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網
原標題:全球專家共商抗疫路線圖 世衛組織總幹事:與中國堅定地站在一起
10日,日本大阪道頓堀商圈的街道上掛起中日雙語的「挺住!!武 漢」標語。近日,日本各界以不同形式為中國抗擊新冠疫情加油鼓勁。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當地時間11日,世界衛生組織在日內瓦總部召開全球研究與創新論壇,包括中國在內的400多名專家共同商討如何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當天警告,新冠病毒對整個世界都是「非常嚴重的威脅」。「一些地方的一些人喜歡將科學研究政治化,我們要避免這種情況」,在10日提出這一希望後,他11日再次強調「底線是團結,團結,團結」。據《環球時報》記者了解,會議12日結束時預計將發表一份研究路線圖,確定研究重點,協調各國研究機構把重點放在急需攻關的領域。世界更多國家的加入為這場防疫阻擊戰增添了力量,站在第一線的中國也絲毫未鬆懈。除了加強防疫和收治措施,還有問責。湖北省衛健委黨組書記和主任10日雙雙被免職。同一天晚上,中央赴湖北指導組緊急約談武漢市副市長陳邂馨、武漢市洪山區區長林文書和武漢市武昌區區長餘松。美國《外交學者》11日的文章稱,整個國家在這次危機中展現的團結、勇氣和抗風險精神,無疑會幫助中國戰勝病毒和危機。而更重要的是,在吸取經驗教訓的基礎上,中國能進一步完善國家治理體系和能力。
世衛:與中國堅定站在一起
「我要特別歡迎遠程參加會議的中國的兄弟姐妹,很遺憾今天你們不能和我們在一起。」當地時間11日,譚德塞在論壇開幕致辭時特別向中國表示支持。他說:「我們希望你們知道,我們與你們堅定地站在一起,希望你們在這種極端情況下有勇氣、耐心取得成功並保持健康。」據法新社報導,全球400多名專家參加這次論壇,很多人通過網絡和電話參與討論。《環球時報》記者在世衛組織總部大樓大廳看到,雖然這是一次閉門會議,還是吸引不少媒體關注。
據世衛組織官網介紹,此次啟動全球研究與創新論壇意在動員國際行動,開發控制新冠病毒疫情所需的工具,包括疫苗、治療和診斷方式創新等。譚德塞說,99%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在中國,這對中國來說依然是非常緊急的情況,但對世界其他國家來說,也是非常嚴重的威脅。路透社報導稱,在論壇開幕之前,世界衛生組織的一個先遣專家組已抵達中國開始疫情調查。世衛組織專家萊恩說,這意味著全球最好的專家與中國最好的科學家和公共衛生專家可以協作對抗疫情。
截至日內瓦時間11日6時,中國之外24個國家已確診新冠肺炎393例,死亡1例。譚德塞在論壇開幕的前一天表示,全球確診病例不多,目前它只是個「火星」,但仍要小心這可能呈現「星火燎原之勢」。BBC評論稱,他的最新示警與疫情初始時的相對放鬆態度形成鮮明對比。德國RTL電視臺說,中國實施嚴格的防控和隔離措施,防止疫情在全球快速傳播。現在進入第二階段,有的國家出現一些從未到過中國的確診病例。時間越來越緊迫,到了各國一致行動的時候。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教授鄭永年11日在《聯合早報》撰文稱,人類的歷史就是一部不斷與病毒作鬥爭的歷史。每當一種新病毒出現,它不僅僅是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的敵人,而是所有社會、所有國家的敵人,需要國際社會的合作來共同應付。但正需要國際合作的時候,在美國和西方一些國家針對中國或華人的種族歧視話語和行為也在快速死灰復燃。
此次世衛組織會議允許臺灣兩名專家以連線方式參與,島內一些人藉機熱炒恢復世衛組織觀察員身份議題。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11日說,臺灣參與世衛組織技術性活動,必須在一個中國原則下經過協商作出安排並經中方同意。根據中方同世衛組織達成的安排,中方已復告世衛組織,同意臺灣地區醫療衛生專家以個人名義參加此次論壇。民進黨當局借這個問題做政治文章,搞政治操弄,令人不齒。
「這不是一場關於政治或者金錢的會議。這是一場關於科學的會議。」譚德塞11日說,這是對政治團結的考驗,是對金融團結的考驗,也是對科學團結的考驗。世界是否能團結一致,為共同問題找到答案,「這是你們來到這裡的原因」。
武漢市副市長被中央指導組緊急約談
