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校時成績好的學生聽老師的話,在學校裡除了上課和就是做題。
成績好的學生沒有自己的思維方式,所以成績好的學生思維比較單一。
而小混混在學校期間,不會像成績好的學生一樣,他們在學校期間比較叛逆,思維比較活躍。
但在學校期間老師只教學生如何做題,卻沒有教學生們在社會上如何成功。
步入社會大學後,成績好的學生還是在學校的固有思維,自主學習能力不強。
而小混混在社會中思維比較活躍,主動學習能力強,所以在自己的領域內容易成功。
所以在對於剛畢業的學生來說從學生思維轉變轉變職場思維很重要。
我曾經看到過這樣的故事,老師帶著學生們下鄉做調研,在鄉下他們進了一個村莊。
這個村莊很窮,他們就在很窮的村莊裡找到了最窮的一戶人家,然後進到這個院子看到一家五口人站在院子裡,每個人都蠟黃肌瘦,頭髮亂成一團,房屋上屋簷露著雨,房間裡面亂七八糟無從下腳。
在庭院後邊有一頭老母牛,一家五口都靠這一頭老母牛生存,老師帶著學生在最窮的人家住了一晚,第二天老師在走之前走到老母牛身邊,殺死了老母牛,學生們都很詫異,老師為什麼要這麼做。學生都以為一家人沒有生存能力,要是老母牛死了一家五口人會被餓死。
過了一年,當老師再次帶領學生們到這個村莊時,看到最窮的那一戶人家不僅沒有被餓死,反而過上了富裕的生活。
老師和學生們從那戶人家了解到老母牛死了之後他們想著如何生存下去.
於是他們靠自己的雙手在院子裡耕種,不忙時去外面打工,慢慢的日子過得富了起來。
從這個故事能看出置之死地而後生的道理,走出舒適圈用自己勞動去創造價值比你想的容易的多。
我有個同學,在校期間學習成績優異,大學畢業後很順利的考上了公務員。
但是每次見面都跟我抱怨說公務員工作太穩定,賺錢太少,打算離職,但是每次跟我說完之後都沒有離職。
後來我問他為什麼打算離職,卻一直沒有離職,他跟我說「如果我離職了,我以後能幹嘛,對未來的不確定性不敢冒險,還不如在這裡穩定的工作」。
從我同學的故事中能看出要想穩定賺錢就不會多,要想賺錢多,就必須走出舒適圈,如果又想穩定又想賺錢多那是不可能的事。
最後,每個人都有自己選擇的權利,不管是在舒適圈也好,或者不在舒適圈也好,不管是賺錢多也好還是賺錢少也好,不管是要工作穩定也好還是要工作繁忙,只要過得開心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