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以上學歷佔51.6%,35歲以下佔43.4%,男教師佔比近40%……今天,教育部召開的新聞發布會,呈現了一幅嶄新的「群像圖」:一支更高學歷、更年輕、結構更優化的鄉村教師隊伍。
這首先是鄉村教育發展之福。在其他教育資源和條件相對欠缺的鄉村,教師對教育的正向作用更為突出。我國約300萬鄉村教師,承載了幾千萬農村適齡兒童的教育任務。一支不斷提升水準的教師隊伍,是助力更多農村孩子通過讀書改變命運的堅強保證,也是改善基層教育、促進教育公平和均衡發展的重要支點。在新時代,它還事關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的國家戰略,「扶貧先扶智,扶智先扶學」後,還應有一句「扶學先興師」。
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成績是顯著的,這得益於長期以來不遺餘力的努力:有制度設計——2015年,《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發布,提出「到2020年,造就一支素質優良、甘於奉獻、紮根鄉村的教師隊伍」 目標。有充實鄉村教師隊伍的體制機制——如「特崗計劃」、公開招聘、定向培養、「縣管校聘」、退休支教制度,和每年4.5萬名公費師範生的「輸出」。有真金白銀的投入——僅「特崗計劃」一項,15年來,中央財政累計投入資金710億元,累計招聘95萬特崗教師,覆蓋中西部省份1000多個縣、3萬多所農村學校……
這一系列措施,不斷提升鄉村教師崗位的吸引力,不斷提升鄉村教師隊伍的素質能力,不斷夯實鄉村教育發展的基石。
但也要看到,伴隨著大步快進的趨勢,鄉村教師隊伍建設還面臨教師短缺、優質師資力量不足、教師素質能力有待提升等問題。這背後,是教師待遇偏低,各項福利保障和生活環境不盡如人意,晉升渠道和空間未充分打通,職業榮譽感和獲得感不強等現實,仍不同程度地存在。尤其是在貧困偏遠地區,問題更加突出。因此,在繼續落實好各項政策,全面推進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同時,強化對貧困偏遠地區的優先扶持和投入保障,至為重要。
日前,教育部等六部門印發了《關於加強新時代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意見》聚焦短板弱項,從鄉村教師職業發展、鄉村教師職業供給、鄉村教師地位待遇保障等多個方面,提出了很多有針對性的創新舉措。比如,加大榮譽表彰和宣傳推介力度向鄉村教師傾斜;逐步完善鄉村教師住房、醫療、救助等政策保障;優化青年教師發展環境,實施鄉村教師成長項目;全面落實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等。這些瞄準了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難點、痛點,展現了國家對鄉村教師的重視和關愛,是教師節來臨之際給鄉村教師的一份大禮。
幫助農村孩子走出大山,助力貧困地區脫貧奔小康,鄉村教師的責任是厚重的,成就是巨大的。他們甘於清苦,社會卻不能虧待他們。打造一支熱愛鄉村、數量充足、素質優良、充滿活力的鄉村教師隊伍,需要一代代人的奉獻情懷,更要靠匹配的薪資待遇、職業發展、社會地位等軟硬體來保障。
隨著各項政策紅利的不斷釋放和抵達,有理由相信,越來越多的優秀人才將投身鄉村教師行列,在紮根鄉村中推動基層教育發展,帶動農村奔小康,實現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共贏。
責任編輯:甘瓊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