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中成藥的送服方法(圖)

2020-12-19 網易新聞

  日常生活中大多都是用白開水送服藥,其實白開水不是唯一服藥的介質,並且還有一些藥物是不適合用白開水送服的。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下一些

中成藥

的送服方法和喝中藥的一些禁忌。

  白蘿蔔汁+二陳丸

  專家解析:二陳丸是由陳皮、半夏、茯苓、炙甘草四味中藥配伍組成的方劑,具有除溼化痰、調氣和胃等功能,臨床上常用二陳丸治療因痰溼困脾所引起的胃氣不舒、咳嗽痰盛、噁心嘔吐等症。而白蘿蔔具有降氣止嘔、化痰止咳、消積化滯、生津止渴、補中安髒等功效。用白蘿蔔汁送服治療氣鬱頭痛、肺熱痰多、食積不化的中成藥效果更佳。

  芹菜汁+

六味地黃丸

  專家解析:六味地黃丸是滋補腎陰的基礎方劑,具有增強免疫、抗衰老、抗疲勞、抗低溫、耐缺氧、降血脂、降血壓、降血糖、改善腎功能、促進新陳代謝及較強的強壯作用。芹菜性寒、味甘,能平肝清熱、祛風利溼、熄風降壓。用芹菜汁送服治療高血壓以及肝陽上亢引起的頭暈、頭痛、面紅耳赤的中成藥,能起到協同作用。

  蜂蜜水+麻仁丸

  專家解析:麻仁丸是古今常用的潤下藥,藥性較為緩和。不僅可以刺激腸壁蠕動,有利於排便,還可以潤滑腸壁,阻止大便中的水分被直腸過多地吸收,有利於軟化大便,進而起到減少痔瘡患者排便的痛苦,促進排便的作用。而蜂蜜性平、味甘,有甘緩益脾、潤肺止咳、

潤腸通便

的作用。將水與蜜用100:1的比例配成蜜水,送服用於治療肺燥、肺虛、腸燥便秘等疾病的中成藥,不但能增強其潤肺止咳、潤腸通便的功效,還可矯正藥味。

  米湯+香砂養胃

  專家解析:香砂養胃丸具有溫中和胃的效果,用於胃陽不足、溼阻氣滯所致的胃痛、痞滿等症。而米是味甘、性溫的,有補氣、養陰、益腸胃、健脾止瀉的作用。將米與水按1∶15比例熬成湯,以此湯送服補氣、養腸胃的中成藥,一能增效,二能減少對胃腸的刺激,降低藥物的毒副作用。

  (家庭醫生在線)

