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已經有一段時間,初一高一新生、複習生、外省學生也擠進衡水學校。
之所以擁擠,一是因為今年招生政策變化,大部分名額分給了桃城區,其他地區分配比較少,二是因為確實衡水教育得到更多家長的認可,都希望把孩子送來學習。
應該說,每一個能夠來衡水學習的外地學生都不容易,首先學生本身認可,再次家長的大力支持。
前幾天遇到一個複習生,剛來了沒兩天就要退學,
問起來原因,說自己沒有住過校,在這不適應,別的同學都會疊被子,自己不會感覺很難受,
也和我說,自己爸媽對自己太溺愛,導致自己適應能力很差,雖然很想在學校學習,但現實就是現實,自己根本無法適應,只能退學了事。
這種情況每年都會遇到,初一高一因為沒有退路,即便有不適應數量也比較少,加上家長的強力支持,孩子基本不會退學或轉學。
複習生開始來複習是滿懷信心的,卻也因為自身不適應少部分由學校可走的也會選擇退學,大部分依然堅持複習。
還有一部分其他地區學生因為一直走讀,生活自理能力差,各種不適應,少部分會選擇其他學校學習。
在抖音經常會看到一些小朋友在艱苦條件下學習而獲得很高的點擊率,但在衡水一直努力學習的學生卻經常被指責。這是不是雙重標準。在經歷眾多學生退學或者轉學之後,只想說,我們通過衡水模式,確實該反思一下我們自己存在的問題。
1、家長
不可否認,中國的家庭觀念中,尊老愛幼是美德,但往往會把愛幼變成溺愛。計劃生育政策讓現在高中孩子大多成為四位老人加父母共六人的寶貝。即便中間爸爸或者媽媽想管孩子,卻始終達不到六個人的統一協調而讓孩子從小處於被照顧狀態。有句話說的好,孩子長大的過程是慢慢遠離父母的過程。事實上卻是,孩子直到高三,始終處於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狀態,看似照顧,卻讓孩子喪失了獨立能力。
每次新開學,家長沒有其他渠道了解孩子的情況,飯卡消費成為目前唯一渠道。每天孩子消費多少,是否打動家長心始終糾結,一旦連續出現兩次無消費記錄,家長也是糾結半天最終小心翼翼的詢問班主任到底怎麼回事?
學生到了初高中,難道連自己吃飯也不會嗎?如果真的不會那又是為什麼呢?一頓飯餓兩頓飯餓的自己不得不去打飯,過上幾天也就學會了照顧自己。相比其他孩子來說,這段痛苦的煎熬是前期家長照顧的結果。家長不給孩子鍛鍊機會,孩子就無法學會自己照顧自己。
衡水模式首先要教給你自理能力,一切事情都要自己解決,內務、跑操、吃飯、學習、紀律、衛生等這些家長覺得孩子應該輕易能學會的本領卻需要反覆訓練。
我並不埋怨家長,因為從我自己來說嗎,我也是兒子的父親,媽媽的兒子,也了解作為母親的關愛,也感覺到自己有意無意對兒子的照顧。
這就是一個問題,作為家長比如在八歲時候還伺候孩子餵飯,卻不懂得這項本事在三歲就該獨立完成,比如在高一時候還給孩子洗衣服,卻不知道這個技術應該在初三養成,當照顧成為習慣,當關愛全面展現,這樣的孩子無法長大。
對孩子照顧是天經地義,但更重要的是要讓孩子感覺到自己在長大,能夠做會做對事情才是最關鍵的。
02、孩子
孩子從小被父母照顧長大,就會覺得現在享受的是標配,遠離家門進入衡水學校,
我不會疊被子就衝父母發脾氣,
我不能適應老師我要退學,
我聽不懂課我就不想學了;
我擔心跑操掉鞋就會辦個病假;
........
當孩子離開父母,遠離舒適的環境,就會馬上感覺到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欠佳,是克服困難解決還是逃避難題,成為新生入學面臨的問題。雖然班主任會開班會指導解決問題,但依然會有極少數學生選擇逃避。
有的孩子也懂得這個道理,而且說得頭頭是道,不管是在這學習的理由或者是想退學的想法,都能舉出很多例子。
但理想是理想,現實就是現實,你想堅持卻沒有行為支撐,沒有50斤舉重的的鍛鍊就想一下子舉起200公斤,那也不現實。
衡水模式更像一場淘汰賽,
那些從小經歷做事比較多的的往往更容易堅持下來,因為知道堅持就是勝利;
那些來自偏遠農村的更容易適應,因為別無選擇;
那些學習好的會馬上適應,因為知道長遠目標實現離不開近期目標。
........
03、素質教育
素質教育到底怎麼搞,很多人都在摸索也沒有定論,但不管怎麼定義,都是對人的教育問題。衡水高考成績亮眼,成為很多人批評的對象,具體是題海戰術、洗腦教育、嚴格管理,如果具體問這些專家到底怎麼搞素質教育,要不答不出來或者光談高大上東西讓人云裡霧裡不知所言,要不就搞個實際模式推行結果一敗塗地讓家長反感。
一個人是不是應該學會獨立生活、吃穿住行自己都要解決,如果是,那衡水嚴格管理怎麼就不能忍受了。如果不是,那一個連吃喝都不能解決的人能夠成為合格的人才嗎?
一個人是不是應該對自己這也負責,當兵就要勤學苦練殺敵本領,一個警察要整宿不睡覺監視凡人,一個學生想考清北而去克服困難去讓自己見更多的題怎麼就變成洗腦了。
一個人是不是應該幹一行愛一行,對某件事情不僅要回到而且要學會甚至精通才能成為行業的精英人物,怎麼一個學生對學習保持大量練習題就成為補課去了。
衡水模式沒有什麼錯誤,這是對那些從小被溺愛孩子的最後糾正。學會自我管理、學會認真專注、學會高效勤思考,這些不僅僅體現在學習上,而且通過各方面要求滲透到各個時間塊。
也許教育專家心是好的,但最好俯下身子去看一看,衡水學子一天收穫的多少,而非收聽了多少。
對于衡水模式,不能說百分百正確,但是合理的作息時間、高效的作業完成、三分鐘豆腐塊、激情的操前讀、熱情的老師、等等都會隨時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