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消費者報
進價只有0.4—0.5元/只的
「三無」口罩
竟在網上賣出近5元/只的高價
日前,湖南省常德市市場監管局聯合公安部門一舉查獲問題口罩120萬隻,涉案金額600萬餘元,3名犯罪嫌疑人被採取刑事強制措。
查獲現場。
經查,犯罪嫌疑人魯某某等人通過網絡聯繫湖北某民用口罩生產企業,於1月25日至28日,分三批購進總價100萬餘元的普通防護口罩230萬餘只,按照訂單需求數量將分裝好的口罩通過郵政物流發貨。經現場檢查,分裝口罩採用英文、韓文、日文等14種不同名稱的外包裝盒(袋)包裝,且無生產批號、無廠名廠址、無產品合格證明。
查獲現場。
在銷售過程中,犯罪嫌疑人以達到醫用防護標準的口罩為名進行宣傳,並在網絡和常德本地大量銷售。據嫌疑人交代,該批口罩是以0.4—0.5元/只購進,分裝後在本地以2元/只銷售,在網上以4.99元/只銷售,根據其銷售發貨記錄,目前初步查明其已經銷售問題口罩110萬餘只,銷售金額達600萬餘元。目前,該案還在進一步偵辦之中。
查獲現場。
疫情防控期間
市場監管部門從重從快從嚴查處
不法商家哄抬物價違法行為
對哄抬物價、發「疫情財」等不法行為
露頭就打、堅決打擊、公開曝光
確保市場平穩有序運行
日前,市場監管總局下發《關於依法從重從快嚴厲打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防控期間違法行為的意見》,要求對口罩等防護用品制假售假等違法行為,在依法可以選擇的處罰種類和處罰幅度內頂格處罰。
積極加強與司法機關的溝通與合作,充分運用刑事手段嚴厲打擊與疫情防控有關的違法行為,更好地依法辦理與疫情防控有關的違法案件。
2月7日,上海寶山警方根據市場監管部門移送的線索,成功抓獲了2名銷售劣質口罩的犯罪嫌疑人,查獲假冒某知名品牌醫用口罩2500餘枚,涉案金額約15萬元。經查,犯罪嫌疑張某和丈夫卞某在本市經營多家藥店。疫情發生後,兩人以0.5元/只的價格,從外地購買了10萬隻假冒某知名品牌的劣質口罩,並通過自己經營的藥店,以3倍於進價的價格對外銷售。市場監管部門在檢查中發現,該醫用口罩只有內外兩層,無法過濾微小顆粒和微生物,根本無法起到防護作用。目前,犯罪嫌疑人張某和卞某因涉嫌銷售不符合標準的醫用器材罪被警方依法採取刑事強制措施,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1月30日,四川達州市萬源一文具店老闆因網購劣質口罩非法銷售,29日被刑拘。1月29日,萬源市公安局、萬源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相繼接到群眾舉報,稱有人在萬源市太平鎮轄區內高價售賣一次性醫用口罩,並且售賣的口罩質量差。經查,倪某明知醫療口罩不在其經營範圍內,卻通過網絡途徑以每隻0.4至0.45元的價格進購了1萬隻一次性口罩,並以2.5至3元的價格對外售賣,違法所得金額一萬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