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視新聞按:
11月2日起,深圳衛視《深視新聞》推出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深圳各區各部門主要負責人訪談《續寫春天的故事》,探尋深圳在新起點上的新答卷。
本期走進深圳改革開放再出發的「飛地之城」——深汕特別合作區。
從2011年春天,廣東省委省政府在汕尾海豐劃定468.3平方公裡設立「深汕特別合作區」,到2018年12月16日揭牌正式成為深圳第「10+1」區。荒蕪之地華麗蛻變,產業新城已露芳容。
深汕特別合作區如何搶抓「雙區驅動」重大歷史機遇,傳承新時代深圳精神,復刻深圳基因,加速實現農民變市民、農村變城市、老區變特區?本期專訪,深汕特別合作區黨工委書記產耀東帶您走進深汕,感受這座面向未來的現代化國際性濱海智慧新城。
專訪全文如下:
深圳的第「10+1」區——深汕特別合作區,也是深圳唯一擁有農村的區域。我們與深汕特別合作區黨工委書記產耀東的對話,就從這片希望的田野開始。
深圳衛視主持人何嘉琪:產書記您好!
深汕特別合作區黨工委書記產耀東:嘉琪好!
何嘉琪:產書記和我們介紹下這周邊的鄉村振興,將會怎樣進一步推進?
產耀東:深汕特別合作區是我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主戰場。今年上半年,偉中書記到深汕特別合作區調研時指出,深汕特別合作區要加快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因地制宜發展富民興村產業,儘快補齊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不斷改善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努力建設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家園。
我們按照中央、省委、市委關於鄉村振興戰略的統一部署,制定實施了推進鄉村振興戰略「345-187工程」方案,從七大方面推出了五十條舉措。因地制宜、分類實施,「八村示範、全區整治」,「一村一特色」高標準建設示範點,全力打造具有深圳標準、體現深汕特色的「都市鄉村」「田園城市」。
何嘉琪:前不久,中央正式印發了《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方案中提到「支持在土地管理制度上深化探索」、「深化深汕特別合作區等區域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在您看來,這對深汕特別合作區而言意味著什麼?
產耀東:我認為,深汕特別合作區本身就是一場深刻的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目前,區土地整備局已履職,去年我們就成立了區屬國企——深汕土地資產運營管理公司,藉助區屬國企與村集體合作,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打造了獨特的「田寮模式」。
201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中明確指出,「創新完善、探索推廣深汕特別合作區管理體制機制」。雖然只有21個字、兩個標點符號,但標誌著深汕特別合作區由廣東戰略上升為國家戰略,從此「深汕」二字就寫進了人類發展歷史。
今年《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中專門提到:「支持在土地管理制度上深化探索」、「深化深汕特別合作區等區域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目前,深汕特別合作區超過60%的土地屬於非建設用地,《實施方案》又為我們釋放了重大利好。
何嘉琪:我們現在所在的鵝埠先行產業區目前建設得怎麼樣?聽說不少重大項目已經落地了?深汕特別合作區產城融合的發展思路是怎樣的?
產耀東:我們現在路過的是新城的起步區和先行區,這裡是深圳書城在深汕特別合作區設置的第一家簡閱書吧,這裡是北大深圳醫院深汕門診部,北大深圳醫院深汕醫院的三級綜合醫院正加快建設之中。
這裡是深汕特別合作區的第一座地標東部大廈,147米,現在我們已經有了三座地標,在它旁邊正在建設的第二個地標是上海綠地集團的綠地中心,211米,在咱們後方不遠的地方是目前深汕的最高地標,248米。我們一直在刷新粵東的天際線高度。
這裡是我們已經建成並投入使用的人才住房項目,區屬國企的人很多都住在這兒。那裡是我們的第一個文體場館,深汕西文體中心。應該說,項目到哪裡,我們的配套就建到哪裡。目前這裡已有79個高端產業項目。
同時,按照「深圳標準」、「深圳質量」,我們正加快學校、醫院、住房等民生工程和市政設施建設。我們的做法就是規劃一片、建設一片、發展一片、成熟一片。在建設一座新城的同時,我們也通過區屬國企——智慧城市研究院同步建設一座智慧城市,就是要下好「智慧基因」先手棋,努力讓城市更聰明一些,更智慧一些。
何嘉琪:聽說深汕灣機器人小鎮不久前啟動了首發項目,有哪些機構和企業落戶,最新進展是什麼樣的?
