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大家帶來一塊莫灣基場口的原石,詳細地教大家怎麼去分析這個皮殼的各種表現,再去判斷內部的情況。首先我們看到這塊原石,就知道是莫灣基場口的原石,那這個場口有什麼特點呢,現在市場上大多數這個場口的料子,第一個就是裂較多,底子也是較灰,第二個就是癬比較容易進入內部,第三個就是切開後,大多數都是白底青。這只是多數情況的一個特點,並不代表每一塊原石都是這樣。那像今天這一塊,大家可以一眼看過去,整體看著皮殼的砂粒較細,但是品相併不是很好看。皮殼凹凸不平,這個說明這個內部的裂估計是會挺多的。還有皮殼上有很多雜質,皮殼並不乾淨,這也就說明了,內部底子也可能是不乾淨的。
再近距離觀看這個砂粒,砂粒並不算很粗,緊湊度也是一般般。唯一不足的就是這個皮殼上,看著還有一些黃黃的雜色。這個主要是因為原石在風化過程中,由於皮殼的砂粒不夠硬,在長時間風化中被侵蝕了。然後局部有些砂粒就會掉,露出了一些泛黃的雜色,這也就說明了內部很可能是不乾淨的,整體也許會泛黃。再看看這個皮殼打燈的情況,這塊料子打燈的水頭其實都還不錯的,大概有兩分水頭,光感不算太渾濁,但是整體這個光是有點黃味的。對於這個場口來說,這也說明了,這個底子會灰,再加上皮殼的一些其他的表現來判斷,內部可能會偏黃的味道。
大家可以看下圖的的區域,這種就是凹進去的。那為什麼有些原石皮殼,會有些地方凹進去的。那是因為這個凹進去的區域種質較差,扛不住長時間的風化侵蝕。那相對種質較好的區域就不會凹進去,那種質較差的區域就會凹進去。那這些區域的話,對應在內部的情況,也容易出現很多雜質。
接下來就分析分析這塊原石癬的情況了。大家可以到圖1,這種就是常說的枯癬,好像烤焦的鍋巴,沒有發亮的晶體形狀,這種癬的話,內部已經是全部被風化掉的了,全部都是癬,所以,這一部分將是沒有任何的價值的了。這種情況在這個莫灣基情況是常見的。再看圖2,這些在表面上黑黑的,也是原石的癬,粗糙的黑色晶體(晶片)直插皮殼,也就是常說的直癬,這種癬會深入到玉肉內。如果對應的另一面,都是有這種癬的話,那這些癬將會是直穿整塊原石。而這一塊就是這種情況。

那接下來就是再來看看這個裂的情況了,像這一塊的皮殼上的些,眼肉還是看得較清楚的。不打燈看的話,可以看兩三道明顯的裂從頭延伸到尾部,那這種裂肯定是進去的了。那還有一些小裂,如果原石的種夠老,小裂就會進去不會很深,但是如果種不夠老,那小裂也是會進去的。那這一塊原石的,裂也是不少的。對於這個裂,其實也沒有多大的技巧,就是通過肉眼以及打燈來去看這個裂。
講了這麼多,那這一塊原石切開到底會是怎麼樣的呢,看下圖,肉質是較細的,但是底子是很不乾淨的,也灰,還會有很多癬。然後這個裂也是較多的,那想手鐲是不可能的事情了。那底色的話,也是符合莫灣基場口的基本特徵。大家可以看到,這些癬都是進去了的。然後,這些偏黃的雜色雜質也是沿著這個裂滲透進來。整體看著就偏黃了,很不乾淨,這樣的做牌子也沒有什麼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