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時期它們是藝術品,戰爭期間它們是魔鬼。歡迎收看「葦說歷史真相之戰地軍械庫」!我是王銘葦。
作為咱們祖國最新設計的新型隱形轟炸機,轟20首飛在即,這次老美又坐不住了,還沒等首飛結束,就趕緊唱衰。
轟20假想圖
近日,據《環球時報》報導,美國《大眾機械師》網站公開發文談論我國轟20的性能。美國《大眾機械師》網站刊發文章分析稱,中國未公開的轟20新型隱形轟炸機並沒有傳說中的那麼強大。報導稱,轟20不太可能可以攜帶45噸炸彈飛越整個太平洋到達美國本土。同時,也強調轟20的設計藍本就是美國的B2轟炸機。
看到這裡,我想大家都會有個疑問:轟20到底是一款什麼樣的轟炸機?它的出現,對我國的真正意義到底在哪裡?
轟20假想圖
由於涉及諸多機密,網上能查到的資料是極其有限的。本期內容,我將作出一些大膽的推測,也希望大家能一起來討論一下。
轟20的性能推測
不可否認,轟20的設計藍本的確就是B2轟炸機。
相信說起B2轟炸機,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它是美國空軍的「明星產品」,當今世界上唯一一種的隱身戰略轟炸機,是美軍核力量的中樞。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這款轟炸機的誕生是來源於美蘇爭霸的冷戰時期。
B2轟炸機
1975年8月,美國國防部先進研究項目局首次提出「隱身轟炸機」這一概念,同時著手設計B2轟炸機,直到1989年7月17日首飛成功,歷時14年。
B2轟炸機真正投入實戰,是在北京時間1999年5月7日,參與了塞爾維亞的科索沃戰爭。在這次戰鬥中,發生了一件讓咱們國人無比憤慨的事情:首次投入實戰的B2轟炸機使用三枚精確制導炸彈,直接擊中了中國駐貝爾格勒大使館,當場炸死來自新華社的邵雲環、《光明日報》的許杏虎和朱穎三名中國記者,炸傷數十人,造成大使館建築的嚴重損毀。事後,人家稱這是誤炸。
被轟炸的中國駐貝爾格勒大使館
從設計到首飛,用了14年。從首飛到改進,再到投入實戰,又用了近10年。集全美力量,花了近24年的時間搞出的這麼一個玩意,你告訴我,這是誤炸?你是拿我們中國人當傻子嗎?
僅談裝備性能,美軍B2轟炸機確實是非常優秀。在後來的一些局部衝突中,B2轟炸機也是得到了諸多實戰的檢驗,不僅僅能夠進行精確打擊,其低空飛行的偵察能力也不錯。至今,美國B2轟炸機已經成為世界各國戰略轟炸機的標杆,這個咱不能去否認它。
說起轟炸機,大家都會覺得很大,B2轟炸機是不是更大?其實這是個誤區。B2轟炸機機長21米,翼展52.4米,高度為5.18米。這個大小說起來有點抽象,我給你們舉個例子。大家出門有時坐飛機,空客A350是比較常見的客機之一。你把空客A350客機的高度縮減三分之二,翼展大體不變,機長再縮短三分之二,基本上就是B2轟炸機的大小了。如果僅從高度和機長,不考慮翼展的話,你可以認為一架空客A350等於三架B2轟炸機。
空客主要客機尺寸
回到咱們剛才的話題,美國B2轟炸機已經成為世界各國戰略轟炸機的標杆。作為咱們新一代的轟炸機,轟20以美國B2轟炸機為設計標準,這是一定的。
但是,它不是仿製,現役轟炸機中美軍B2將是參考目標,B21才是直接競爭對手。所以,我們要做的是超越,肯定是比B2要強的。
我軍將遠程戰略轟炸機定義為:可以在無燃料補給的情況下載重10噸對地彈藥,達到最低航程8000公裡的轟炸機。以我們現役的轟6K為參考的話,數據翻一番,轟20的數據可能為最低航程1.2萬公裡,載彈量達到45噸左右。
轟20對我們的意義
同時,還要和我軍現有裝備兼容,以賦予更重大的意義!
轟20的出現不僅僅是我們搞出了一款新型戰略轟炸機,更重大的意義在於我們真正的填補了三位一體核打擊能力中的短板,讓我們的核作戰航程進一步擴大,更具威懾力。另外,它的服役,將使我們真正的邁進「20時代」,即直20、運20、殲20和轟20,讓我們的國防力量走上一個新的臺階。
轟20假想圖
以上,咱們談到了轟20的出現將比肩美軍最先進的戰略轟炸機,對我們的整體國防力量賦予重大的意義。那麼,轟20的出現除了有上述影響之外,還將對哪國有特別大的影響呢?
