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院聯合研發高通量測序晶片 將極大提升新冠病毒檢測精度

2020-12-19 儀器網

生物晶片是將生命科學研究中所涉及的不連續的分析過程(如樣品製備、化學反應和分析檢測),利用微電子、微機械、化學、物理技術、計算機技術在固體晶片表面構建的微流體分析單元和系統,使之連續化、集成化、微型化。

近期,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和生捷科技(杭州)聯手,採用超高密度測序晶片技術,研發了新冠病毒檢測鑑定方案——病毒測序晶片全套技術。

該晶片可以同時對包括新冠病毒全基因組,SARS冠狀病毒、中東呼吸綜合症冠狀病毒在內的100多種病毒進行高通量測序,實現精確檢測新冠病毒和其他常見呼吸道病原體。可以用於在檢測病原體的同時鑑定對某些傳染病敏感的患者。一臺晶片閱讀儀一天最高可以實現上千個樣本檢測,從而極大緩解臨床檢測需求的壓力。後續也將成為傳染病防治、人畜共患病監測領域的得力助手。

什麼是基因晶片

又稱DNA晶片、生物晶片。基因晶片的測序原理是雜交測序方法,即通過與一組已知序列的核酸探針雜交進行核酸序列測定的方法,在一塊基片表面固定了序列已知的靶核苷酸的探針。當溶液中帶有螢光標記的核酸序列TATGCAATCTAG,與基因晶片上對應位置的核酸探針產生互補匹配時,通過確定螢光強度最強的探針位置,獲得一組序列完全互補的探針序列。據此可重組出靶核酸的序列。

關於基因晶片技術

該技術係指將大量(通常每平方釐米點陣密度高於 400 )探針分子固定於支持物上後與標記的樣品分子進行雜交,通過檢測每個探針分子的雜交信號強度進而獲取樣品分子的數量和序列信息。通俗地說,就是通過微加工技術 ,將數以萬計、乃至百萬計的特定序列的DNA片段(基因探針),有規律地排列固定於2cm2 的矽片、玻片 等支持物上,構成的一個二維DNA探針陣列,與計算機的電子晶片十分相似,所以被稱為基因晶片。

基因晶片主要用於基因檢測工作。將短的 DNA 片斷固定到支持物上,藉助雜交方式進行序列測定。但基因晶片從實驗室走向工業化卻是直接得益於探針固相原位合成技術和照相平板印刷技術的有機結合以及雷射共聚焦顯微技術的引入。它使得合成、固定高密度的數以萬計的探針分子切實可行,而且藉助雷射共聚焦顯微掃描技術使得可以對雜交信號進行實時、靈敏、準確的檢測和分析。

基因晶片技術由於同時將大量探針固定於支持物上,所以可以一次性對樣品大量序列進行檢測和分析,從而解決了傳統核酸印跡雜交技術操作繁雜、自動化程度低、操作序列數量少、檢測效率低等不足。而且,通過設計不同的探針陣列、使用特定的分析方法可使該技術具有多種不同的應用價值,如基因表達譜測定、突變檢測、多態性分析、基因組文庫作圖及雜交測序等。

基因晶片作高通量檢測技術,應用於疾病的診斷,有幾個優點:

一是高度的靈敏性和準確性;

二是快速簡便;

三是可同時檢測多種疾病。

如應用於產前遺傳性疾病檢查,抽取少許羊水就可以檢測出胎兒是否患有遺傳性疾病,同時鑑別的疾病可以達到數十種甚至數百種,這是其他方法所無法替代的,非常有助於「優生優育」這一國策的實施。又如對病原微生物感染診斷,目前的實驗室診斷技術所需的時間比較長,檢查也不全面,醫生往往只能根據臨床經驗做出診斷,降低了診斷的準確率,如果在檢查中應用基因晶片技術,醫生在短時間內就能知道病人是哪種病原微生物感染;而且能測定病原體是否產生耐藥性、對哪種抗生素產生耐藥性、對哪種抗生素敏感等等,這樣醫生就能有的放矢地制定科學的治療方案;再如對具有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家族史的高危人群普查、接觸毒化物質人群惡性腫瘤普查等等,如採用了基因晶片技術,立即就能得到可靠的結果,其他對心血管疾病、神經系統疾病、內分泌系統疾病、免疫性疾病、代謝性疾病等,如採用了基因晶片技術,其早期診斷率將大大提高,而誤診率會大大降低,同時有利於醫生綜合地了解各個系統的疾病狀況。

