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要牢牢把握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的總要求。要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注重實際效果,解決實質問題。深刻把握領導幹部「守初心、擔使命」的共性特徵,對實現主題教育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具有重要意義。
守初心擔使命須實現「三個統一」
個人初心與黨的初心相統一。作為領導幹部,就應該對標黨的初心,把個人初心和黨的初心統一起來,才會有作為黨員幹部該有的使命擔當。
使命意識與實際行動相統一。扛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使命擔當,這只是認識層面的事情。只有把使命意識與實際行動結合起來,才能把使命意識轉化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實際行動。
規定行動與自覺行動相統一。領導幹部的行動可以分為規定行動與自覺行動兩大類。規定行動是根據領導職責職能,制度要求必須履行的行動,具有」不得不為」的特徵;自覺行動是根據領導幹部為人民服務的初心,結合自身職能職責主動作為、積極行動。只有把規定行動與自覺行動統一起來,才能真正做到政治的明白人、發展的開路人、群眾的貼心人、班子的帶頭人,才能成為黨和人民信賴的好幹部。
看三個支部書記守初心擔使命的共性特徵
大關村、海雀村、青槓壩村,不同的區域、不同的時代,但相同的是,三個村子都有一個群「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黨員幹部,他們通過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帶領村民走出了一條不同尋常的反貧困之路。而他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奮鬥歷程,都有著如下幾點共性特徵。
結合實際尋找路子。面對「苦在缺田少土」的實際,大關村黨支部書記何元亮帶領村民劈石造田。造田成功後,又帶領村民探索出「當槽谷地開田,兩山栽樹,以糧食安家,靠多種經營發家」的適合本村實際的發展路子。面對全村「山上光禿禿,屋裡幹窮窮」的苦境,海雀村黨支部書記文朝榮向全村群眾提出了「山上有林才能保山下,有林才會有草,有草才能餵牲口,有牲口才能有肥,有肥才能有糧」的發展思路。面對「不沿路、不沿河、不沿城,缺水、缺地、更缺錢」的困境,青槓壩村黨支部書記冷朝剛認為不能再困守貧瘠土地走「生活靠種田,收入靠打工」的老路,提出要「山上建生態果園,山腰建農家樂園,山下建蔬菜田園」的發展新路。
找好路子帶頭一起幹。何元亮自家先點燃劈石造田第一炮。同時要求黨員幹部帶頭解放思想,鼓足造田的幹勁。通過定期召開黨員大會,檢查支委包組、黨員包戶的造田任務落實情況,發揮組織帶動作用。海雀村村民每天聽文朝榮像「念經一樣」講退耕還林的好處,也逐漸開竅了,有的還主動找上門來商量此事。村黨支部和村民意識到:太窮了,不苦不行。大家都豁出去了,幹起活來可以說是「早晨出門天不亮,夜晚進屋月亮上。」為打消大夥疑慮,冷朝剛帶頭在自家地裡搞起大蒜、辣椒、西瓜輪作試驗並取得成功。村民開始跟著幹了,冷朝剛就用自家房產作抵押貸款給村民買種子,一家一家地教技術。如今,大蒜、西瓜、辣椒已成青槓壩家家戶戶的產業,村民從土地上的收入翻了多倍。
關心群眾扶持弱者。大關村何元亮動員村民投資投勞幫助「五保戶」、困難戶劈石造田。海雀村文朝榮不僅隨時隨地想到群眾的疾苦和急事難事,而且想到了、看到了,就一定會想辦法解決,把事情落到實處。在青槓壩村,村裡黨員幹部把弱勢群體小康作為自己的義務來履行,把尊老愛幼、扶弱濟困、創新創業、遵紀守法、愛護環境、樂於奉獻作為村風來弘揚。
注重激發群眾的主動性。大關村定期召開群眾大會,總結經驗,解決問題。形成一家帶著一家幹,一家比著一家幹的熱潮。海雀村通過基層民主,制定規章制度,讓群眾自己管理自己。青槓壩村推行海選村委會主任、副主任、委員,村委會領導班子成員每年向村民述職,由村民評議工作成績的大小。村裡的發展規劃、村規民約、公共設施建設等一律交村民大會討論通過,激發了農民的參與新農村建設的主體意識和積極性。
做個清清白白的老實人。村民評價文朝榮:「文老支書是個正直人、公道人,不管對哪個,他絕對不偏不倚。」文朝榮生前常說:「做啥子事都要一碗水端平」,「世間只有千年的名,沒有千年的人,一定要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這成了他做人處事的準則。在青槓壩村,剛開始發展辣椒時,為降低村民風險,冷朝剛與村民籤訂每斤1元的辣椒收購協議。但當年市場突變,售價每斤降至3角錢,冷朝剛卻仍然按協議自掏腰包收購辣椒,收一斤賠一斤,賠了近10萬元。冷朝剛說:「我不吃這個虧就要失信於人,誰還跟著你村幹部走?」三個村的領頭人,在帶領村民發展致富的過程中,都要求自己做個清清白白的老實人。正是這種「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責任擔當,也才能讓群眾認可,讓群眾服氣,帶領群眾投身到脫貧攻堅中來。
來源:《貴州日報》2019年08月28日07版。
作者簡介:高剛,貴州省社會科學院社會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