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爾蘭翻譯協會於2005年3月31日在首都都柏林舉行儀式,授予中國翻譯家金隄教授愛爾蘭翻譯協會榮譽會員稱號。根據協會章程,這一榮譽稱號由協會全體會員出席的年會決定,授予對翻譯事業有突出貢獻的國內外翻譯家;自1991年至今獲此殊榮的國內外翻譯家共有十七人,金教授為其中唯一亞洲翻譯家。
金隄,生於1921年9月,浙江省吳興縣(今湖州市)南潯鎮人,四十年代初在昆明西南聯大外文系學習期間開始發表詩文並在英國詩人白英(Robert Payne)教授鼓勵下,與之合作翻譯沈從文小說集《中國土地》(The Chinese Earth),1947在英國出版。
1945年聯大畢業前後至1949年在北京大學西語系任助教兼研究生期間參軍南下。金隄始終致力於創作與翻譯,作品發表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報刊,其中包括金隄本人編輯的兩家文藝副刊。主要翻譯英、美短篇小說。
19491956年,金隄隨軍南下,同期業餘翻譯俄文小說《女當家》、《綠光》在北京出版。
19561987年,先後在天津南開大學外文系(含文革後期下放農村)、天津外國語學院英語系任教,期間有中譯英《趙一曼傳》在北京出版,英譯中《赫胥黎中短篇小說集》在天津出版。《尤利西斯》譯事也在此期間的1979年開始。
《喬伊斯》這一巨著受其「艱深」名聲影響,改革開放後的中國研究界難尋譯者,應社科院外文研究所袁可嘉教授之邀專程赴天津邀請金隄為《外國現代派作品選》提供選譯,金隄重讀全書後譯出最短一章,1980年該選譯發表後立即引起國內外矚目,繼而80年代中京、津兩次出版選譯,直至19931996年在臺北和北京兩地出版全譯本上下卷,共用十六年時間完成《尤利西斯》譯事,該譯事的完成,在國內外引起強烈反響,愛爾蘭總統兩次親自致謝。金隄還主持翻譯20世紀文學傳記名著艾爾曼的《喬伊斯傳》,2006年在北京出版。
金隄終生翻譯事業中最重要環節是完成《尤利西斯》譯事。這一研究延續至今,可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主要研究中、英歷來有重大影響的翻譯理論而形成比較樸素的等效觀(見《等效翻譯探索》北京初版);
第二階段,接觸奈達動態對等理論與人合著《論翻譯》(1984年北京初版);
第三階段,進一步發展與奈達有所區別的等效論思想(反映於1989年臺北、北京出版的《探索》增訂版內大部分篇幅、二十年來國外發表的英文論文、香港2001年出版的《Shamrock and Chopsticks》和2006年出版的《On Translation》增訂版、英國2003年出版的《Literary Translation: Quest for Artistic Integrity》。
金隄自1976年後所任工作崗位和所受獎勵都和《尤利西斯》譯事與理論研究有直接聯繫。工作崗位國內部分為天津外國語學院教授、香港城市大學研究員,國外部分為英國牛津、美國耶魯、聖母、德萊賽、維吉尼亞、華盛頓等大學與全美人文學科研究中心研究員或客座研究員,現任俄勒岡大學英文系客座教授。
金隄獲得了以下獎勵:
1986年獲得天津社會科學院社會科學研究著作二等獎(《論翻譯》)。
1988年獲得天津社會科學院社會科學研究著作一等獎(《西方文學的一部奇書》)。
1994年1月獲得臺灣1993讀書人最佳書獎(《尤利西斯》)。
1997年12月獲得中國作家協會魯迅文學獎——全國優秀文學翻譯彩虹獎(終身成就獎)。
1998年獲得新聞出版署優秀外國文學圖書獎一等獎(《尤利西斯》)。
2001年被中國譯協授予「資深翻譯家」榮譽稱號。
2005年獲得愛爾蘭翻譯家協會榮譽會員稱號。
(資料來源:《中國翻譯年鑑2005-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