、懶惰的、低效的。有效的提煉和二次三次甚至多次調度調研及反覆研究,才能出精品。
三,著手謀篇布局時,還是會翻翻之前起草的相似文章,特別是之前的心得文章《 》。有時感覺,雖然現在可能擔子更重了,但在寫作悟性上並沒有多少長進,「長」的主要是對業務的熟悉。所以,在寫之前,需要從自己之前的悟性高光時刻中找找經驗、找找靈感,以能夠用更好的表述方式,將更熟悉的業務展現出來,將領導的好思路、同事的好做法及成果能夠儘可能展現得淋漓盡致。
四,用扁平化方式把最靚的工作,用大白話列出就是最好的提煉。從材料授者角度講,匯報材料就是要把好的思路、好的做法、好的成效,用最短的語言展現出來。從材料受眾角度講,聽匯報材料,就是聽幹了沒有,幹了什麼,幹的成效。因此,不必太糾結於四六句的打磨,糾結於小標題是不是一個輩,合不合邏輯。匯報材料的最大邏輯,本就不是按固有的業務順序、業務邏輯平鋪直敘、按部就班呈現,哪個能體現出幹的好、幹的靚,就先說多說大說,而不管什麼輩分、關係。
五,無論多麼駕輕就熟,擬寫前、擬寫中,都是很焦慮。從結果上看,每篇稿子出來後總體尚可,基本能夠得到領導和同事的認可。但自己知道,無論對相關工作和寫作技法熟稔到何種程度,在擬寫之前、之中,都是焦慮和痛苦的,直至拿出稿子雛形後可能才稍會緩解。拿出雛形的過程是很複雜和焦灼的過程,需要最短時間內通過各種方式惡補相關情況,深度研究事、人、體、景。拿出來後,還會有大量的綜合-比較的循環往復,直至格物格到盡處、致知致到極致。
最後,梳理一些扁平化處理常用的詞語吧。在時間有限的情況下,可以將看起來零碎的內容串到一塊。
比如,我們看這組標題:
①聚焦擴大有效需求,著力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②聚焦產業轉型升級,著力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③聚焦全面小康目標,著力打好三大攻堅戰。
④聚焦生態宜居建設,著力推動區域一體化發展。
⑤聚焦鄉村全面振興,著力補齊「三農」領域短板弱項。
⑥聚焦優化營商環境,著力深化重點領域改革。
⑦聚焦融入一帶一路,著力構建全面開放新格局。
⑧聚焦保障改善民生,著力優化公共服務供給。
⑨聚焦共建共治共享,著力提高社會治理能力和水平。
這組小標題,有兩句話構成,劃分一下句子成分,由「著力」引起的是主幹,由「聚焦」引起的是狀語。
我們在擬匯報材料,用扁平化方式處理框架時,如果時間緊急,可以用單句,直接用「著力」串聯。那麼這樣的詞語都有哪些呢?愚拙初步梳理了下:著力,全力,大力,努力,持續,紮實,突出,切實,狠抓,強化,進一步,全力以赴,千方百計,加大力度,堅定不移,堅持不懈,凝心聚力,鍥而不捨,毫不放鬆,毫不動搖,持續用力,做到…到位/再/全覆蓋,堅持以…抓落實,瞄準…精準發力,在…上下功夫,堅決守/保/守住…關,堅決做到…,確保…到位,始終把…作為主抓手/突破口/切入點,…不鬆勁/動搖/停頓/懈怠。
如果時間相對充分,對目標任務梳理得比較透徹的前提下,可以加「聚焦」引起的狀語。愚拙也對此類詞語作了初步梳理:緊扣,堅持,聚力,聚焦,圍繞,突出,對標,盯住,瞄準,緊緊扭住,以......為,以最…的…,堅持以…為引領/重點/關鍵/底線/引擎/己任。
關於更多案例和實戰用法,可以翻翻之前的文章《》
愚拙小兒原創作品,首發自公文選萃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