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首家性文化博物館欲重回上海灘 曾數次搬家
本報訊 (實習生 李改革 記者 朱文娟) 從1999年的上海南京路繁華區開業,到搬遷至低成本的上海武定路,最後慘澹經營出走江蘇同裡鎮,經歷數次搬家的中國首家性文化博物館——由劉達臨主辦的中國性文化博物館如今打算重回上海。記者昨天獲悉,目前該博物館的投資方已經找到,正在尋找館址。
-
中國第一家性文化博物館尷尬搬遷
早報記者 邵娟 「性博物館又要搬家了」,對於坊間傳言鼎沸的遷址事件,劉達臨遠比外界想像得要平靜與樂觀,他更願意這樣總結8年來走過的歷程:從青浦到南京東路,從南京東路到武定路,從武定路再到同裡,他和他一手創辦的性博物館,一直奔波在路上。
-
8月杭州的博物館展覽
展覽時間: 2019/8/9 至 2019/9/19展廳: 浙江美術館 1/2/4/5/6 號展廳及天光長廳中國絲綢博物館絲路歲月:大時代下的小故事2019.10.13展覽地點:三樓專題展廳中國國際設計博物館日本平面設計二巨匠:田中一光與福田繁雄展覽時間:2019年6月12日—9月12日
-
國內歷史民俗類博物館成文化旅遊新爆點
數據顯示,國內最受歡迎的十大博物館分別為故宮博物院、陝西歷史博物館、湖北省博物館、廈門上古文化藝術館、杜甫草堂博物館、廣東科學中心、青島啤酒博物館、上海中國航海博物館、景德鎮古窯民俗博覽區、天一閣博物館。其中,國內最受歡迎的博物館類別為歷史類,佔據6席;民俗類博物館佔據2席。
-
國家博物館:中國歷史文化的坐標
2015年6月4日,美國「國際主題公園及景點協會」發布《2014全球主題公園和博物館報告》,國博以當年接待763萬名觀眾,被列在報告中全球最受歡迎博物館的第二名,僅排在法國羅浮宮博物館之後,是全世界人氣很旺、備受歡迎的博物館之一。
-
「饒宗頤的故事」展覽在香港文化博物館開幕
「饒宗頤的故事」展覽在香港文化博物館開幕
-
2019年12月市屬博物館展覽和文化展覽活動一覽表
廣州農講所紀念館 系列活動包括:瞻仰一次舊址、參觀一次展覽、觀看一場專題片、重讀一段黨章、重溫一次入黨誓詞、參加一場宣講。 逢周三、周五下午3:00-4:30 廣州農講所紀念館 6 「農講所奇妙夜」夜間研學
-
2019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推介揭曉,武漢革命博物館一展覽上榜
5月7日記者獲悉,由中國博物館協會、中國文物報社組織開展的第十七屆(2019年度)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推介終評近日揭曉,武漢革命博物館《紀律建設永遠在路上——中國共產黨紀律建設歷史陳列》上榜。出自渣滓洞的《獄中八條意見》1949年12月25日,從國民黨撤離重慶前大屠殺中僥倖脫險後不到一個月,小說《紅巖》的作者羅廣斌向黨組織遞交了2萬多字的《關於重慶組織破壞經過和獄中情形》的報告,報告的第七部分是《獄中八條意見》。當時重慶地下黨遭受大破壞,是因曾是黨的地下工作者的重慶市委書記劉國定叛變所致。
-
「文物山東—山東省博物館網上展覽服務平臺」上線
近期,為加強新冠肺炎的防控,保障公眾安全和健康,省文化和旅遊廳嚴格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疫情防控的部署要求,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全省博物館暫時閉館。同時,閉館期間主動作為,整合全省博物館數位化資源迅速上線「文物山東--山東省博物館網上展覽服務平臺」(以下簡稱平臺),開展博物館線上展覽展示。2020年2月17日,文物山東平臺接入到國家文物局官網,成為疫情防控期間國家文物局對外推介項目。目前,文物山東平臺共包括9個板塊:一是遊館舍--博物館板塊。
-
優秀的博物館教育文化項目,是這樣煉成的!
