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
introduction
前有騰訊戰略投資貝殼,後有阿里聯手易居,房地產網際網路交易和服務平臺之戰硝煙瀰漫。
本文中,我們將重點探討:
►阿里增持易居,意欲何為?
► 易居引入阿里,何以為之?
9月16日,阿里巴巴集團(以下簡稱「阿里」)、和易居(中國)企業控股公司(以下簡稱「易居」)攜手推出「不動產交易協作機制」(ETC);同時,天貓宣布正式成立房產部門「天貓好房」,並公開承諾:「至少在未來的三年內不賺錢,所有收入100%補貼購房者。」
據易居(中國)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周忻介紹,「不動產交易協作機制」由雲計算、人工智慧、區塊鏈等各種高新數字科技提供技術支持;提供新房、二手房、特價房和拍賣房四大交易場景;承載房源入庫、驗真包裝、營銷推廣、交易過戶、三方服務等多項交易服務功能;通過包括節點管理、聯盟協作、數據管理、業務透視四大管理模塊在內的聯盟管理,構建起房源方、客源方和交易服務方共同參與的數位化服務協作機制。
「伴隨著網際網路數字經濟和不動產行業的發展,房產交易的特殊性及交易邏輯的複雜性越來越突出。開發商在房產營銷中經常遇到直客觸達難、營銷成本高、被單一壟斷渠道綁架和對交易流程無法監控等問題。而渠道經紀商業在房產交易中也實時面臨著房源信息把控難、缺乏有效客源、惡意競爭嚴重、交易流程繁複、交易成本高企等嚴重問題。針對這些痛點和問題,阿里與易居聯手推出的『不動產交易協作機制』將針對性地提出解決方案。」他如是說。
天貓淘寶總裁蔣凡表示:「技術創新、商業鏈路的數位化會為房產行業帶來新的紅利。未來的房產銷售裡,線上會是重要場景,而線下場景也會更加智能化。」天貓將和易居一起,打通整個看房、購房的全鏈路,為開發商定製專門的房產旗艦店,一起打造「智能售樓處」,讓消費者可以在線上完成從看房、定金認購到金融服務的全過程。
能否創下奇蹟?
據了解,天貓好房將成為阿里在中國大陸地區唯一從事房地產業務的主體。
那麼,阿里此次布局涉房業務,到底圖什麼?
事實上,在阿里的商業版圖中,「衣」「食」早已一騎絕塵,「行」有飛豬,獨缺代表「住」的房地產一角。
業內人士表示,天貓好房的成立,可以看作是阿里「衣食住行」服務產業版圖中的最後一塊「短板」開始補齊。大數據公司在衣食住行領域的布局意圖,一是流量變現、二是流量採買。
日前,蔣凡指出,未來10年不僅僅是傳統企業數位化轉型最關鍵的10年。阿里一直想把購房數據打通,相比騰訊、字節跳動、美團、京東、百度,甚至華為、小米這些大數據公司,阿里具有強電商屬性,需要不斷強化衣食住行布局。
事實上,早在14年前,阿里就已涉足房地產。其首次接觸房地產是通過淘寶全資收購主打二手房信息的口碑;10年前,淘寶將口碑網整合成淘寶房產頻道;阿里系通過天貓、淘寶兩大平臺,開展房源拍賣、特價房銷售業務,逐漸變成阿里拍賣的一個業務板塊。在線上業務布局上,阿里合伙人還投資了去中介化的網際網路房產服務平臺——大房鴨。
2019年5月,阿里以43億元投資紅星美凱龍;隨後8月,紅星美凱龍成立美凱龍愛家,全面布局線下房產中介業務。
不止於此,在房地產交易領域,阿里也早已涉及,即阿里拍賣。
公開信息顯示,去年天貓「雙11」期間,上萬套特價房源上架阿里拍賣。除了常見的法拍房之外,阿里拍賣首次上線一手房源,數量有百套之多。價格優惠力度也頗大,出現了大量五折甚至一折房源。
2017年,阿里巴巴創始人兼董事馬雲曾公開表示,未來房子會像蔥一樣便宜。
其還稱,「過去8年中國房價整體呈上漲姿態,我覺得不可思議,任何商品都有其市場規律,有漲有跌很正常。未來房子、車子都會很便宜,房子會多到如蔥賣不掉,人人都能買得起,真正昂貴的是乾淨的水、空氣和各種資源。」
他早早看清了一個道理,任何行業都不可能永續繁榮,騰飛了數十載的房地產更不例外。過去十幾年,中國拿房地產、環境和資源換來了經濟飛速增長,其弊端盡顯,未來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必將回歸本質。
但值得思考的是,流量企業對房地產的執念一直不減,前有平安好房用近5年時間未果,宣告業務失敗後打包拆分,此次天貓好房的誕生,能否創下奇蹟?