基因晶片三種主要類型:

1)固定在聚合物基片(尼龍膜,硝酸纖維膜等)表面上的核酸探針或cDNA片段,通常用同位素標記的靶基因與其雜交,通過放射顯影技術進行檢測。這種方法的優點是所需檢測設備與目前分子生物學所用的放射顯影技術相一致,相對比較成熟。但晶片上探針密度不高,樣品和試劑的需求量大,定量檢測存在較多問題。

2)用點樣法固定在玻璃板上的DNA探針陣列,通過與螢光標記的靶基因雜交進行檢測。這種方法點陣密度可有較大的提高,各個探針在表面上的結合量也比較一致,但在標準化和批量化生產方面仍有不易克服的困難。

3)在玻璃等硬質表面上直接合成的寡核苷酸探針陣列,與螢光標記的靶基因雜交進行檢測。該方法把微電子光刻技術與DNA化學合成技術相結合,可以使基因晶片的探針密度大大提高,減少試劑的用量,實現標準化和批量化大規模生產,有著十分重要的發展潛力。

新聞來源: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 儀器網整合

相關焦點

  • 武漢新芯:聯合研發的新冠病毒特性檢測晶片生物指標驗證成功
    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中證網訊(記者 楊潔)7月3日,紫光集團旗下武漢新芯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武漢新芯」)宣布,其與量準(上海)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量準(上海)」)以及華中科技大學聯合研發生產的COVID-19新型冠狀病毒特性檢測晶片各項生物性能指標驗證成功
  • 醫學院程京院士團隊合作研發的呼吸道常見多病毒檢測晶片獲批
    醫學院程京院士團隊合作研發的呼吸道常見多病毒檢測晶片獲批清華新聞網2月24日電 2月22日,由清華大學醫學院程京院士團隊聯合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博奧生物集團有限公司共同設計開發的包括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在內的「六項呼吸道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恆溫擴增晶片法)」獲國家藥監局新型冠狀病毒應急醫療器械審批批准(註冊證編號:
  • 武大聯合團隊大幅提升新冠病毒陽性檢出率 還能同時檢測10種病毒
    記者從武漢大學獲悉,武漢大學聯合團隊創新性開發了納米孔靶向測序檢測方法,能大幅提升病毒陽性檢出率,並能實現當天同時檢測新冠和其他10種常見呼吸道病毒並監測病毒突變。據了解,既往新冠病毒診斷依賴於qPCR核酸檢測,但是該方法顯示出較高的假陰性率和低敏感性,陽性檢出率僅為30%至50%,從而導致臨床高度疑似新冠感染患者或低病毒潛伏的「假痊癒患者」檢測「假陰性」現象。此外,核酸檢測無法同時檢測其他秋冬季高發、症狀與新冠相似的其他呼吸道病毒,給疫情防控和患者分流管理帶來極大挑戰。
  • 一滴血15分鐘內測出新冠病毒 但抗體檢測還不能替代核酸檢測
    2月14日,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對外透露,近日,在鍾南山院士指導下,實驗室聯合多家研究機構,最新研發出新冠病毒IgM抗體快速檢測試劑盒,並已在實驗室和臨床完成初步評價。在新冠病毒感染之初,如果病原體抗原含量也較低,同樣會因不容易檢測而導致漏檢。中國疾控中心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高福此前接受採訪時表示,「幾種類型試劑結合,取長補短,一定會進一步提高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檢出率」。
  • 武漢大學開發出新檢測方法 能大幅提升新冠病毒陽性檢出率
    武漢大學開發出新檢測方法 能大幅提升新冠病毒陽性檢出率 2020/03/06 00:04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編輯:單暉 瀏覽:3303
