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元君生前工作照片(右二)。
1月24日16時,嶽陽錢糧湖垸分洪閘工程現場,機器轟鳴,工人忙碌。但編號為13的安全帽再無人使用,被人默默收起。這頂安全帽專屬於省水利廳副總工程師、省洞庭湖水利工程管理局總工程師餘元君。19日下午,餘元君在嶽陽市君山區現場辦公時,因連續多日高負荷疲勞工作突發疾病,不幸辭世,把不到47歲的生命獻給了洞庭湖。
■三湘都市報·華聲在線記者 李成輝
生命的最後三天
根據省洞庭湖水利工程管理局工作安排,17日起,餘元君帶隊赴華容縣協調蓄洪垸安全建設工程的取土料場事宜,陪同長江水利委員會有關專家對大通湖東分洪閘、錢糧湖分洪閘開展質量檢查。
17日中午,餘元君在職工食堂用完中餐後,乘車趕往華容縣,向長江水利委員會質量監督站洞庭湖項目站負責同志匯報洞庭湖治理工程驗收有關工作。晚飯後19時30分,他開始聽取華容縣水利局有關工作匯報,直到深夜才休息。
18日一早,餘元君乘車趕往華容縣禹山鎮,協調南縣安全區取土料場事宜,並在擬架設施工便橋位置處研究過河通道方案,直到21時才用餐回賓館休息。
19日8時30分,餘元君乘車趕往嶽陽市君山區錢糧湖分洪閘建設工地,檢查工程質量,協調解決工程建設、投資概算調整等重大事項。下午,他組織召開工作調度會。會議進行到16時07分,餘元君突然感覺不舒服,呼吸困難。同事立即撥打120急救電話。可是不到5分鐘,餘元君便神志不清,手腳抽搐,滿臉通紅。當日下午,因搶救無效,餘元君告別了人世。
加班晚歸是常態
餘元君已離開多日,但錢糧湖垸分洪閘工程項目副經理張彥奇以及眾多項目工作人員仍在為自己的後知後覺而感到懊悔,「他早就表現出了不舒服的跡象,但始終忍著不做聲,一直摸頭。如果早點提出來,或許結果就不是這個樣子。」
其實很難,畢竟熬夜加班,對餘元君來說是家常便飯。省洞庭湖水利工程管理局職員李三友是餘元君的同鄉,經常與他吃住在一起。在李三友印象中,餘元君工作以來,從來沒有請過三天以上的假期,每年只回三次老家,甚至連父母生日都沒時間回去。餘元君去世後,經常與他有工作往來的同事才注意到,餘元君經常會在凌晨三四點鐘發來文件、資料。25個春秋,9000多個日日夜夜,工作任務繁重的他幾乎把所有時間給了工作。無論是在設計院還是在洞工局工作,辦公樓裡熄燈最晚的總是他的辦公室;他既是水利工程建設管理的行家裡手,也是防汛搶險的技術專家,洞庭湖治理的每一處施工工地都留下了他忙碌的足跡,洞庭湖區許多重大險情搶護都凝聚了他智慧的結晶。
但誰也不會想到,鐵一般的漢子最終還是累倒在了工作崗位上。
乾淨幹事,為人清廉
「他突然離世,是湖南水利戰線的重大損失,我們感到非常痛心。」省水利廳副廳長易放輝告訴記者,餘元君同志先後主持了洞庭湖區數百個項目的技術評審和招投標工作,經手的資金、合同不下百億元,沒有一例違反黨風廉政規定的舉報和負面反映。更可貴的是,沒有一位親屬朋友承攬洞庭湖治理工程,他也從不用手中的權力為親朋好友謀取私利,「乾乾淨淨幹事,清清白白做人。」
據悉,餘元君家有九姊妹,他排行第七,從小成績十分優異,為了供他讀書,家中的弟弟甚至小學沒畢業就輟學。除了餘元君外,其他的幾個兄弟姐妹至今仍在農村,家庭條件也都不寬裕,兄弟姐妹、侄兒侄女都希望他能多多照顧,但是每當他們對餘元君提出想找他搞點事情做做時,餘元君總是用一句話答覆:「扯這個事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