我告訴你們,是俄羅斯。
轟20的邊緣影響之「中國效應」
近些年來,咱們在海軍和空軍方面的軍工自主化都得到了特別大的發展。空軍方面有咱們上述說的「20時代」,海軍方面近年我們一直在加強航母,從而躋身世界海軍第二強國,這些大家都知道。
陸軍方面,由於在現代戰爭的環境下,短兵相接已經非常少了,輕武器中更多都在做反器材,大家的焦點都在火箭飛彈方面。這個事情就不用太多說,咱們的北鬥系統外加東風系列這套組合拳,已經坐穩了「扛把子」的位置了。
東風飛彈
反觀俄羅斯方面,幾乎是一直在吃前蘇聯的老本。
比如在上個月,11月3日,在喀山機場成功首飛了圖160M2戰略轟炸機。但是,圖160M2還是由圖160M圖紙改進而來的。圖160M實際上是前蘇聯各個成員國和加盟國分家時,歸烏克蘭的。後來俄羅斯以抵債的名義,從烏克蘭要的圖160M,小改一下,成了上個月首飛的圖160M2。老湯做新菜,這些年俄羅斯沒少幹這種事。
這也沒辦法,俄羅斯經濟下滑得厲害,什麼事都不得不勒緊褲腰帶。
「大白鵝」圖160M2
咱們是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進行武器裝備的現代化換裝,在這個過程中,確實是從俄羅斯引進了幾批武器裝備。畢竟,我們要學的東西其實是挺多的。但是在2010年前後,中俄軍工方面的合作減少許多,引進方面,只剩下一些武器裝備必要的零部件和發動機。近幾年,中俄軍工合作出現了小高潮,但重點也僅僅在S400防空飛彈系統和蘇35戰鬥機。
轟20的出現,將使咱們的軍工自主化邁上新的臺階。簡單點說,俄羅斯會有點維不住咱們這個客戶了。
從過去的前蘇聯到現在的俄羅斯,雖然政體方面改變了,但是經濟支柱其實沒太大的變化:兩大支撐產業還是能源和軍工。
S400防空飛彈系統
俄羅斯是特別重視軍工產品的對外出口,比如咱們、印度、東歐、西亞和南美。像前段時間的納卡戰爭,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在軍工方面都是俄羅斯的客戶。所以你也會看到在亞阿兩方,俄羅斯是既不能不管又不能深管的態度。當今的世界環境下,所謂的戰爭對於第三方來講,意識形態和民族溯源已經不是重點,政治、經濟以及外交才是主旋律。
俄羅斯丟了我們這個客戶,從單方向數據上來講,也就是我們花了多少錢,俄羅斯掙了多少錢,這個影響並不大。影響最大的是什麼呢?是「中國效應」!
什麼是「中國效應」呢?這裡,我們站在俄羅斯的角度上來舉個例子。
今年1月份,俄羅斯《對話者報》的一則報導很耐人尋味。
蘇35戰鬥機
這份報導稱,俄羅斯蘇霍伊公司的一名設計總師在一次內部的酒會宴席上,借著酒勁感慨了一番話。他說:「我真懇求中國人再買10架SU35,他多買一些,印度……還有……很多國家都會多買。」
這就是「中國效應」。俄羅斯對外出口軍工產品,「中國買了」是一塊金字招牌。
俄羅斯天上飛的戰機,基本上都是蘇霍伊公司生產的,他們也是非常看重中國這個客戶。除了中國之外,印度是俄羅斯軍工產品的大客戶了,印度一直奉行「中國有什麼我就買什麼」,俄羅斯可能也得換個吆喝的方式了。
總結
總的來說,轟20的出現具有我國軍工裡程碑的意義。不僅僅讓我們的核力量三位一體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同時加強了國防力量,加強了軍工自主化。這些意義,絕不僅僅是美媒口中單方面的性能比較。
講到了這裡,我突然想起上世紀咱們全國上下「勒緊褲腰帶」搞原子彈。那時我們沒有外援支持,條件也是十分艱苦,專家們每天只能靠醬油湯就飯,一米八個頭的鄧稼先都餓得全身浮腫。而現在,咱們都吃得飽了,穿得暖了。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現場
所以在這裡,我真的是想勸手機前的觀眾朋友們。平時可能我們都會遇到一些不公平或者是不太順心的小事,我真心勸大家不要太去計較。至少,值得慶幸的是我們生活在一個安定的環境裡:在這裡,沒有戰亂;在自然災害面前,所有同胞都會齊心協力解決困難。
外國的月亮,真的不如祖國的圓。
和平時期它們是藝術品,戰爭期間它們是魔鬼。感謝您收看「葦說歷史真相之戰地軍械庫」!我是王銘葦。如果您還想了解哪些武器,記得留言告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