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網手機頻道5月4日 如今手機攝像頭早已普及,高端拍照手機的成像素質已經可以與入門卡片機相媲美了。手機作為大家每天隨身攜帶的數碼設備,用來拍攝記錄身邊發生的事情,偶然遇見的景色,實在是再合適不過了。那麼,如何才能用手機拍出精彩的照片呢?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分享一些簡單實用的技巧。
手機DC優缺點大PK
在科技如此發達的今天,原本作為通訊工具使用的手機也被賦予了更多地娛樂性能,手機的拍照效果往往是眾多玩家最關注的一個方面。儘管業界針對手機成像效果的質疑一直沒有停息過。但是不得不承認,近兩年手機拍照效果也確實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也許短期內比拼卡片數位相機還缺乏一定的實力,但是至少我們也已經看到了手機取代卡片數位相機的可能。
那麼,手機和DC相比,差距在哪裡?有沒有什麼優勢呢?下面我們從幾個方面來分析一下。
首先來看鏡頭的光圈。光圈是以一個大於1的數表示的,它是鏡頭的焦距除以孔徑來計算的。數值越小,進光量越大,在暗光下就越容易拍攝出清晰的照片。2000元以內的卡片相機,最大光圈普遍在3.5左右。而現在的智慧型手機配備的自動對焦攝像頭,光圈一般在2.8左右,比起卡片相機要大上一些。
卡片機光圈
HTC Hero 光圈
其次是像素。目前手機攝像頭的像素普遍在500-800萬。高端拍照手機已經達到1200萬以上的像素。其實500萬像素是一個臨界點,因為大家平常常用的相片衝洗尺寸是6D,也就是6寸*4.5寸,按照300dpi的清晰度,需要的解析度是1800*1350=243萬。考慮到剪裁的富裕量,500萬像素已經足夠衝洗出清晰的6寸照片了。
另外,手機並不僅僅是一個拍照工具。它最主要的用途是打電話和發簡訊,因此我們平時都會隨身攜帶手機。在便利性上,手機明顯要高於卡片相機。
不過手機與相機相比,還是有一些難以克服的缺點的。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手機攝像頭普遍無法變焦,而且焦距不夠廣。至於所謂的數碼變焦,那完全就是騙人的東西,本質上就是剪裁,會犧牲大量有效像素。其次就是受尺寸限制,手機所配的閃光燈多為LED燈,在亮度上與相機的高壓氙氣閃光燈相比差距很大,所以夜間應用十分有限。
說了這麼多,其實無非就是想告訴大家,手機確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相機,但是需要揚長避短,才能用手機拍出好照片。下面小編將告訴大家如何才能充分發揮手機拍照的長處,拍攝出精彩的照片。
拍攝題材需注意
手機攝像頭都是定焦的,也就是說焦距不能變。以iPhone4為例,它的等效焦距大約是35mm,在這個焦距下,相機的視野範圍基本與人眼差不多,略微寬廣一些。這其實是一個比較尷尬的焦距,既無法拍出震撼的大場面,也無法清晰地拍攝遠處的景物。
手機無法拍出廣場宏大的感覺
因此,我們最好避免拍攝這種大場面,而是把手機當作我們的眼睛,拍攝一些平時常見的景物。
光線選擇要謹慎
光與影是攝影的靈魂,因此對光線的選擇從來都是十分重要的。手機的攝像頭相對相對簡陋,光圈大小無法調節。同時手機沒有遮光罩,容易受到斜射光線的幹擾。所以拍照的時候應該儘量避免逆光,而選擇側光和背光。
光線斜射入鏡頭造成光暈
另外手機CCD對光線的寬容度比較小,在晴朗天氣下,明亮處與陰影處的反差過大,可能會使亮出一片白,而暗處則一片黑。尤其是在晴天正午拍攝人物時,臉上的陰影會非常難看。所以應該儘量選擇多雲或者陰天拍攝。此外清晨與黃昏的光線也非常不錯。
背景虛化有困難
單眼相機可以比較容易的製造背景虛化的效果,從而突出主體。然而手機攝像頭由於實際焦距小,所以想要製造虛化效果是比較困難的。
單反的背景虛化效果
手機虛化背景需要主體距離很近
手機想要達到背景虛化的效果,需要主體距離非常近。所以平時使用手機拍攝一般場景時,應該儘量選擇一個比較乾淨的背景來突出主體,不要期待能夠像單反一樣製造一個朦朧的背景。
拍攝參數設置
手機拍攝更傾向於簡單易用的傻瓜模式。雖然參數選項要比相機少,但是我們往往還能設定對焦(無窮遠、自動、微距)和閃光燈(禁止閃光、自動閃光、防紅眼閃光/強制閃光),白天的拍攝,無窮遠一般適用於遠景等一些較大場面風景的拍攝,自動適用於一般距離拍攝、微距一般是5cm-20cm左右(由最小焦距決定);在夜景的遠景拍攝中,一般是禁止閃光,因為手機閃光燈的覆蓋範圍很有限,一般不會超過5步步長,亂開閃光燈只會造成拍出來的照片一片黑暗。
