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科學家說,研究顯示,在美國傳播的新冠病毒主要毒株來自於歐洲,在美國開始大檢測之前的2月份就已經在紐約存在廣泛社區傳播。
領導該研究的紐約大學格羅斯曼醫學院遺傳學家Adriana Heguy說,追溯病毒的傳播鏈有助於防疫策略的制定者在未來做出更明智的社會幹預措施。
她說:「非常有趣的是,到目前為止,從紐約患者中鑑定出的大多數病毒毒株似乎來自歐洲,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我們一直專注於阻止來自中國的旅行者,而忽視了背後『盟友』的危險性。」
同時,她指出,這一發現還與在大規模檢測開始之前紐約醫生已經開始醫治的系列神秘的肺炎病例有關。
就是說,在美國開始大檢測之前,新冠病毒已經在紐約社區廣泛傳播。
Heguy的團隊從紐約幾家醫院2月份「神秘」肺炎患者採集的鼻拭子中檢測出75個新冠病毒陽性樣本,通過對病毒遺傳物質的鑑定進行了病毒溯源。
這是因為,我們知道,所有生物都會隨時間發生變異。但是,新冠病毒作為一種RNA病毒,特別容易發生變異,RNA每一次複製都會發生錯誤,導致一些變異。
這種變異越是頻繁,越有助於病毒溯源。
也就是說,每一代病毒都具有不同的遺傳特徵,就像通過人類DNA鑑定可以追溯至父母和祖父母,以及更久遠的祖宗一樣的道理。
這也是同屬RNA病毒的流感病毒每個流感季節都有不同,需要每年接種疫苗的原因。
儘管新冠病毒的突變速度似乎不如流感快,但科學家足以利用其足夠多的變異追溯到其詳盡的血統變化和遷移。
為了更廣泛的進行病毒溯源,紐約團隊還將他們採集的樣本病毒遺傳數據上傳到了全球共享的流感數據倡議(GISAID EpiFlu)運行的伺服器上,允許來自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共享數據。
Heguy的團隊研究的最早新冠病毒陽性患者沒有相關的新冠病毒旅居史和接觸史,這意味著他的感染來自於社區中傳播。
Heguy明確表示,「通過這位患者病毒的遺傳特徵,我們基本上可以非常容易地分辨出它是來自英國。」
除了可以有助於確定傳播途徑外,繼續收集更多數據可能具有臨床意義。
例如,科學家可能會通過溯源了解到某些毒株是否導致會導致比其他菌株更輕微或更嚴重的疾病,這可以為為可能的靶向治療提供指導信息。
研究人員表示,他們現在的研究尚在早期階段,希望很快能夠從每周的病例中收集到約200個樣品來進行測序,可以進行更加詳盡的溯源。
這種病毒溯源在像我國、韓國這樣防疫初步成功而重新開放的國家也具有重要意義。
因為,如果新冠疫情像科學家們懷疑的那樣是季節性的,那麼,在包括我國在內的很多國家發生第二波,乃至更多波次的傳播難以避免。這時,可以通過對感染病毒的即時測序來確定感染是否來源於社區傳播。
社區傳播意味著找不到明確的傳染源和傳播途徑,往往是大暴發的前奏。
比如,近來我國報告了一些輸入病例「相關聯」的本地傳播病例。這種病例意味著可以找到傳染源和傳播途徑,不屬於社區傳播,危險性就小得多。
一個地區,哪怕只要發現1例不明來源的病例,往往就意味著存在社區傳播,就可以定義為疫情暴發,該地區就可以宣布進入緊急狀態。
當然,說回紐約的研究,紐約作為美國的本輪大暴發大流行的疫情中心,病毒主要來源與歐洲,說明前期美國的防疫策略出現了嚴重的錯誤,只顧著防備 可能來自我國的輸入,卻不想被歐洲盟友從背後捅了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