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大吃大喝後,這兩天有沒有發覺
一蹲廁所就是30分鐘
宛如過了一個世紀般漫長
沒錯,這就是便秘的感覺
如果你發現自己有便秘的跡象
那真的要好好重視
因為一次便秘絕不僅僅是
多浪費了時間的問題
對身體帶來的傷害
輕則長痤瘡、出現皮膚症狀
重則誘發肛腸疾病
那麼,問題來了——
怎樣才算是便秘?
有人以為,每天一次順暢的大便才是正常的,而2~3天都沒有去過大便那就是便秘。其實,並非如此。
從時間與次數上看,如果一周內,排便的次數低於3次,則很可能是便秘。但這並不是判斷便秘的唯一依據。
從症狀上看,若出現以下情況,則要警惕:
便意、排便次數少:長時間沒有想排便的感覺,偶爾一次量少;
排便吃力:糞便乾結,排出困難且無暢快感,有一種下墜感、疼痛感;
排便不暢:蹲了很長時間,才排出大便,有時候蹲久了也排便失敗。
當懷疑自己便秘時,看看是否與這些特徵相符,並且多觀察幾天,有時候可能是因為壓力或汗水流失過多等原因才導致2天排一次便。
實在判斷不清楚,建議到專業醫生處諮詢。
便秘最愛這些壞習慣
看看你中了幾條
口渴了才喝水
平時不注意補充水分,導致身體缺水。喝水少,大便會變得乾結,這樣一來,會增加排便的困難。
因此,每一天都應分多次、小口補充水分,刺激腸胃蠕動,促進排便。
久坐不動
不喜歡運動的人,便秘的發生率更高。由於腸道的蠕動慢,缺乏鍛鍊的肌肉收縮無力,腹部的壓力會降低,導致排便失去動力。
建議大家每周至少保持3天的鍛鍊,每天活動30~60分鐘。
新鮮蔬果、粗糧攝入不足
很多人都「無肉不歡」,但是不注意葷素搭配,同樣是不健康的。
新鮮的蔬果中,富含維生素、纖維素等營養物質,對腸胃蠕動有很大的幫助。
不妨在日常的膳食中搭配一些蔬果或粗糧類食物,避免便秘的發生。
習慣性強忍便意
由於正在開會、看電影等事情的影響,有些人會習慣忍住便意。
但是,當忍了一會,便意便可能會「消失」,過後想排便就難了。久而久之,腸道會失去對排便的敏感性。所以,一有便意,大家儘量第一時間解決它,別再忍了!
排便愛看手機
年輕人習慣排便看手機,而部分中老年人則去廁所時拿書或報紙。
其實,這些壞習慣會影響排便的通暢性。此時,人的注意力被其他物品吸引,加上排便的姿勢久久不改變,就會「出問題」了。
蹲坑時間超過3分鐘就會導致肛門部位的靜脈充血淤血,從而誘發痔瘡。
幾個動作
有助緩解便秘
腹部按摩
做法:採取坐立或平躺的姿勢,手掌放在腹部上,以順時針方向按摩腹部;每次20~20分鐘。
鼓腹運動
做法:吸氣,腹部鼓起;呼氣,緊縮腹部;反覆做10分鐘左右。
提肛運動
做法:採取坐或平躺的姿勢,進行收縮肛門運動,即模仿正常排便時一收一放的動作,以鍛鍊提肛肌的收縮力;反覆做5~10分鐘即可。
揉摸天樞
位置:天樞穴是一個足陽明胃經的穴位,主疏調腸腑、理氣行滯、消食;它位於腹中部,肚臍旁2寸處,左右對稱的兩個穴位。
做法:兩腿併攏坐在椅子上,按壓天樞穴,左腿儘量向上抬,然後收回,換右腿上抬、收回為1次,反覆做5次。
這幾招通便小訣竅
大家都記住了嗎~