有些手機具備測光模式的選擇:點測光、中心重點、一般測光/平均測光等,點測光,顧名思義,對物體的很小一點進行測光,以獲得相對準確的曝光量,一般用於明暗反差較為強烈的場合,中心重點適用於絕大多數場合,一般測光/平均測光適用於風景等較大場景以及光線比較複雜的場合,照顧的是畫面的整體。
手機的對焦和拍攝。一般手機都有自動對焦功能。在有些軟體比如Camera360中,自動對焦的對焦點是在屏幕中心。如果需要使用其它位置對焦,則需要切換到手動聚焦模式。
白平衡的調節,白平衡(WB)決定了照片的色彩準確度,一般設計好的相機,自動白平衡往往都很準確,如果發現自動白平衡拍攝效果不好,可以根據相應場合情況選擇。
三分法構圖
是拍攝的基礎,是攝影的基本學問,需要拍攝者具備一定的美術基礎,一般的講,對於風景類的構圖,首先是地平線/水平線(豎直取景的豎直線)一定要平,在保持平的基礎上,將被拍攝主體至於畫面的三分之一處。
水平三分法
取景器觀察景物時,不妨想像著把畫面劃分成三等分。線條交叉處就是安排趣味中心和其它次要景物的地方。當然這條規則是可以靈活運用的,趣味中心不一定要正好在交叉點上,但大致得在那一帶。三分法對橫畫幅和豎畫幅都適用。按照三分法安排主體和陪體,照片就會顯得緊湊有力。
水平與垂直三分法
另外,在使用垂直三分法時,最好將主體景物安排在畫面右側。因為人們觀看照片時,喜歡從左向右看。而將主體放在畫面右側,人們就會自然而然的掃過整個畫面,最後把注意力放在我們要突出的景物上。
匯聚線構圖
匯聚線是指畫面中向某一點匯聚的線條,其可以是實實在在的實體線,也可以是一種視覺抽象線。
匯聚線將視線引向中心
匯聚線
線在畫面上能強烈地表現出畫面的空間感,使人在二維的平面圖片中感受三維的立體感。在畫面中匯聚線越急劇,透視的縱深感也就越強烈。當攝影者在拍攝人物或者其他主體時,可以考慮把主體放在匯聚線的中心位置上,從而起到一定的視覺引導作用,達到一種「迫使欣賞者不得不看」的效果。
對稱式構圖
在自然界中有很多對稱的景物,例如人臉就是左右對稱的。對稱式構圖能夠呈現出一種「安靜」的嚴肅感。例如,皇家和宗教建築非常鍾愛非常嚴格的對稱設計,在我們拍攝這些景物時,最好也保持嚴格的對稱。這需要我們仔細尋找景物的中軸線,只有在中軸線上才能拍攝出嚴格對稱的構圖。當然,有時候,利用影子或者前景的樹枝來打破這種嚴格的對稱也會有很好的效果,值得一試。
左:濰坊風箏廣場雕塑 右:北京南站候車大廳
當然,不一定只有宏偉的建築或者雕塑才能使用對稱式構圖。某些時候,發揮一下想像和靈感,對稱構圖也可以表達出一些別的感情。
怎麼樣?兩個被藤蔓包圍的電話亭,是不是很像一對寂寞中相伴的老朋友呢?
手機特效軟體的應用
關於手機特效軟體的介紹,小編之前有過一篇比較詳盡的介紹文章,大家可以點擊這裡查看。今天主要給大家介紹的是,在不同場景下,如何選擇合適的照片特效。
風景花卉
風景和花卉照片都是色彩比較豐富的類型,因此可以選擇一些色彩增強類的特效。比如HDR、效果增強、流光溢彩等等。
HDR特效
夢幻效果
夢幻效果
生活小品隨拍
手機拍照的最大特點就是隨身攜帶,隨手拍攝。LOMO特效是最適合這種拍攝方式的特效了。
LOMO效果
LOMO效果
LOMO是即興的美學。這是一種新的攝影取向,構圖興對焦都已過時,模糊與隨機性才是潮流,才是經典。這種LOMO的態度解放了所有傳統意念的追隨者。不要想,只管拍!
LOMO效果
小孔成像相機效果(retroCamera)
其實LOMO效果種類繁多,包括正片負衝、漏光、暗角、過期膠片等等都屬於LOMO效果。此外一些古董相機和一次成像相機的模仿軟體也很適合拍攝LOMO風格的照片。
宏大場景拍攝
文章開始的時候提到過,手機攝像頭的視野不夠寬廣,無法拍出廣場之類的宏大場景。不過利用智慧型手機強大的傳感器,以及豐富的軟體,我們可以利用手機接片的方法拍攝全景照片。
全景接片(Photaf)
全景接片(Photaf)
Photaf是一款專門用來拍攝全景照片的軟體。用戶根據軟體提示移動視角,軟體會自動完成拍攝和接片的工作,十分強大。
以上就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手機精品實用拍照教程,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拍攝出滿意的照片。歡迎大家到泡泡手機論壇,分享你所拍攝的精彩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