  • 凱普生物新冠病毒、甲流及乙流聯合檢測試劑盒研發成功
    新京報訊(記者 劉旭)2月24日,凱普生物發布公告,全資子公司廣州凱普醫藥科技有限公司研發團隊近期基於螢光定量PCR平臺通過封閉式、自動化、高通量的核酸提取和擴增系統,研發出「新冠病毒COVID-19、甲型流感(FluA)及乙型流感(FluB)聯合核酸檢測試劑盒
  • 成功研發新冠變異病毒檢測試劑 聖湘生物再次展示科研實力
    1月5日,《證券日報》記者從聖湘生物了解到,公司目前已成功研發出用於鑑別B.1.1.7新冠病毒株的核酸檢測試劑,新試劑可以實現1小時內鑑別區分新突變毒株B.1.1.7和非突變毒株。聖湘生物董秘彭鑄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為助力應對新冠突變病毒對全球疫情防控帶來的影響,公司第一時間組織科技攻關團隊研發快速新冠突變病毒鑑別檢測試劑盒,憑藉已有的技術積澱和平臺支撐,公司在較短時間內攻克了這一產品。」新產品快速鑑別變異病毒據了解,聖湘生物之前獲國內外各類權威註冊認證上市的新冠核酸檢測試劑盒可覆蓋B.1.1.7突變毒株檢測。
  • 新冠病毒破解有了巨大突破,達摩院做了什麼?
    新型冠狀病毒結構不同於傳統核酸檢測方法,全基因組檢測技術可以對疑似病例的病毒樣本進行全基因組序列分析比對,能夠有效防止病毒變異產生的漏檢。此次阿里巴巴達摩院與傑毅生物技術公司聯合研發的平臺採用的就是全基因組檢測方法,其突破之處在於大幅縮短了檢測時間。
  • 基因測序:一個比肩新能源的新故事
    從定義來看,基因測序是一種新型基因檢測技術,能夠從血液或唾液中分析測定基因全序列,預測罹患多種疾病的可能性,個體的行為特徵及行為合理。例如,此次疫情大批量使用的新冠核酸檢測試劑盒,就是基於基因測序技術研發而來。  技術發展與進步是行業驅動的核心要素,也推動著基因測序從科研走向臨床。基因測序的演變史,就是一部「技術進化史」。
  • 一小時內快速鑑別,聖湘生物研發出新冠變異病毒核酸檢測試劑
    華聲在線1月6日訊(三湘都市報·華聲在線記者 潘顯璇 實習生 陳瑜玲)記者今日從上市湘企聖湘生物獲悉,該公司已研發出快速鑑別新冠突變病毒的檢測試劑盒,可以實現1小時內鑑別區分新突變毒株B.1.1.7和非突變毒株。 2020年12月14日,英國向世衛組織通報出現新的B.1.1.7新冠病毒株。
  • 分清「誰是誰」 國產生物晶片助力新冠病毒檢測
    ,一周內研發出了更為強大的生物晶片,能夠在更短的時間裡實現多病毒檢測。博奧生物獲國家藥監局應急審批批准的「六項呼吸道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恆溫擴增晶片法)」,是一張小小的形似透明圓形「光碟」的微流控晶片,除了新冠病毒,它還能同時檢測出甲型流感、新型甲型H1N1流感、甲型H3N2流感、乙型流感和呼吸道合胞病毒,而且檢測速度比已獲批的單一指標核酸檢測產品快一倍以上。
  • 北大清華地壇醫院聯合開發靈敏簡單新型冠狀病毒測序手段
    對新冠病毒基因組的深度分析,是下一步疫情防控和臨床診療的關鍵。儘快進行大規模的新冠病毒全基因組測序,可以幫助我們了解病毒變異的特徵,進一步解析這一新型病毒的流行病學特點和潛在風險,也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致病機理、改進治療策略、研發疫苗等。然而,現有測序方法的樣品前處理過程操作繁瑣,對於已經超負荷運轉的臨床人員來說是巨大障礙。
  • 浙江成功研發新冠病毒快速檢測試紙 準確率高
    日前,記者從杭州醫學院獲悉,浙江研發出一款新冠病毒快速檢測試紙——IgM/IgG抗體檢測試紙(膠體金法),短時間即可顯示結果,準確率高。  據了解,該試紙是省科技廳組織的新冠病毒檢測攻關項目的成果之一,由杭州醫學院院長呂建新教授擔任首席科學家,杭州醫學院及附屬浙江省人民醫院、浙江東方基因生物製品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三方組成的聯合攻關組研製。
