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腦萎縮
系以小腦為主的腦組織變性而引起的隨意運動失調的一組徵群。本病有遺傳性,多於成年期發病。主要表現為四肢共濟失調,多以下肢較重,亦可有眼球震顫及吟詩樣言語。
小腦為主的腦組織變性而引起的隨意運動失調的一組徵群。本病有遺傳性,多於成年期發病。主要表現為共濟失調
臨床可分3型:
1:無家族史,只有小腦受累,無意向性震顫,可能是小腦皮質性共濟失調;
2:如尚有明顯意向性震顫、眼球震顫及晚期出現的咽下困難,可能是橄欖、橋腦、小腦性共濟失調;
3:如有小腦的共濟失調,又有明顯意向性震顫,下肢共濟失調較輕或並有驚厥及肌陣攣,則可能為小腦齒狀核共濟失調。
小腦萎縮的症狀分為初中晚期
1.初期
走路時步履不穩,肢體搖晃。動作反應遲緩及準確性變差。
2.中期
說話時發音含糊不清,無法控制音調。眼球轉動不平順,影像容易產生「重疊」。肌肉不協調感加重,無法寫字。有時感到吞咽困難,進食時容易嗆咳。
3.晚期
說話極不清楚,甚至無法語言。肢體乏力,不能站立,需靠輪椅代步。理解能力逐步下降,最後失去意識,昏睡不醒。
五行通脈療法治療共濟失調怎麼樣呢
第一步:健運脾胃:脾胃為後天之本。主運化主統血、為根為本。脾的功能強健、氣血運化能力強;則血行暢通、筋骨強健、肌肉發達、肢體活動有力。
第二步:補益肝腎:肝調節全身氣機,肝氣調達,則周身氣機通暢,情志舒暢。腎為先天之本,腎藏精,精即可化氣,又可以轉化為血,因而腎也稱之一身之本。
第三步:通腦益髓:腎主骨生精髓,精髓又通於腦,腦為髓之海,又因為髓海有餘,則輕勁多力,自過其度;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脛酸眩冒,目無所見,懈怠安臥。
第四步:固本培元:對先天之本「腎」和後天之本「脾胃」進行保養和調理,元氣是推動一切組織器官功能活動的根本之力,是機體免疫、防禦、修復再生的根本。通過補腎健脾來補充和恢復元氣、增強免疫,提高整體機能,使身體健康、平穩協調,得以功能靈活、不易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