本文來源:南海網-海南日報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中醫]米湯送服養腸胃中成藥可保護胃氣-健康臺-中國網絡電視臺
    中醫認為,服用中成藥時,選擇合適的送服液,對於提高臨床療效是非常重要的。若能辯證地選用藥引,不僅可以引藥歸經、增強療效,還能矯味、減少毒副作用。  1.白開水送服:即用開水送服中成藥,大多數中成藥都可用本法送服。古人認為,凡治陽虛、經絡阻滯、氣血不和的中成藥,可用白開水送服。
  • 這些常見中成藥,輕鬆搞定「姨媽痛」
    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幾種常見的中成藥,希望所有女生都能輕鬆度過那幾天哦!痛經,是指婦女在月經期間及月經前後,小腹及腰部疼痛,甚至劇痛難忍的病證,且常伴有面色蒼白、頭面冷汗淋漓、手足厥冷、噁心嘔吐等症狀。痛經以青年女性為多見,也有部分中年婦女患此病。西醫分為原發性痛經和繼發性痛經。原發性痛經與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等有關;繼發性痛經與生殖器官的炎症等有關。
  • 8種常用於治療失眠的中成藥,或對你和家人有幫助
    一、常見治療失眠的中成藥 5)歸脾丸,蜜丸,每丸重 9 d,空腹時,服1 丸/次,開水送下,3 次/d。適用於失眠,易醒,醒後難以復寐。心悸、健忘,神疲乏力,納谷不香,面色萎黃,口淡無味,食後作脹。舌質淡苔白,脈細弱。 6)七葉神安片,口服,一次 50 ~100 mg,3次/d;飯後服。用於心氣不足所致的心悸、失眠、神經衰弱、偏頭痛等。
  • 食事藥聞|吃藥一定要用溫水送服?
    眾所周知,用白開水送服藥物是個常識,但每個人吃藥的方法各不相同。有些人喜歡用50℃~60℃以上的熱水服藥,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天;有的人喜歡多喝水,還有的人甚至不用水就能將藥片咽下。像消化類的藥物最好要用涼開水服。酶是一種活性蛋白質,遇熱後易凝固變性,失去應有的催化劑作用,使助消化功能大大降低。胃蛋白酶遇熱不穩定,70℃以上既失效,為了充分發揮上述藥物的療效,人們在服用時,應以溫開水或涼開水(25℃為宜)。
  • 十個常見的服藥錯誤
    藥品的功效越來越強,口感越來越好,形狀越來越多,包裝也越來越精美,可說明書上對服用方法一項的介紹卻數十年如一日,始終是那8個字:一次×片,一日×次,或者再加上一句————飯前服用。其實,藥品的服用方法是一個和藥品副作用同樣需要關注的重要問題。如果方式、時間不正確,與飲食的搭配不合理,不僅不利於藥效的發揮,還可能導致各種危險。
  • 中醫推薦補血中成藥大全
    中成藥非處方藥   貧血屬於中醫學「內傷血虛」、「虛勞亡血」、「虛黃」的範疇,其辨證如下:   (一)心脾兩虛、氣血雙虧 常見於缺鐵性貧血、失血性貧血。主要症狀為頭暈目眩、語聲低微、心悸氣短、四肢無力、飲食無味、大便溏薄、面色蒼白、下肢水腫、口唇指甲淡白,可有鼻衄、齒齦或皮膚出血,婦女可見月經量少色淡,甚則閉經。
  • 中成藥飯前吃還是飯後吃 中成藥服藥注意這些
    中成藥的意思就是以中藥為原料製成的丸、散或者是膏狀的藥物。但是對於服用的時間很多人都是有所疑惑,今天小編給大家講講中成藥飯前吃還是飯後吃、中成藥服用注意事項是什麼以及治療失眠的中成藥有哪些。中成藥飯前吃還是飯後吃1、飯前服一般在飯前30~60分鐘服藥。病位在下,應在飯前服藥,以使藥性容易下達,如肝腎虛損或腰以下的疾病。治療腸道疾病,也宜在飯前服藥。
  • 2020年執業藥師備考必看考點 中成藥的用法用量
    小編整理出2020年執業藥師重要知識點,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是中藥綜——中成藥的用法用量。中成藥的內服用法一般均以溫開水送服,有的需配伍適當的藥引送服,以增強療效或協同作用。有的中成藥需要含服,將中成藥含入口中,使其緩緩溶解和發揮療效後再咽下,以便快速發揮藥效,如速效救心丸、六神丸、西瓜霜片等。醫師根據病情需要,有時也可將中成藥入湯劑煎煮以增強療效,如六一散、益元散、左金丸、越鞠丸等。
  • 注意|喝藥為什麼不要用牛奶來送服?
    一般來說,選擇白開水送服藥物是比較不會出錯,然而還是有些懶人很容易犯同一個錯誤——就是等不到開水變涼,就熱氣騰騰地拿來送藥了。 01 用熱水送服 以下這些藥品遇熱後會發生物理或化學反應,所以最好用溫水或涼開水送服: 1.助消化的酶類及含活性菌的製劑。
  • 治療扁桃體炎的中成藥 扁桃體發炎有這些表現