[1]博物館的廣博性和服務對象的多樣性決定了博物館教育文化項目內容和形式的多樣性。2000年美國博物館協會①制定的《博物館道德公約》指出:「從整體上來看,博物館收藏和展覽的資料代表了世界自然和文化的共同財富。作為這些財富的管理者,博物館有必要增進對所有自然形式和人類經驗的理解。
-
5·18國際博物館日,一大波博物館展覽來襲,個個精彩
,共展出甘肅省4個省直文博單位及11個市州38個文物收藏單位的精品文物516件(套),其中一級文物322件(套,含國寶7件)、二級文物94件(套)、三級文物42件(套),是歷年來甘肅省在國內舉辦的文物展覽中文物數量最多、珍貴文物佔比最高的一次大型展覽。
-
國內外博物館成為文化遊新地標
上海市百家博物館在5月18日、19日、20日向公眾免費開放,臨時展覽、互動活動和學術講座等豐富多彩。今年的旅遊日帶動了各地市民的文化旅遊熱。 2017年至2018年博物館旅遊大數據統計顯示,國內最受歡迎的十大博物館分別為故宮博物院、陝西歷史博物館、湖北省博物館、廈門上古文化藝術館、杜甫草堂博物館、廣東科學中心、青島啤酒博物館、上海中國航海博物館、景德鎮古窯民俗博覽區、天一閣博物館。
-
全新安徒生博物館展覽在北京丹麥文化中心舉辦
中國網11月5日訊 (記者張娟)11月3日,由丹麥王國駐華大使館和丹麥文化中心聯合主辦的全新安徒生博物館展覽「陽光·自由·小花」在北京丹麥文化中心舉辦。2020年11月3日,全新安徒生博物館展覽「陽光·自由·小花」在北京丹麥文化中心舉辦。
-
2020年廣州市屬博物館展覽一覽表(3月一6月)
>字字珠璣——廣州博物館藏有銘銅器展該展覽為原創展,從我館館藏銘文刻辭類文物中挑選精品文物,擷取金石學研究範疇中吉金、銅鏡、璽印、古泉四類別作為重點,使觀眾能直觀欣賞到器物之美,同時兼及文化、美學,在讀懂漢字凝鍊表意背後的內涵,徜徉歷史與文化之旅,展覽展示了廣州博物館多年來致力於對館藏文物的研究和整理。
-
2019國家博物館最新展覽信息(持續更新)
2019國家博物館最新展覽: 一、歸來—義大利返還中國流失文物展 展期:2019/4/24 - 6/30 展廳:南4展廳 因水而生,因水而興。衡水歷史悠久、文化深厚,有著豐富的文物遺存。衡水是大儒董仲舒的故裡,孕育出了孔穎達、高適等鴻儒俊彥,中國共 產 黨第一個農村支部在安平臺城誕生,紅色血脈世代傳承。 優秀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瑰寶和智慧結晶,是強國偉業的時代鴻基和動力支撐。把握時代脈搏、聆聽時代聲音,共同為新時代明德奮進,作為地域文化展的首次嘗試,本次展覽既是探索創新,更是未來方向。
-
2019首都博物館五一期間展覽
2019首都博物館五一期間展覽 一、望郡吉安 展覽時間:2019年3月3日-6月23日> 開館時間:09:00~17:00(16:00停止入館,周一閉館) 展覽地點:首都博物館三層D展廳 展覽類型:免費
-
博物館,如何做好「文化中樞」
「文化中樞」是博物館新的時代使命 從每一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不同主題,可以看出對於博物館職能與定位的一次次審視、調整與發展 2007年,江蘇省博物館年接待觀眾人次為1585萬;2010年,全省博物館年客流量翻了近3倍,增至4556萬人次;到了2018年,這個數字已達9518萬,在全國排名第一。
-
大英博物館的日本春宮圖:藝術與性的結合
大英博物館的這一展覽中,16歲以下的青少年需有成年人的陪同才可以入內參觀。這也許是大英博物館自1753年建成以來最露骨的展覽,它的主題是「春宮:日本藝術中的性愛與歡愉」,展覽時間從2013年10月3日至2014年1月5日。「春宮」是日本藝術中非常重要的一種類型,17世紀至19世紀中葉曾在日本盛極一時。
-
一百個博物館精品展覽,一定要看!
本次展覽是為加強中日兩國的文化交流,經中日雙方專家歷經三年時間共同考察尋訪國內10多個省市自治區近40餘家文博單位,從中精選了170餘件組珍貴的歷史文物,以獨特的視角重現了真實的三國時期歷史風貌,展示了三國時代文物考古研究新成果,將從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生活等多方面,帶你領略一個「看得見的三國」。
-
國家博物館國色初光—甘肅彩陶藝術展覽背景+展覽介紹
展覽時間:2019/12/25 - 2021/1/3 展覽地點:中國國家博物館 北11展廳 此後,彩陶廣泛出現於黃河、遼河、長江等流域的各新石器時代文化中,而黃河上遊甘肅地區彩陶最為發達,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彩陶文化。 甘肅的彩陶文化跨越5500年,歷史悠久,包含了眾多新石器時代及青銅時代文化,因此多數彩陶展會從考古與歷史角度入手策劃設計。本展覽嘗試換個角度,只將考古與歷史作為時代背景,重點闡釋各個時代彩陶的藝術特徵、演變規律和文化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