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考生面試備考時會出現焦慮心情:我到底學的怎麼樣?我答題怎麼還沒有進步?競爭對手是不是已經完全準備好了?我是不是沒戲了?諸如此類的心靈拷問每天都徘徊在心間,讓考生夙夜難寐,輾轉反側,第二天睡醒頭暈腦脹,昏昏欲睡,沒有學習的狀態,時間就在一天天的自我懷疑和焦慮中流失了。其實,這種考前焦慮是非常正常也是非常普遍的,大部分考生在備考學習的階段中或多或少都會出現這種不自信、自我否定、急於求成的心理,這種心理狀態不僅會影響考生的日常學習,更是會讓考生陷入越焦慮越答不好題,越答不好題越焦慮的惡性循環。那麼,怎麼緩解這種考前焦慮呢?首先我們要找準原因,才能對症下藥。
第一、對面試缺乏實戰經歷。對於很多考生而言,結構化面試其實是非常陌生的。也許在以前的學習生活中參加過學校社團的面試、企業實習的面試、單位內部崗位競爭的面試,但還沒有參加過公務員的考試型面試。因為缺少親身經歷,所以心裡就會缺少底氣,不知道自己每天學習的內容跟實際面試究竟是否相符。
第二、多方打聽,因為道聽途說陷入迷茫。有人說面試主要看答題是否流暢,有人說面試必須要加入習主席講話,有人說面試其實就是看長相考官根本不聽答題內容……這些所謂「過來人」的經驗之談往往都是主觀片面的,考生聽完往往更不知道應該往哪方面努力。
第三、過於看重此次考試,陷入錯誤的心理暗示誤區。很多考生經過多年備考,幾經沙場,終於進入面試環節,所以每天都告訴自己:把握機會,只準成功,不準失敗。其實合理制定目標,適當給自己壓力是好事,但是如果過於偏激的看待考試結果,認為只要通過了這次考試就從此走上人生巔峰,就往往容易出現「期望越高,失望越大」的焦慮心態。
所以,如何擺脫焦慮,平穩度過面試備考階段呢?
首先,考生需要找到科學的學習方法,在實戰演練中不斷增加對面試的了解。面試備考絕不是埋頭苦背、機械式答題,想要在考場上能夠落落大方,侃侃而談,需要的是自身綜合素養的提升。而這種提升不僅需要不斷練習、增加知識儲備,更需要考生在不斷的全真模擬演練中熟悉考試流程,強化心理素質。把進考場答題當成日常練習,在面對正式考試時才會臨危不亂,遊刃有餘。值得注意的是,各地面試雖然都是結構化面試,然而考試具體形式卻不盡相同。有的地方是自己看題,有的地方是考官讀題;有的地方考試時間20分鐘,有的地方10分鐘;有的地方是場外看題思考場內作答,有的地方場內時間包幹制。只有提前摸清考情,才能針對性進行練習。
其次,考生還需要相信自己的判斷,客觀正確認識面試。每個參加過面試的人都會有自己的感受和見解,過來人的經驗只能參考,但不能一味偏信。其實面試本身就是對考生綜合能力的考察,絕不是靠某一項技能的提升就能夠完全徵服考官拿高分的。很多考生在報班學習後其實本身在老師的講解下對面試是有自己的理解的,但是跟幾個自己的朋友同學交流後反而陷入了迷茫。其實這個時候考生就需要博採眾長與堅持自己的立場相結合,總結他人的經驗,也要相信老師的指導,再加上自己的理解,才能總結出對於面試屬於自己的備考方案。
最後,告別焦慮,還是需要考生自己能夠擺正心態。公務員是一種非常不錯的職業選擇,也可以是考生目前人生階段的一個小目標,但是考上或者沒考上都不代表就決定了考生本身是否優秀或者成功。只有在心裡把面試當成一次與考官的普通交流,才能在考場上自然大方,冷靜思考;反而如果把面試成功當成人生的唯一救命稻草,就會在心態上容易出現焦躁,也會影響自己的備考學習和考場上的臨場發揮。所以,與其不斷給自己施加壓力,有時不如適當轉變思想,給自己一些積極平和的心理暗示。通過知識積累、科學練習,再加上好的心態,相信考生一定可以擺脫焦慮。
中公教育希望各位考生們取得優異成績,早日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