3日890例、4日731例、5日707例、6日696例、7日558例、8日509例、9日444例、10日381例。根據國家衛健委的統計數據,截至10日24時,全國除湖北以外地區新增確診病例連續第七日呈下降態勢。國家衛健委疾控局負責人賀青華11日說,即便包括湖北武漢在內,全國疫情也總體呈下降趨勢。足以說明前期採取的延長春節假期、錯峰返程、加強管控的措施是有效的,下一步將繼續按照中央的決策部署,有針對性地繼續加強疫情防控工作。
雖然已經出現一些積極跡象,但仍不容鬆懈。截至本報12日凌晨截稿時,根據各地數據,全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42747例,疑似病例21675例,治癒4310例,死亡1017例。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稱,中國國家衛健委截至10日的數據顯示,新冠肺炎死亡新增病例單日首次突破100例,其中湖北103例。
11日下午,湖北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以網絡視頻會議形式召開。會議決定任命新任省委常委王賀勝為省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英國廣播公司(BBC)稱,疫情暴發後,湖北省和武漢市展現出的治理能力不足,重視不夠,以及武漢紅十字會調配物資不力的情況激起輿論質疑。疫情「震中」湖北省的兩名高官——衛健委書記和主任10日雙雙被免職。針對武漢疫情防控工作中暴露出的突出問題,中央赴湖北指導組10日晚緊急約談武漢市副市長陳邂馨、武漢市洪山區區長林文書和武漢市武昌區區長餘松。武漢市9日吹響「應收盡收」攻堅戰的進攻號角。當晚,《環球時報》記者在跟隨某街道-社區工作人員轉運危重和重症病人前往定點收治醫院過程中發現,轉運工作銜接無序、組織混亂,不僅轉運車輛條件差,街道和社區工作人員也沒有跟車服務,導致病人長時間等待繼而情緒失控。
在改進工作的同時,也有好消息傳出。11日下午,武漢市洪山體育館武昌方艙醫院首批新冠肺炎輕症患者出院,共計28人。為進一步防控疫情,湖北頒布新的措施。湖北省住建廳10日發文,要求住宅小區實行封閉管理。
對於很多人都關心的疫情「拐點」何時會出現,鍾南山院士11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現在沒有任何人可以做一個嚴格的拐點預測。通過數學模型分析,南方地區在2月中旬以後或者說2月下旬,患病人數應該達到最高峰。路透社報導稱,鍾南山當天在接受其採訪時說,「我希望這場疫情可以在差不多4月時結束」。
「我留在中國」
據德國電視一臺11日報導,歐盟27個成員國的衛生部長13日將召開特別會議,商討防疫措施、藥品短缺和加速疫苗研發等問題。此外,議題也包括統一的入境管制。德國衛生部長施潘上周呼籲在歐盟範圍內討論實施更嚴格的入境管制,以禁止中國遊客前往歐盟。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1日發現,近日在俄羅斯「天下」微聊社區進行的調查中出現100多條類似留言——「我留在中國」「中國是我的第二故鄉」「在這裡,我沒有恐慌」。該報導稱,因為中國採取嚴格措施,在華俄羅斯人對中國能戰勝病毒有信心。「我在中國生活了5年,相信我們很快就會像以前一樣。」在南京的俄羅斯人維多利亞這樣表示。上合組織青年平臺SCOLAR SCO的創始人維多利亞·胡說:「現在應該想想的是如何支持中國。」
「一些西方人發出負面評論僅僅是出於嫉妒和別有用心的政治目的,他們不能代表法國和歐洲人民的想法。」北京協和醫院MICU主任杜斌近日收到一封來自法國同行的郵件,他們請求將這個信息傳遞給杜斌的中國同事。「中國的困難就是我們的困難」「中國加油」,11日韓國駐華大使館在使館外牆掛起寫有上述口號和兩國國旗圖案的條幅。一名使館工作人員告訴《環球時報》記者,這樣做是希望能為所有看到的人應援,與中國共度時艱。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日本執政黨自民黨幹事長二階俊博10日宣布,自民黨將向中方提供支援資金。該黨所有國會議員每人從3月的議員津貼中先行扣除5000日元。在中國的另一鄰國韓國,首爾市政府宣布將向北京、重慶等12座中國城市提供6億韓元(約合353萬元人民幣)的救援物資。這批物資將於12日運抵這些城市。
【環球時報赴武漢特派記者 樊巍 楊誠 崔萌 本報駐比利時、德國、新加坡特派特約記者 張朋輝 青木 辛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