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冬季的第三個節氣——「大雪」還有兩天,這也意味著仲冬時節快要正式開始了。現在「大雪」未至,真正的大雪已在這個熟悉而又陌生的城市飄落。
獲悉這個消息時她正埋頭工作,來自南方的一位同事驚呼一句:「哇!下雪啦!」,然後她抬起頭,看見密密麻麻的大片雪花從天而降,斜著、連綿不絕地在落地窗外的冷空中穿過。她微笑了一下,低下頭繼續工作。
都市文明早已讓人麻木了對大自然的知覺,快節奏的工作和生活,哪有心思去欣賞無聊的雪花。她只是那眾多麻木的人中的一員,直到當天晚上遠在家鄉的朋友給她發來了幾張用手機拍攝的雪景照片,原來老家也下雪了,她的心才有一些悸動。
看著手機屏幕上閃亮的雪景圖,她的思緒飄飛,回到了遙遠的家鄉,回到了那個純真年代。
她的家鄉是一片大平原,沒有高山、丘陵和盆地,地貌顯得很單調乏味,偶爾的一條小溝、一個小水池子,已是最大的變化,也是為數不多的讓童年時的她感到有趣的地方。冬天,站在村後的麥田邊,環顧四周,除了麥苗還是麥苗。再極目眺望遠方,視線的盡頭不是一座灰灰的村莊就是綠綠的絲帶,麥苗組成的絲帶。
倘若下雪,整個家鄉就更單調了,不只是顏色單調,更是地形的單調。這個時候,如果坐在飛機上航拍,會發現下方就是一整條潔白的毯子,毫無特點,根本沒有拍照的必要。飛機下潛改為低空飛行,也僅能看見白毯子上凸出了幾個小包,仿佛青春期的少女潔白的臉上長出的幾粒痘痘,那是一些村莊和樹林。
也許最有特色的就是樹林了,每一棵樹上都落滿積雪,那些光禿禿的「銀條」奓開,指向陰鬱的天空,雖不孤獨但很寂寞。因為它們大都是人工種植的楊樹,放眼望去,都是自己的影子。這跟種類豐富的山林雪景根本沒法比。
這麼多年,她的足跡踏遍了祖國的很多山水,越來越覺得家鄉平原風景的單調。
第二天,那位來自南方的同事聽說她的老家也下雪了,便問她那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和別的地兒下雪有何不同。她回答說當然有不同,那裡就是一片平原,下了雪還是一片平原,既沒有張家口的「銀色山林」氣勢磅礴的壯美,也沒有哈爾濱冰雕、霧凇的特色風光,更沒有西湖飄雪的秀雅清麗。總之就一句話,單調乏味極了。
同事深不以為然:你怎麼能這麼說呢?我覺得你的家鄉挺美的,尤其是下雪的時候。我從小就一直渴望下雪,可惜我們那兒冬天從來不下雪。我覺得下雪可好玩了,可以打雪仗、堆雪人……
同事後面又說了什麼,她一個字也沒聽進去,她想起小時候和小夥伴們一起打雪仗的情景;想起走過小樹旁班裡男生趁她不注意猛搖小樹害自己的頭、肩膀、脖頸都淋上冰涼的雪,她不顧一切將那男生追得狼狽逃竄的樣子;想起她和爺爺一起在院門前堆成的雪人……她的爺爺去年已過世了,每次想到爺爺,都會一陣心痛。
她恍然覺悟,其實在自己的內心深處,一直覺得家鄉的風景是最美的,因為家鄉是最親切的。因為最親切,所以最美。看到這座城市下雪,她沒有什麼感覺,但僅僅只是看到朋友發來的幾張家鄉雪景圖,她的思緒就飄回家鄉了。
原來,走過了那麼多城市,看過了那麼多山水,她始終還是覺得家鄉最美、最親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