  • 凱普生物:完成新冠病毒、甲型流感及乙型流感聯合核酸檢測試劑盒開發
    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中證網訊(記者 萬宇)凱普生物(300639)2月23日晚間公告,公司全資子公司廣州凱普研發團隊近期基於螢光定量PCR平臺,通過封閉式、自動化、高通量的核酸提取和擴增系統,研發出「新冠病毒COVID-19、甲型流感(FluA
  • 研究思路|高通量qPCR晶片檢測案例解讀(第四期)
    今天繼續給大家分享一篇高通量qPCR晶片檢測服務的應用文章,研究通過高通量qPCR晶片檢測技術對人類致病病原體和糞便汙染物來源進行檢測和定量,原文於2020年7月在Environmental Research上在線發表。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58期:華大基因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盒獲歐盟...
    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是新冠肺炎感染確診的重要手段之一,是目前各國進行體外定性檢測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和其他需要進行新冠病毒感染診斷或鑑別診斷者的主要方法。新研究:龜類也可能是新冠病毒潛在中間宿主2月26日,湖北醫藥學院附屬人民醫院的劉龍聯合廣州暨南大學吳建國課題組在《醫學病毒學雜誌》上發表論文稱,龜類(西部錦龜、綠海龜、中華鱉)也可能是將新冠病毒傳播給人類的潛在中間宿主。研究結果表明,蝙蝠SARS樣CoV RaTG13與SARS-CoV-2整體基因組具有96.2%的序列同一性。
  • 產業的崛起:從產前診斷到腫瘤檢測,基因測序開啟預防治療新時代
    新財富APP(www.ikuyu.cn),溝通資本與分析師的橋梁,提供有深度的見解作者 國金證券 李敬雷測序技術:不斷更迭,性能不斷提升在生物學上,測序(sequencing)是指確定線形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質、核酸)一級結構的過程。
  • 新冠病毒檢測越快越好嗎?
    試劑盒就是裝了試劑的盒子,它本身並不能檢測新冠病毒,是給檢測新冠病毒的儀器設備提供檢測樣本用的。這些試劑盒採樣後一般都需要送到相關設備裡做檢測才能知道結果。 3、新冠核酸檢測試劑盒(雜交捕獲免疫螢光法) :檢測新冠病毒的特異性靶基因,配套檢測設備體積小,單個樣本的檢測時長更短,一般大約1小時。
  • 核酸究竟是怎麼檢測病毒?為什麼說它是診斷新冠肺炎的金標準?
    這段時間以來,新冠病毒肆虐著全中國。現在,又擴散至全中全世界。「核酸檢測」作為應對新冠病毒的診斷和篩查手段,自然就成為了人們口中的一個熱詞。眾所周知,核酸檢測在新冠病毒感染的診斷中發揮著關鍵作用:在醫院,核酸檢測是診斷新冠病毒感染的金標準;醫院之外,核酸檢測用來做大範圍的篩查,以儘快找出可能處於潛伏期的無症狀感染者,來減少病毒的進一步擴散,防患於未然。
  • 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多項科研成果準確快速揪出新冠病毒
    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多項科研成果準確快速揪出新冠病毒來源:《深圳商報》3-10 吳吉 陳超群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戰鬥中,對病毒攜帶與感染者的檢測與確診是疫情防控的重點和難點。為了快速、準確地「揪出」新冠病毒,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的多支科研團隊快速反應,為疫情阻擊戰提供強大科技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