據了解,此次聯手易居,亦是阿里對其的進一步增持。早在2018年,雙方就已建立了「友誼」關係。在2018年易居在香港上市之際,阿里以3.9億港元認購易居新股,成為易居的四大基石投資者之一。
本次增持中,根據協議,易居將以每股7.00港元的價格,向阿里配售1.183億股公司股份,配售總金額為8.281億港元。配售完成後,阿里將持有易居大約8.32%的股份。
在此基礎上,雙方還籤署了可轉股票據認購協議。
據此,阿里將認購易居本金為10.319億港元、三年期、利息每年2%的可轉股票據。票據轉股價為每股10.37港元。若該等可換股票據全部轉股,阿里持有易居股份比例將提升至大約13.26%,躍居第二大股東。
換言之,阿里為這一次合作將付出近20億港元的代價,但也將獲得一條通向20萬億元的房地產市場通道。
根據CIC(中文網際網路數據研究資訊中心)報告,2019年中國房地產市場規模達到22.3萬億元人民幣,預計到2024年將增加到30.7萬億元人民幣,CAGR(複合年增長率)為6.6%。
如此龐大的市場,阿里入局似乎也在意料之中。
背靠大樹好乘涼?
阿里加大投入力度進軍房地產,也引發了輿論的廣泛熱議。有網友表示,希望阿里入局能像支付寶改變銀行一樣,來推動房地產業的變革;還有網友表示「房產太亂,需要人打破常規」;不過,也有聲音不看好天貓好房的發展,「不可能做起來」、「免費的是最貴的」……
有分析認為,易居聯合阿里,意在阻擊貝殼及其背後的騰訊,目的是為了對抗貝殼對新房分銷業務的影響。
貝殼招股書顯示,創始人左暉持有28.9%的股權,騰訊相關方持有12.3%的股權,為貝殼第二大股東。
8月13日,貝殼找房在紐交所正式上市,發行價20美元/股,開盤後股價大漲87%,報收37.44美元/股,市值突破420億美元,此後貝殼找房股價波動上漲,總市值已達600億美元。
貝殼找房的上市招股書披露,2019年其通過220多萬筆交易,產生2.13萬億元的GTV(平臺交易總額)。這一交易規模體量,已經略超京東(2.08萬億元),僅次於阿里(7.053萬億元),成為中國第二大商業平臺。
2019年,貝殼的營業收入達到了460億元。其中,二手房屋交易服務、新房交易服務、新興及其他服務的營收分別246億元、203億元和12億元。
業內人士認為,相比貝殼和鏈家形成線上線下的導流閉環,易居也急需開拓線下業務,而易居主要業務在一手房代理,要做到與阿里線上房地產打通的話,仍需繼續擴寬二手房代理平臺——易居房友的業務空間。
資料顯示,易居旗下有房友品牌,採用的是新房報銷分發模式。據易居2019年年報顯示,2017年-2019年,易居房友渠道成銷複合增長率為376%。2019年新房業務增長迅猛,成銷總金額1382億元,成銷套數105433套,同比分別增長298.1%和408.7%。
而貝殼找房新房分銷業務也實現了爆發式的增長,2019年新房業務營收從2018年74.72億元迅速升至202.74億元,佔比逼近存量房業務,首次超過總營收的40%。
阿里與易居合作,對易居而言,意味著打通了線上渠道。引入阿里,易居加強了生存感,尤其有利於易居線上流量的增持。「阿里帶來的不僅僅是錢,還有股東聲譽的影響力。背靠大樹好乘涼。」有知情人士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阿里此時增持易居還有一個有利條件:貝殼市場估值已達200億美元,相比之下易居僅有126億港元的市值(截至8月7日收盤)。這表明,阿里與易居合資公司的想像空間是存在的。此外,易居又收購了樂居大約56%的股份,讓自己的業務架構更趨多元,加強了數位化轉型,與阿里的屬性更貼近。
主編:周麗
運營策劃:周娜
新媒體編輯:牛慧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