產耀東:前不久,深汕特別合作區打造的全國最大機器人小鎮深汕灣機器人小鎮高朋滿座,小鎮首發項目——深汕灣科技城舉行了首批入園企業集中簽約暨戰略合作企業籤約儀式,引入了哈工大機器人集團、清華i-Space孵化器項目、京東數字科技等優質企業。
我們現在所在的深汕灣機器人小鎮,已成為深圳三個人工智慧產業示範園區之一,我們規劃佔地面積13.5平方公裡,準備打造全國最大的機器人小鎮。目前這裡已經引進了25家實體機器人企業,還有2家戰略性平臺企業。
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強調,要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我們布局了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大力發展人工智慧,推進工業網際網路和高端製造業深度融合,信息經濟、數字經濟、智能經濟、知識經濟已成為深汕特別合作區的主導產業形態。
何嘉琪:那麼目前深汕特別合作區的產業布局如何?
產耀東:偉中書記多次調研深汕特別合作區,強調要堅持產業帶動,打好高質量發展主動仗,打造戰略性新興產業集中承載區、深圳自主創新拓展區。
深汕特別合作區按照偉中書記的指示要求,一開始就注重三個優先,那就是,高新技術產業項目優先、重大項目優先、規模集聚項目優先,全區已供地產業項目96個,形成了以電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智能製造為主導的產業集群。
何嘉琪: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和視察廣東重要講話,您對這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有怎樣的心得體會?
產耀東:我有幸參加了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直到今天仍在耳邊迴響、在心靈激蕩。印象最深的是「改革」兩個字出現了51次,「創新」兩個字出現了27次。總書記指出,「黨中央對深圳改革開放、創新發展寄予厚望」「深圳經濟特區要扛起責任,努力在重要領域推出一批重大改革措施,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重大制度創新成果」。
與市裡其他區不同,深汕特別合作區是在基礎差、底子薄的四個農業鎮基礎上再造一座新城。要讓農村變城市、農民變市民、老區變特區,勢必會面臨許多體制機制和建設發展中的障礙。我們將樹立全周期管理意識,走出一條符合深汕實際的創新治理新路,運用法治思維、法治方式推動工作、化解矛盾,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讓廣大深汕人民群眾切實享受到深圳先行示範區共建共治共享的發展成果。
總書記的重要講話讓我們感恩這個火熱的時代,感恩這片火熱的土地,也充分感受到黨和國家堅定不移走改革開放道路的決心與信心。我們將砥礪奮進、攻堅克難,「創新引領發展,實幹再造新城」,搶抓「雙區驅動」和綜合改革試點重大歷史機遇,加快特別新城的建設步伐。
何嘉琪:對於站在新起點的深圳,深汕特別合作區作為深圳的飛地之城,將發揮什麼樣的作用?
產耀東:作為全國首個特別合作區,深汕特別合作區肩負著為全國區域協調發展先行探路的重大使命,作為「飛地經濟」深圳實驗的「深汕樣本」,我們將聚焦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創新管理體制機制,把這片區域打造成為中國飛地經濟發展模式首創者、飛地治理模式首創者、飛地農村城市化實踐首創者。
要在一片革命老區的土地,建立一座現代化國際性濱海智慧新城,首先就是要實現「特區帶老區」、先富幫後富;同時將為深圳的產業外溢帶來更大的騰挪空間,在我市外圍發展新的工業或第三產業;此外還將有效疏解我市的城市功能,如教育、醫療、住房等方面。
與傳統飛地不同的是,我們是按照一座中等城市的規模、功能、建制來規劃建設的,就像是我們深圳的一座「衛星城」。
何嘉琪:深汕特別合作區加速與深圳一體化發展都有哪些具體舉措呢?
