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日報全媒體見習記者 張守坤
□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周 斌
不忘初心,19年如一日堅守高校法律援助陣地,維護困難群體合法權益;立德樹人、德法兼修,培養一批極具責任感的社會主義法治人才。他就是第二屆全國法律援助先進個人、十二屆中國青年志願者優秀個人、黑龍江省高校法律援助工作創始人、哈爾濱商業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石賢平。
「辦好高校法律援助就是要培養有責任感和使命擔當的法律人才,提高法學教育質量,扶助困難群體」,這是石賢平作為法援人始終堅守的信念,也是他身為高校法學教師的初心和使命。
創辦高校法援機構
石賢平出生在安徽大別山區,以優異成績被黑龍江商學院(後更名為哈爾濱商業大學)錄取後,在艱苦條件下成長起來的他第一次接觸到法律援助便與之產生共鳴,萌生以專業知識為困難群體提供法律服務,發動在校大學生參與法律援助的想法。
作為那個時代的新生事物,高校法律援助創辦過程面臨許多困難。獲得老百姓信任,讓他們將關涉一家老小的案件交到一群大學生手上很難;獲得法官對高校法律援助志願者法律服務能力的認可,更是難上加難。
石賢平總結之前法律學習小組的經驗,一次次向有關部門溝通匯報。終於,2001年7月20日,黑龍江省第一家高校法律援助機構——哈爾濱商業大學法律援助學生工作部掛牌成立,石賢平成為負責人,正式開始高校法律援助志願者之旅。2009年,他帶領哈商大法援工作部代理一起標的額119萬餘元的案件勝訴,在全國大學生法律援助單筆勝訴標的額中名列前茅。
2012年修改的民事訴訟法對公民代理制度進行了重大調整,大學生不能直接以公民身份代理訴訟案件,包括哈爾濱商業大學在內的全國高校法援工作陷入困境。石賢平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得知中國法律援助基金會具體負責管理的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法律援助項目正面向高校遴選實施單位,資助高等院校法學院學生的法律援助實踐時,石賢平積極申報,經過遴選,哈爾濱商業大學法援工作部成為2014年「中彩金」項目實施單位。藉助這一項目,石賢平重整旗鼓,於2016年成功指導大學生志願者郭昱杉、李盛宇辦理一起維護婦女權益案件,哈商大法援工作重煥生機。
石賢平說:「我喜歡看到我的學生參與法律援助活動,更喜歡看到受援人獲得公平正義後的笑臉。」
情系弱者堅守使命
2017年11月底,一條「水滴籌」募捐信息在哈爾濱商業大學師生的微信朋友圈中迅速轉發,該校一名劉姓女學生在校外吃火鍋時被嚴重燒傷,全身纏滿紗布痛苦地躺在床上。植皮、修復需要巨額醫療費用,後期康復費用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而火鍋店拒絕負擔。
石賢平第一時間召開法援理事會,成立志願者團隊全力為受傷學生提供法律援助。他和成員多次看望受害者及其家屬,逐步形成本案代理方案和代理策略。通過線上與線下多種方式,在漫長又寒冷的哈爾濱街頭奔波往返、查詢取證。歷經9個月,法院最終判決火鍋店店主承擔劉某的醫療、護理、夥食補助等費用。劉某的家人專程到校致謝並贈送錦旗。「感謝同學和老師,讓我重新燃起希望。」劉某說。
作為「中彩金」項目實施單位,哈商大法援工作部2017年度代理各類民事案件48起,幫助當事人挽回經濟損失50多萬元。此後,年均辦案均超過30件,解決了大量困難群眾的法律難題,贏得中國法律援助基金會的認可。2016年,石賢平被評為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法律援助項目管理先進個人。2019年,哈爾濱商業大學法援工作部被授予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法律援助項目貢獻突出實施單位。
「每當看到當事人的權益得到維護,正義得到伸張,法援人前行的步伐更加堅定穩健,都更堅定自己堅守高校法律援助工作的信心和決心。」石賢平說。
勇於創新持之以恆
診所式法律教育是上世紀60年代美國法學院興起的一種教育方法,在校內建立法律診所,通過教師指導,學生在為當事人提供法律服務的同時還能掌握法律實務技能。2004年,石賢平在黑龍江省率先開設《法律診所課程》,成為黑龍江省創辦法律診所第一人。
石賢平積極開拓高校法學實踐教育工作新領域。2017年3月,他再次創辦黑龍江省內高校第一家專門處理勞動人事爭議調解的志願者機構,突破困擾高校法援工作多年的發展瓶頸,開闢法學實踐教學新領域,贏得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辛勤耕耘、無怨無悔、身體力行,石賢平影響著一代又一代大學生志願者,年均超過200名大學生志願者在他的引導下用愛心溫暖困難群體、用道德滋潤民心。從這些人中走出了不畏權勢、不徇私情的最高人民法院法官,全國檢察機關未成年人檢察業務十大標兵檢察官,雄辯一方、才思敏捷的知名律師,代表國家形象的外交官……
在「中彩金」項目指導下,哈商大法援工作部不斷向規範化專業化邁進,共代理農民工、老年人、殘疾人、未成年人及婦女權益保護5類法律援助案件300多件,調解法律糾紛300多起,挽回經濟損失2000多萬元,代寫各類法律文書400多份,舉辦法治宣傳活動數百場。
「高校法律援助志願者工作是我無悔的選擇,我會繼續為之奉獻,為之驕傲和自豪。」石賢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