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訊(記者 林琳 通訊員 馬遙遙)肝癌被稱作沉默的殺手。多數情況下,早期肝癌症狀很難被人們所察覺,很多肝癌患者往往在確診時,其病情已經進入了中、晚期。如何認清早期肝癌症狀,科學阻擊這位沉默殺手?12月9日,武漢市中心醫院後湖院區肝膽胰外科主任朱嶺做客荊楚網《名醫話健康》欄目第二期,為網友解答如何科學防治這一沉默的「肝臟殺手」,近37萬網友在線收看了這場視頻課程。
武漢市中心醫院後湖院區肝膽胰外科主任朱嶺做客荊楚網《名醫話健康》欄目。記者 童湛攝
肝臟,人體最重要的「合成加工廠」
肝臟功能正常與否會對人體帶來哪些影響?朱嶺主任介紹,肝臟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之一,肝臟通過肝細胞分泌膽汁幫助人體消化。同時,人體所攝入的食物以及代謝過程中產生的毒物、毒素、藥物等均在肝臟進行解毒。肝臟還能將營養物質轉化為能量,存儲維生素、脂肪、糖等。
朱嶺主任表示,肝臟在解毒、人體代謝、膽汁生成、凝血、免疫、熱量產生及水與電解質的調節中均起著重要作用,是人體的一個「合成加工廠」,人體的多種重要蛋白質均在肝臟裡合成。一旦肝臟出現病變、退化,排毒及代謝功能達不到正常人體需求,毒素便大量殘留在人體內,誘發各種疾病。可能會出現腹膜腔積液以及身體浮腫等症狀,同時,會引發黃疸型肝炎、肝性腦病、肝病症候群等疾病。
早治早診,防治肝癌的關鍵所在
據統計,目前病毒性肝炎是全球的主要衛生挑戰,B肝和C肝影響到全球3.25億人,全球每年新診斷肝癌患者約75萬,而中國的肝癌發病人數和死亡人數均佔到全球一半以上。
那麼,哪些人群更容易患肝癌呢?朱嶺主任介紹,肝癌的高危人群主要是B肝、C肝患者及相應病毒攜帶者。在亞洲地區,約有50%的肝臟腫瘤都和B肝、C肝有關。肝癌高危人群需每半年做肝臟B超檢查和抽血驗甲胎蛋白,以便及時發現早期肝癌。
「在治療方面,一些患者因認知度不夠,認為B肝沒症狀就不需治療,其實這是錯誤的。以肝功能正常的小三陽為例,很多患者認為不需治療,但在臨床上,小三陽患者肝功能雖正常,病毒卻仍有複製的可能性,從而導致肝臟受損。」朱嶺主任表示,定期體檢可及時查清體內B肝病毒的現狀,有無複製,有沒有出現肝功能損害及肝硬化,還可發現早期微小原發性肝癌。
武漢市中心醫院後湖院區肝膽胰外科主任朱嶺。記者 童湛攝
"透視眼"「染色術」,醫療新技術為患者帶來福音
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肝癌患者的生存率有了較大提升。「目前武漢市中心醫院後湖院區肝膽胰外科擁有螢光染色、混合現實(mr)、超聲造影、射頻消融等最新外科治療技術。其中,螢光染色能準確辨識腫瘤組織與正常肝臟組織的界限,外科醫生在手術中,可以清晰看到肝臟腫瘤呈螢光綠色,從而達到精準切除腫瘤,最大程度留存正常肝組織。」朱嶺主任表示,螢光染色還能定位肝細胞癌衛星小病灶,以實現腫瘤的完全切除。
朱嶺主任介紹,目前混合現實(MR)是武漢市中心醫院後湖院區另一個更為先進的醫療技術。混合現實技術通過各種影像學檢查,模擬出腫瘤的全息影像,可360度看到腫瘤、血管、肌肉、神經等組織。術中,醫生戴上MR眼鏡後,如同有了一雙「透視眼」。3D病灶模型經過軟體分析,還原成全息立體的可視圖像,1:1融合到患者身上,可全方位清晰查看腫瘤和血管的關係。在MR技術的引導下,醫生能實現快速、精準切除肝臟腫瘤。
微創手術率達90%,達國內領先水平
據了解,武漢市中心醫院後湖院區肝膽胰外科為湖北省臨床重點專科。目前有高級職稱5人,博士3人,其中博士後1人,碩士9人。逐步形成成肝臟、膽道、胰腺、微創、腫瘤綜合治療等5個亞專業。在學科帶頭人朱嶺主任的帶領下,逐步形成為一支創新型外科精英團隊。科室共開放床位47張,擁有先進的肝膽科專業診療設備如:手術腹腔鏡系統、肝功能測定儀、射頻治療儀、電子膽道鏡、超聲儀等。
目前,科室微創手術率達90%,遠遠高於全國同級醫院水平。除複雜微創手術和肝膽胰腫瘤的綜合治療,常規開展日間手術在肝臟、膽道、胰腺疾病中的應用外,還能開展國際國內先進技術腹腔鏡胰十二指腸切除術、腔鏡肝門膽管癌根治術、腹腔鏡膽囊癌根治術、腹腔鏡保留脾臟的胰體尾切除,腹腔鏡手術、腹腔鏡前入路右半肝切除術、腹腔鏡手術、腹腔鏡中肝切除手術、腹腔鏡尾狀葉切除術、腹腔鏡肝切除手術治療多次膽道手術史的膽道結石等,整體診療水平及解決疑難問題的能力達到國內領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