產耀東:在地理位置上,深汕特別合作區與市區看著很遠,其實很近,我們與坪山區的距離大約只有60公裡。全區「三港四站」、「四鐵五高」、「五橫六縱」內外骨架路網交通體系正加快形成,比如,時速350公裡的深汕高鐵按計劃將在2025年建成,通車後,深汕特別合作區到市中心也只有半小時。
為保障幼有善育、學有優教,我們正大力引進優質教育。9月1日,全區首個深圳標準的學校——南山外國語學校(集團)深汕西中心學校迎來首批140名深汕學子,配備優秀的骨幹教師團隊和先進的設備設施,全面對標南外本部的教學質量。
可以說,一幅深汕教育事業的藍圖正徐徐展開,根據深圳市統一規劃,全市將建設4個較大地塊的高中園,以增加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職業教育學位供給,而其中一個高中園就安置在了深汕特別合作區,在這裡,我們規劃建設了全區第一所高中——深汕高級中學,也就是南山外國語學校深汕高中部,力爭2022年秋季開學招生。
在東部組團,我們將與深圳五大名校中唯一的一所民辦學校——深圳市百外教育集團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一所十二年一貫制的寄宿制學校,目前已籤訂框架協議。在高等教育方面,深職院和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將要落戶教育小鎮,將為深汕特別合作區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長足發展提供技術支援和人才支撐。
病有良醫,是我們的不懈追求。目前,北京大學深圳醫院已在深汕特別合作區形成了「一院三址」的發展格局。北大深圳醫院深汕醫院規劃床位800張,定位為醫教研一體的三級綜合醫院,並將以甲等為建設目標,打造成為粵東地區具有影響力的區域醫學中心。
住有宜居,是城市發展的重要保障。當前,我們正構建「雙六十」人才保障體系,也就是說,在全區住房供應總量中,公共住房的用地面積和建設面積在住房供應總面積中的佔比都將確保達到60%。
何嘉琪:偉中書記、如桂市長要求深汕特別合作區要按照世界一流標準,高質量規劃好、建設好、發展好深汕特別合作區。那未來深汕再造一座新城有些什麼樣的規劃呢?
產耀東:偉中書記、如桂市長要求,按照世界一流標準,高質量規劃好、建設好、發展好深汕特別合作區。作為站在深圳經濟特區這個「巨人」肩膀上謀劃的新城,我們正按照「規劃引領、基礎先行、平臺帶動、產城融合」這個發展思路,科學規劃全區468.3平方公裡的國土空間。堅持高端規劃、前瞻規劃、求實規劃,在統籌中規劃、在規劃中統籌,一張藍圖繪到底。
目前,已布局規劃「一心兩軸三帶四組團」城市空間,注重統籌生產、生態、生活三大布局,統籌規劃、建設、管理三大環節,統籌空間、規模、產業三大結構,縱向形成產業鏈、橫向形成綜合服務鏈,讓工作、生活、商業配套形成微循環,切實做到以工業化推進城市化。
何嘉琪:在以平臺帶動深汕特別合作區發展形成發展新引擎上,深汕是如何布局的?
產耀東:我們堅持以平臺帶動加快形成發展新引擎。近年來,我們努力做實做強西部組團先行區,以先行、示範催生了鵝埠先進位造集聚區。我們牢牢抓住我市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戰略機遇,認真做好經略海洋這篇大文章,謀劃建設了小漠國際物流港、深汕海洋智慧港,以海洋經濟平臺打造海洋中心城市的承載區。
我們啟動了小漠灣國際文旅創新小鎮建設,就是要讓旅遊與文化創新深度融合,以文旅融合平臺賦能深汕發展新優勢,把小漠灣打造成為「城市廳堂、藝術殿堂、創業學堂、度假天堂」。我們還將依託沿山生態發展帶,重點建設蓮花山生態康養小鎮,集中發展康養度假、生態休閒等產業。未來國際科教走廊的教育小鎮裡,將入駐深汕高中園、職業教育城、特色教育城、大學教育城,我們的目的就是打造全鏈條的、完備的教育體系。
何嘉琪:如何搶抓「雙區」建設機遇,續寫更多的春天的故事呢?
產耀東: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我們將繼續秉承特區基因、弘揚特區精神,發揚「特別能擔當、特別能創新、特別能務實、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包容」的深汕特質,爭取早日把深汕特別合作區建設成為粵港澳大灣區東部門戶、粵東沿海經濟帶新中心、深圳自主創新拓展區和現代化國際性濱海智慧新城,不斷繪就深汕新城更加美好的未來,努力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記者 /趙霞 李天南 何嘉琪 楊陽 王濤 李祥菲 楊誠 羅驍 林志孟 許凱斯
編輯 /龐詩凡 潘純鳳
短視頻剪輯 /黃婕
圖片 /張貴
製圖 /吳美宏 施博 黃祥雲 石珊 單嬌陽
製片人 /李大新 劉興意 劉宇寧 肖靜
主編 /汪小敏 符立雄 何亞叡
監製 /蘇榮才 陳紅豔 梅宏
來源 /深圳衛視深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