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臺高雄市長韓國瑜罷免案正式投票,93萬多票贊成罷韓,比韓國瑜當選時的89萬票還多。由於同意票遠超罷免門檻,韓國瑜將被解除高雄市長職務基本沒有懸念,讓我們再一次見識在所謂民主旗號下的政治追殺。
這個時候再說島內「民主」已死、韓國瑜不該貿然參選臺地區領導人、國民黨內鬥內行已經無益,徹底把持島內政權的民進黨不會讓這個結果發生翻轉,國民黨也無力扭轉既定事實。這個結果,各方到底誰是贏家,誰是輸家。
2018年臺縣市領導人選舉,「白身」韓國瑜憑藉個人魅力和一往無前的衝勁,在島內掀起一股「韓流」,不僅使高雄這塊「綠地」變「藍天」,並帶動國民黨打了一個「翻身仗」,首次「全面執政」的民進黨遭遇空前慘敗。
在接下來的臺地區領導人選舉中,國民黨在經歷了一番內鬥後,最後還是決定由挾縣市領導人選舉餘威的韓國瑜出徵。沒想到,被國民黨寄予厚望的韓國瑜不僅輸掉了臺地區領導人選舉,連高雄市長一職也沒能保住。
對民進黨來說,扳倒韓國瑜就消除了2024年「大選」的最大威脅。當時韓國瑜參選高雄市長,民進黨內誰都沒把這個一無官職、二無背景、三無黨派力量支持的韓國瑜放在眼裡。等「韓流」湧起,才發現已經沒有力量將之摁下去了,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
意外的大獲成功讓韓國瑜利令智昏,過早暴露出對地區領導人的野心,令其成為民進黨重點打擊的對象。參選上任僅3個月,民進黨就開始醞釀「倒韓」運動。尤其是選舉期間,抹黑、詆毀韓國瑜的攻勢更是有策劃、有組織、有力量,讓使丟了大分。
選戰一役,讓韓國瑜在島內形象大減。可以想像,儘管「罷韓」已經告一段落,國民黨在沒有新「黑馬」殺出的情況下,抹黑韓國瑜的行動並不會停止,而是會一直持續下去,直至永遠斷了韓國瑜的從政路,確保政權一直把持在民進黨手中。
不過,現在妄言韓國瑜就此輸掉自己的政治生涯也為時過早。「不服輸」是韓國瑜的人格魅力特質,一次打擊不會使他沉淪,反而能夠激起他的鬥志。他原本不想選高雄市長,但因為民進黨執政後的吃相太難看,連一個「北農總經理」的職位都要收入囊中,被逼到角落的韓國瑜奮起反擊,才有了國民黨打贏2018年臺縣市領導人選舉翻身仗。如今,韓國瑜再次被逼到角落,退無可退,這既是國民黨和他的失敗,同時也是他再次迎難而上的起點。
「罷韓案」能夠成功,事實上並不是韓國瑜在高雄幹得有多差,而是民進黨政治追殺手段太齷齪。韓國瑜執政不足2年,但政績卻相當惹眼,上任就同大陸籤下了50多億新臺幣的訂單,在修路、防治登革熱和新冠肺炎、防治城市內澇等方面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高雄換民進黨來行嗎?答案是否定的,民進黨把持高雄三十餘年,沒能改變高雄的面貌,反而使高雄「又老又窮」。高雄回到民進黨手中,將又重新沉淪到「又老又窮」的故狀之中。兩相對比之下,韓國瑜的能力、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將重新喚起臺民眾對韓國瑜的支持。
再說了,島內還有五百多萬支持韓國瑜的力量,「罷韓」可能還會激起韓粉的悲憤,形成新的「韓流」,成為韓國瑜參選2024「大選」的中堅力量,這也是韓國瑜未來的重振旗鼓的本錢。若國民黨能夠警醒,韓國瑜能夠重回正確道路,現在說韓國瑜輸了,還為時過早。
韓國瑜現在是輸家,事實上還有一個更大的輸家,那就是包括高雄市民在內的臺民眾。民進黨在高雄幹得怎麼樣,他們早就深受其苦,不然也不會在選市長時把票投給韓國瑜;韓國瑜的能力怎麼樣,也通過一年多的執政得到了檢驗。若再換一個民進黨人來當市長,就是走回以前的老路了。在兩岸局勢日益緊張的當下,高雄想要獲得換羽重生的機會就微乎其微,其「又老又窮」的狀況只會更加嚴重。
再說臺民眾,看似「罷韓」是所謂「民主」的勝利,可這個「民主」,是民進黨當局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民主」。「罷韓」的成功,使島內再難有第二個政治力量能與民進黨抗衡。現在的蔡英文,已經隱約有一手遮天的跡象,她再用4年對國民党進行政治追殺,那民進黨將真有可能實現「永久執政」的目的。屆時,島內還有人敢發出與民進黨不同的聲音嗎?恐怕結果是輕則身敗名裂,重則深陷牢獄。
以「罷韓」為新開端的島內政治鬥爭,將給臺民眾、臺島未來發展帶去多大的損失。不過,這都是他們自己選的。事實證明,依靠暮氣沉沉的國民黨制衡分裂的做法是沒有出路的,唯一可以依靠的只有不斷上升的國力,還有隨時準備對分裂分子發出致命一擊的人民軍隊。
在大陸沒有使出強力手段之前,島內的鬧劇恐怕還得持續一段時間。說實在話,臺海局勢最終走向的決定性力量已牢牢掌握在大陸手中,臺當局再怎麼跳也跳不出如來佛的手掌心。對於大陸來說,臺罷韓的大消息也不過是「茶壺裡的風波」,大夥權當茶餘飯後的談資罷。
大家也不要把這事看重了,不然島蛙們還以為他們真有幾斤幾兩。說白了,不就是福建省下面的臺灣市高雄鎮免了個鎮長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