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earch Proposal(簡稱RP)也就是指研究報告或者開題報告,一般作為論文或者研究開始前的計劃和綱要,比如畢業論文開題報告、申請博士的研究計劃、國家基金類研究申報報告等。RP的內容通常為:你打算完成什麼(what),為什麼你要做這件事(why),以及你打算怎樣去完成它(how)。主要包括標題(Title)、摘要 (Abstract)、引言(Introduction)、文獻綜述(Literature Review)、方法(Methods)、結果(Result)、討論(Discussion)七部分。整體字數看學校要求,一般1500-2000.下面我們詳細分析Research Proposal寫作方法。
1.標題(Title)
簡明扼要,內容翔實又吸引人
PS:其實和中文論文寫作差不多,題目不要泛而空,儘量縮小話題範圍,這樣內容更有針對性。題目要能體現你的研究對象和創新性,至少能勾起閱讀全文的興趣!
2.摘要(Abstract)
300字左右的簡要歸納。它應該包括研究問題,研究的理論基礎,假說(如有的話),研究方法以及主要發現。
PS:重中之重,實際就是將RP再濃縮一次。Title+ Abstract就一錘定生死了,剩下部分基本就是abstract的拓展了。
這部分用最簡單的話,說明白你的想法!筆者當年論文確定主題之前,導師只要求提交250字的Abstract。內容包括自己想研究的領域和想法(topic+idea),如果背後有一些大師研究做理論支撐或者實證研究(empirical study)就更好了。想要了解更多可以聯繫qq1455780998
對於建築類相關專業,empirical study(案例研究/場地調研/問卷訪談等等)非常重要,如果連實地都沒有去過,何來一手的資料,一手的結論呢?此處會涉及到original contribution(原創貢獻),你的原創性/你對這一議題的貢獻值有多少。所以摘要的實質也是一種遊說/推銷,推銷你的研究意義所在。
3.引言(Introduction)
主要目的是為你的研究問題提供必要的背景。通常包含以下內容:
*描述研究問題/目的;
*為你的研究問題提供背景,設定其範圍,以體現出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理論依據,要清楚的指出為什麼該研究是值得去做的;
*簡要描述該研究要解決的主要及次要問題;
*明確說明你想要研究的現象;
*闡述你的假說或理論(如有的話);
*設定你研究計劃的局限或邊界,以提供一個清晰的研究重點;
*給關鍵概念下定義 (此項為可選)
PS:不多說,基本就是介紹一下研究背景,為什麼你的研究內容很有意義或必要性。
設定研究計劃邊界很重要,明確對象,精確打靶。反之,泛泛其談,文章就很容易大而空,專有名詞成堆,什麼都說不清楚。
4.文獻綜述(Literature Review)
*確保你不是「重新發明車輪」(意即不是重複前人已有的成果);
*向奠定該研究基礎的前人致謝;
*說明你對該研究問題的了解;
* 闡述你對該問題相關的理論和研究的理解;
*展現你對相關文獻資料的批判評價能力;
*顯示你整合現有文獻的能力;
*提供新的理論見解或發展一種新的模式,作為你研究的概念框架;
*向你的讀者證明該研究計劃會對現有文獻做出重要的和實質性的貢獻。(比如,解決一個重要的理論問題或者填補一個主要空白);
大多數學生的文獻綜述都有以下問題:
* 缺乏組織結構
* 缺乏重點,整體性和連貫性
* 冗長重複
* 沒有引用重要文獻
* 沒有跟上最新進展
* 沒有對所引文獻進行批判分析
* 引用了不相關或不重要的文獻
* 過多依賴二手資料
PS:問題總結得非常到位。回看筆者以前的論文,也身中數槍。。。
歸根到底,就是太依賴文獻,缺乏自己的思考。大多建議「用自己的話概括和梳理文獻及時回顧」,但其實還挺難的。但首先還是應該學會去消納別人的文獻,通過分析比較,得出優劣勢,這是你的RL內容的一個重要突破口。另外再次強調原創貢獻和empirical study。
關於如何閱讀文獻,其實跟寫作是倒過來的過程。也分精讀細讀,快速瀏覽abstract/introduction/result or conclusion這三部分,再局部重點閱讀。具體的話,筆者會另寫一篇關於怎麼讀。
5.方法(Methods)
非常重要。指導原則就是,應包含足夠的信息,以便讀者判斷該方法是否有效可行。你也應該說明對其他可行方法的看法,以證明你的方法是解決該研究問題最適當和最有效的途徑。定性研究+定量研究
對定量研究來說,方法部分通常包括以下內容:
*研究設計-是問卷調查研究還是一個實驗室的試驗?你將選擇什麼樣的設計?
*研究對象或參與者――誰將會參與你的研究?你將採用什麼樣的抽樣程序?
*研究手段――你將採用什麼樣的測量手段或問卷?你為什麼要選擇這些方法?他們是否有效可靠?
* 研究步驟――你打算如何開展研究?有哪些過程將被包括?需要多長時間?
PS:方法很重要,但也不必過分糾結這部分。主要體現proposal的可實施性/你的計劃性+實力能完成該項研究。這部分後續肯定會在supervisor的指導下有所變更。當然有時間的話,也可以多琢磨會兒。
6.結果(Results)
很顯然,在研究計劃準備階段你並沒有研究結果。不過,你將收集哪些數據,什麼樣的統計方法將會用於解答你的研究問題或驗證你的假設,關於這些你應該有一些想法。
PS:筆者覺得6和7兩部分可以合併為conclusion。就建築類專業而言,可能不會像生化專業會得出一些數據性的結果。所以最後結尾基本上就是總結重申研究的內容/意義/影響性。
7.討論(Disscussion)
向讀者說明你研究的潛在影響很重要。在交流時你應該熱情而自信,但又不能誇大該研究的價值。這就是為什麼你還需要說明該研究的局限和不足,可能是因為時間和經濟上的限制,也可能是因為你研究領域還是在發展初期。
Reach me:Cattyd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