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園林網11月2日消息:大溪溼地公園位於湘鄂贛三省交界的幕阜山北麓通城縣四莊鄉東北端,由大溪水庫和四莊鄉紙棚村及大溪村各一部分組成。溼地公園總面積931.97公頃,其中溼地面積442.84公頃,溼地率47.5%。2011年12月大溪溼地公園獲批省級溼地公園,今年正在申報國家級溼地公園。10月31日,記者前往大溪溼地公園,一探究竟。
好山好水好人家
深秋時節的溼地公園,楓葉野菊,紅黃映襯,小溪、水庫、洲灘、森林構成了一幅溼地秋景圖。
公園的管理人員介紹,溼地公園有野生脊椎動物5綱36目81科241種,維管植物74科222屬326種,其中不乏雲豹、白頸長尾雉和水杉等國家級重點保護動植物。
除此之外,溼地公園區域還遺存著《拍打舞》、《打鑼腔》、《提琴戲》等傳統的民間文化,這些原生態文化,拓展了生態旅遊的文化內涵。
村支書王電光介紹,庫區總共有七條渡輪,因客運量有限,每天只安排一條船往返紙棚村和青山大壩接客。聽說我們來採訪,在庫區擺渡的村民王東方邀請我們去庫區參觀。
作為溼地公園主體的大溪庫區水域壯闊,水中島嶼星羅棋布,島上楠竹、松樹等綠色植被枝繁葉茂,簇擁成團。王東方的家在庫區中部,由三個小島構成,島上的柿子、柑橘樹掛滿碩果,色澤金黃。王家在島上開闢了菜地,將靠近水邊的地方圍成一塊,放養雞鴨。
「每年還打一些魚,再買些米,生活基本上可以自足了。」王東方的父親王炳輝說。
庫區裡,往往幾個相連的小島就構成住戶人家,60餘戶庫區居民,隨島分散居住,每家都有一艘船對外聯繫,過著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合力改造溼地公園
為了更好的開發保護大溪溼地,通城成立了公園管理委員會。成立了由縣委書記擔任政委,縣長任指揮長的大溪溼地公園建設指揮部,設立9個工作專班合力推進公園建設,至今已投入數百萬元。
部門之間也協同配合,支持大溪發展。交通局投資150萬元將庫區高耗高排老式客輪置換成節能環保的新客輪;水利局考察制訂了安全飲水供應規劃,相關工程也已啟動;農業局對公園船隻分類登記,提供油料補貼,為50戶貧困農戶安裝了熱水器;環保局投資10萬元建立垃圾場,在每個居民點發放一隻垃圾桶;移動、聯通公司投資300多萬元確保大溪溼地公園的正常通訊。
「目前,大溪溼地公園總體規劃文本和申報專題片通過了國家林業局溼地中心的初評,大溪溼地公園旅遊發展規劃也正在制定。」指揮部工作人員毛禮文說,明年,大溪溼地公園有望成為國家級溼地公園。
資金瓶頸亟待破解
大溪溼地公園要發展,改善當地的基礎設施,解決居民的生活困難是前提。
村民王繼紅今年35歲,已經在廣東務工7年了。最近,沿海經濟不景氣,他辭工回了通城。聽說溼地公園開發,他很是期待,「如果能在家門口找到事做,就不出去了。」
如今,隨著大溪溼地公園的開發,不少村民擴大了自家的果樹種植面積,有3戶農戶已經試著搞起了農家樂,縣裡也正在想辦法,激發庫區村民致富的信心,吸引在外務工的年輕人回來。
「資金不足,仍然是開發大溪面臨的最大難題。」四莊鄉鄉長楊松說,「大溪基礎差、底子薄,配套設施、宣傳包裝都需要大量資金,而縣裡財力有限。」
「不過,現在大溪正在申報國家級溼地公園,關注度和知名度都在提升,未來會有更多的上級項目和資金支持。」林業局副局長陳本國介紹。
目前,大溪溼地公園初步規劃建設五大功能區:溼地保護保育區、溼地恢復重建區、溼地宣教展示區、溼地合理利用示範區、綜合管理服務區。這使項目建設有了平臺,但相關方案還需進一步細化。此外,大溪溼地與崇陽大青水庫相接,建好溼地公園,有待加強與崇陽合作,攜手開發。
通城縣各個部門也在積極銜接國家部委和省廳,向上申報項目,爭取專項資金支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已有幾家企業表示出開發大溪的意向。
推薦閱讀:
包頭市計劃8年8億打造高緯度國家溼地公園
昆明:溼地公園拒市民入內引爭議 管理者應借鑑先進理念
山東對八類破壞溼地行為將嚴懲
山東省高密市治理五龍河打造1300畝溼地公園
(來源:鹹寧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