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說不會寫文章,還不如說是缺少發現美的心。
有人想寫一手漂亮文章,於是讀許多唐詩宋詞,經典名著,或者買來一本厚厚的成語詞典,背成語。
最後,寫出來的文章往往金玉其外,空洞無物,中間是空的。嗯,缺內容。就好比一首調侃詩:
青山綠水美如畫,本想吟詩贈天下,奈何自己沒文化,只能臥槽山好大。
如何發現生活中的美?就是充分調動你的眼睛、鼻子、耳朵、舌頭、皮膚等感覺器官,但還不夠,還得調動你的第六感。
調動感覺器官很簡單,站在巨浪滔天的錢塘江旁,你能做到視而不見?充耳不聞?那為什麼只能對別人說:「很美,美得很,美得不得了。」
就是忽略與「心」的連接,「心」不是完全憑感覺,而是要有意識地啟動第六感,然後在心裡判別,這美嗎?美在哪?從而建立起寫作思維。
有點抽象吧,那簡單一點說,寫作就是想說什麼,卻偏不吆喝什麼,引導讀者去評判。否則,你會適得其反。如劉同的小說《我在未來等你》的一個片段:
有人說文科班是垃圾,郝回歸右手握起拳頭,舉過頭頂,對全班同學高喊:「來,跟我一起喊。我們不是垃圾,我們不是垃圾!」教室裡死一般寂靜……
呵呵,為什麼大家不跟著老師一起喊?也不言自明了。
前不久看到一則新聞,一個女孩子不按規定戴口罩,還打人,然後被人拍成視頻發了出來:
女孩子臉上寫著三個小字:馬賽克,但眼睛鼻子看得一清二楚。
哈,試問,這「馬賽克」是掩飾作用,還是強調作用?這樣的手法,用在寫作上,就成為了一種文學藝術。
你想寫某個地方很美,最好不要出現「美」字,而是用感官生動具體地呈現出來,有人稱為文字功底,其實只是從「心」出發。
《水滸傳》中,魯智深來到鐵鋪,要打53公斤的大刀,鐵匠道:「這也太肥了吧。」刀不說「重」,卻說「肥」,結合上下文,你才知其深意。
再如《加裡灣》,池塘裡,出現了許多小指一樣的小魚。月杏報告夫人說,水塘裡遊來一群小魚,很厚。小魚不叫「多」,而叫「厚」。
看,這就是「眼與心」的連接。當然,還有「耳與心」「鼻與心」……所以,寫文章最重要的不是調動五感,而是調動寫作第六感——心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