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若干人邀請答這個問題,前前後後想了有一個星期,關於工作2-3年的經驗,對回國到底有沒有幫助的問題,這牽涉到倆個非常嚴肅的標準:
1.你的行業經驗是否具有可轉移性?
2.你是否打算更換行業/職位?
我們對國內一些僱主做過一個調查,包括外企HR,國企HR和民企的HR,最後發現這個問題還是要分類來看:
對於計算機和工程類專業人才,海外2-3年的工作經驗是最具有轉移性的,技能時效性較穩定。
畢竟無論是代碼還是工程標準,全球一體化的趨勢是明顯的,但是在更換行業(Career Shift)這塊,延展性並不高,舉個身邊一個例子:紐約最負盛名的公立高中畢業,加州S校四年本碩念完,之後在谷歌總部和中國區工作,現跳槽去某美資投行做VP,負責IT Support。你可以看到,這種Career Shift是有價值的,但局限性在於,你可能在谷歌這樣一個工程師文化至上的地方,做一個相對來說Front Office的工作,而現在你去投行,需要去Back Office。
對於金融和商科類專業人才,海外2-3年的工作經驗轉移性一般,技能時效性不穩定。
估計看到這裡很多人要來拍我:你有什麼資格!要貶低我的海外工作經驗呢!我做的這麼辛苦,難道回國一夜要回到解放前了嗎?
這兒引用我們一個給客戶的諮詢報告裡的一頁PPT來解釋這個問題:
Path A:小明美國某TOP 20大學畢業,在華爾街一家投行做了兩年IBD Analyst,結束後跳入Buy-side,加入某頂級PE位於香港的Office,之前的經驗和技能都派上了用場,進入Buy-side也可以幫助他接觸更多的行業和人脈,這是風險最低,但接觸面又是最廣的一條路,從職業發展的角度來說,是穩妥的。
Path B: 小軍美國某TOP 50大學畢業,在芝加哥的Big Four裡的一家的transfer pricing崗位工作了4年,獲得了晉升的機會,選擇去了公司位於上海的Office,做advisory,該選擇風險很低,但因為仍然停留在原公司,所接觸的面依然較為狹窄,可幸的是advisory工作可以帶來一定程度的exposure。
Path C: 小紅畢業於英國某大學統計專業,畢業後在倫敦一家小公司打雜幹了一年,因工籤問題和上升通道有限,決定回國發展。回國後發現無對口其專業的公司,遂更換行業,加入了一家教育諮詢公司做起了留學顧問,之前的專業經驗沒有派上用場。
Path D: 小娜畢業於紐西蘭一所名校的金融專業,但因氣質優秀,畢業加入了TV Newzealand成為了一名華語主持人,工作了幾年之後,決定回國發展,多年在媒體圈的人脈讓她成功轉型,加入了一家外資銀行,做起了自己的老本行金融業務,因業務能力優秀,被領導選拔參與組建該行的私人銀行部門,成為了部門高級經理之一。
(註:這裡沒有將回國創業這一塊納入考量,但回國創業已經是一個不可逆轉的人才發展趨勢)
其實我們每天和客戶打交道,討論的最多的是就:畢業回國工作好還是留下來工作好,拋開工作籤證等一系列客觀因素來看,我們發現相當一部分客戶是渴望回來發展的。
客戶Y:美國TOP30名校金融+傳媒本科在讀,今年通過我們的培訓和輔導後,拿到了LV中國區總部的實習Offer。這是個特別有意思的姑娘,為了這個夢寐以求的實習,還選擇了Gap一個學期。我跟她討論過畢業是否回來的問題,她說父母不想讓她回來,上一輩人覺得中國太複雜,做生意也困難,讓她留在美國發展,掙多少錢無所謂,關鍵有個安定的生活。我問你是怎麼想的,她說我一定要回來,我覺得還是中國機會更多一些,發展更有前景。
這是讓我非常驚訝的答案,本以為像她這樣跟真實的中國脫節很久,英語表達能力比中文表達能力強的,已經半香蕉化的白富美,可能會毫不猶豫的說我還是留在美國發展,相反,她選擇回來發展。我同時諮詢了另一個類似背景的朋友。
好友J:美國兩年高中+四年大學,現在某IVY學校念研究生二年級,暑假在一家美國科技公司做Marketing的實習,在談及這個回國與否問題的時候,她的回答更有意思:「我在美國已經讀了倆年高中,再加四年本科,倆年研究生,實在待不下去了,美國是個如此土的地方,我要回去!」我問及薪資差距的問題,她想了想,告訴我可以慢慢來,一開始求那麼高的或者說找個global pay的也不現實。
我覺得這一代的海歸,很多人沒有上一代老留學生那麼多包袱,換之更多的是抱負,思考的不是立馬我能拿個年薪百萬,而是站在一個更高的角度去想,我的上升空間在哪裡? 我需要在什麼時刻轉型? 我能不能在這每一步的成長裡學到東西?
【關於社交關係網絡】
我覺得這個話題主觀性過強,簡單來說:人際關係能力強的人,不管遷徙到哪裡,失去的社交網絡都可以很快重新築起,歸根結底是一個適應性的問題。
【關於生活方式】
我覺得國內真心潮爆了,90% 我之前以為回國買不到的東西,上海基本都買到了。
在美國你大部分美國同學可能都沒有出過國,甚至連華盛頓都沒去過,在上海,你隨便問個年輕人,可能今年去過泰國馬來西亞,明年準備去土耳其。
在美國你出門基本無公共運輸,自己不開車的話很多地方都抓瞎,而中國有可怕的高鐵網絡,像我第一次到高鐵南京南站的時候都看傻了,15個站臺,全美國都找不到這麼大的火車站,噢,不對,人家連高鐵都沒有,這方面看中國的基礎設施比美國更全面。
(編輯:Jo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