    治療扁桃體發炎是很有必要的事情,那麼扁桃體炎吃什麼中成藥比較好你們知道嗎?小編給大家講講關於扁桃體炎的那些事。治療扁桃體炎的中成藥1.羚翹解毒丸,每次9克,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2.清咽片,每次4~6片,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
  • 寶寶服中成藥規避五類錯誤
    中成藥攜帶方便、易於服用,很多家長願意給寶寶選擇非處方中成藥治療常見病。我市兒童醫院藥劑科專家對此表示,隨著中醫藥事業的不斷發展,中成藥的劑型不斷更新豐富,非常適合兒童常見病的預防與輕症治療,但中成藥的不合理應用同樣會對寶寶的健康造成傷害。他列舉了五種常見的中成藥不合理用藥現象。第一,隨意使用中成藥。
  • 這些藥,不能用熱水送服
    活疫苗含有脊髓灰質炎減毒活疫苗,服用時應當用涼開水送服,否則疫苗滅活,不能起到免疫機體、預防傳染病的作用。含活性菌類乳酶生含有乳酸活性桿菌,整腸生含有地衣芽孢桿菌,合生元含有嗜酸乳酸桿菌和雙歧桿菌。此外,酵母片、麗珠腸樂等藥物均含有用於防病治病的活性菌。遇熱後活性菌會被破壞。
  • 補腎藥為什麼要用淡鹽水送服?
    [摘要]中醫通常講究在服用某些中成藥時搭配「藥引」,以達到引藥歸經的作用,並且,這樣還有助於增強療效、解毒、矯昧、保護胃腸道等。補腎藥為什麼要用淡鹽水送服中醫通常講究在服用某些中成藥時搭配「藥引」,以達到引藥歸經的作用,並且,這樣還有助於增強療效、解毒、矯昧、保護胃腸道等。
  • 胃痛吃什麼中成藥 胃痛不妨試試這些方法
    胃痛的治療方法有很多,哪些中成藥對胃痛好呢?小編給大家講講胃痛吃什麼中成藥、胃痛食療方有哪些以及胃痛的原因有哪些。胃痛吃什麼中成藥香砂六君丸由木香、砂仁、黨參、白朮、茯苓、炙甘草等組成,具有益氣健脾和胃之功能。適用於治療脾虛氣滯、消化不良、噯氣食少、脘腹脹滿、胃脘痞痛等症。
  • 脾腎陽虛吃什麼中成藥 應該怎麼調養
    有些中成藥對這種情況是有益的。那麼,脾腎陽虛吃什麼中成藥呢?脾腎陽虛的原因是什麼?要怎麼飲食調養呢?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脾腎陽虛吃什麼中成藥桂枝防風煎湯送服腎氣丸腎氣丸是溫腎的主方,當中熟地甘溫補腎,山萸肉、山藥補益肝脾。還配以附子、桂枝,幫助溫腎。
  • 清腎火最好的中成藥有哪些
    那麼,清腎火最好的中成藥有哪些?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常見的上火症狀主要有「吃不進」、「受不了」、「拉不出」等多種,因此,去火選藥也當對症。1、吃不進:是指上焦(心肺部位)有火,表現為口乾、舌爛、唇裂、目赤、耳鳴及微咳。成人可選服牛黃清心丸(片),小兒可選服珠黃散等。
  • 痔瘡難治 六款中成藥來搞定
    痔瘡是生活中的常見疾病,分為內痔,外痔,混合痔,無論是哪種痔瘡都是非常的難受,給我們的健康帶來了極大的威脅。那麼怎麼治療痔瘡呢?有哪些中成藥可以治療痔瘡呢?下面為大家介紹治療痔瘡的中成藥!
  • 腹脹積食脾胃虛 用中成藥分型治療
    腹脹難受,中醫上看多因為食積停滯、脾胃氣虛引起,在用中成藥治療腹脹是要進行分型治療,治療腹脹的中成藥也要分為消食導滯、燥溼健脾、行氣健脾等幾種類型。四類治療腹脹的中成藥一、消食導滯類中成藥1.保和丸:本品由山楂、神曲、麥芽、萊菔子、陳皮、制半夏、茯苓、連翹等組成。具有消食化積的功能。主治飲食積滯,腹部脹滿,噯氣吐酸,胃中嘈雜不舒,不思飲食等。每次服6~9克,日服2~3次。
  • 補腎中成藥有哪些?熟地黃加減配伍效果好
    補腎的方法有很多,中藥補腎也是其中的一種方法。說到補腎中藥,我們首先會想到六味地黃丸,六味地黃丸是最常用的一味補腎中藥。六味地黃丸只是補腎家族中的一款,下面中醫就為大家介紹其他的補腎中成藥! 六味地黃丸在臨床上最為常用 可謂地黃丸家族中的佼佼者,方中由熟地黃、山萸肉、山藥、澤瀉、牡丹皮、茯苓六味中藥組成,特點為甘淡性平、補而不滯。
  • 3種常見的補脾胃的中成藥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不少人會有脾胃氣虛的困擾,但是,有的是單純的氣虛,有的卻又夾雜著其他情況,今天我來給大家簡單對比一下,3種補脾胃之氣卻又不盡相同的中成藥吧!這3種常見補脾胃的中成藥分別是:四君子合劑、參苓白朮散、歸脾丸。具體有什麼區別?該如何選擇呢?四君子合劑組成:黨參、白朮(炒)、茯苓、甘草(蜜炙)、生薑、大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